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倫理思想研究》是2010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向明。
基本介紹
- 書名: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倫理思想研究
- 作者:梁向明
- ISBN:9787511207272
- 定價:30.00元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5-1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首次對明末清初最負盛名的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王岱輿、馬注、劉智的政治倫理思想、經濟倫理思想、婚姻家庭倫理思想、人性善惡觀、道德修養觀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梳理、鉤沉和考察。著者認為,他們倫理思想的主體是伊斯蘭教倫理學說。同時,在他們的倫理思想體系中,也摻雜著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尤其是儒家綱常名教的內容,他們的倫理思想實為伊斯蘭教倫理學說與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相互交融的產物,是伊斯蘭教倫理思想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結出的奇葩,具有明顯的交融性、靈活性、宗教性、地方性和差異性特點。站在歷史與現實交接的角度上審視,他們所構建的倫理思想體系不但對伊斯蘭教在中華大地上立足、紮根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內容,並對廣大回族穆斯林的道德生活與行為規範產生了積極影響。
作者簡介
梁向明,男,1962年生,寧夏彭陽人,教授,歷史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寧夏大學圖書館館長。兼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評審專家,中國民族學會、中國民族史學會會員,寧夏歷史學會、寧夏中共黨史學會、寧夏旅遊學會常務理事,全國民族高校圖工委副主任,教育部高校圖工委委員,寧夏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寧夏高校圖工委副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為回族歷史文化。著有《劉智及其伊斯蘭思想研究》、《寧夏旅遊業發展戰略研究》等學術專著,發表學術論文72篇,近20篇為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多篇為《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摘要介紹。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研究課題4項;研究成果曾多次獲省部級二、三等獎。
目錄
緒論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二、選題意義
三、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倫理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
第一節 元明時期伊斯蘭教在中國的普傳與回族的形成
一、明以前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大規模傳播
二、明朝前期伊斯蘭教在中國內地的廣泛流布
三、回回民族共同體的最終形成
四、明及清前期對伊斯蘭教和回族的政策
第二節 明末清初的漢文譯著活動
一、漢文譯著活動的時代背景
二、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的生平事跡及其漢文譯著
第二章 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倫理思想的淵源
第一節 伊斯蘭教倫理思想及其對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的影響
一、伊斯蘭教倫理思想的主要學說和規範
二、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對伊斯蘭教倫理思想的接受與傳承
第二節 儒家倫理思想對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的薰陶與濡染
一、明以前回族先民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軌跡
二、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對儒家倫理思想的吸收與學習
第三章 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的政治倫理思想
第一節 回族先民政治倫理思想的歷史嬗變
一、從“為穆斯林的蘇丹祈禱”到“祝延聖壽”的歷史演變
二、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對“順主忠君”倫理思想的認同
第二節 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政治倫理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既順主,又忠君
二、君臣之倫
三、封建帝王應遵循的道德規範
第四章 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的經濟倫理思想
第一節 “甘貧”與“安分”的經濟倫理思想
第二節 反對禁慾主義與“謹守中道”的消費倫理思想
第三節 施濟貧窮的人道主義倫理思想
第四節 “集義利而成德”的義利觀
第五節 反對重利盤剝與“誠實守信”、“公平交易”的商業貿易原則
第六節 “本於忠信”與“近於仁義”的經濟活動道德評價標準
第五章 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的婚姻家庭倫理思想
第一節 婚姻之倫
一、凡穆斯林必須結婚
二、“婚姻無貧富,必擇良善”
三、在婚姻關係中提倡善待婦女
四、“勿以男喜,勿以女憂”
第二節 夫婦之倫
一、夫盡其為夫之道在“和”與“愛”
二、婦盡其為婦之道在“敬”和“順”
第三節 父子之倫
一、父盡其為父之道以“慈”
二、子盡其為子之道以“孝”
第四節 兄弟之倫
一、兄之道在“寬”與“仁”
二、弟之道在“忍”與“順”
第六章 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的人性善惡觀
第一節 人的善惡是由真主前定的
第二節 人在現世的行為善惡是有選擇自由的
第三節 “人性四品說”與“真性稟性說”
第七章 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的道德修養觀
第一節 “習學”
第二節 “三品十條”與“正心”
第三節 “認己”與“明心”
第八章 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倫理思想的特點及影響
第一節 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倫理思想的特點
一、交融性
二、靈活性
三、宗教性
四、地方性
五、差異性
第二節 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倫理思想的影響
一、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倫理思想的積極影響
二、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倫理思想的消極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