【明永樂瓷鑑定要點】由於工藝技術的改變和政治上的改朝換代並不是同步的,因此永樂和洪武晚期,以及部分宣德瓷器的區分是比較困難的,但從一般掌握的現象看,大致可列出下述幾點:①某些特殊器形可視為始於或盛行於永樂朝,如瓢形扁壺、抱月瓶、天球瓶、藏草壺、臥壺、單面扁壺、雙系(或三系、四系)蓋罐、花澆、壓手杯、八方燭台、無擋尊、尖底蓮子碗等。器形清秀、圓潤、靈巧。②胎土淘練精細,輕重適度;出現極白的細砂底,撫摸有極細膩如糯米粉的感覺;盤、碗之類撇口器的口沿極薄,手撫之較尖而無圓渾感;琢器胎體銜接痕微露,不及元代及洪武時明顯。③釉面肥厚、瑩潤、乾淨,無橘皮紋;白瓷器底聚釉處,呈水綠色特別明顯;細瓷底足平削,底釉有的呈波浪紋,開有細片紋;圈足露胎處多泛火石紅;盤碗類器心多微下凹,器底外凸,呈塌底狀;甜白器盤、碗的底部胎體稍厚,並不全部透亮;青花器釉面肥亮,釉色多數發青,青花有的有暈散現象,青花有鐵斑,塗繪部分有不同深淺的筆觸感;玉壺春瓶唇口內外沿,往往有稍厚的釉層,而呈淡青色的流淌斑塊。④多見纏枝四季花和折枝瓜果為主題紋飾的裝飾圖案。⑤永樂款式只有“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款,字型自然,凡特別規矩而呆板者要注意其時代。⑥永樂瓷的氣泡一般均有大小不同,以三十倍顯微鏡觀察,凡氣泡一律大小者,要特別注意其時代。⑦永樂瓷與宣德瓷相比,凡相同的器物,永樂薄,宣德厚;永窯輕,宣窯重;甜白瓷的底足聚釉處,永窯比宣窯更顯水綠色;青花器的釉面永窯比宣窯更顯肥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