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圈椅製作技藝

明式圈椅製作技藝

明式圈椅製作技藝,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地方傳統技藝,江門市市級非物質文之一。

圈椅,靠背和扶手接連成半圓形的椅子,始於南宋,又稱太師椅,交椅的一種。圈椅源於南京(1127-1279),至21世紀初已有800多年,是中式家具中款式最經典、套用最廣泛、市場最受歡迎的古典家具之一。明式圈椅上圓下方,寓意天地乾坤,以造型古樸典雅、線條簡潔流暢、雕花簡約細膩、結構端莊穩重著稱。

2018年,明式圈椅製作技藝入選新會區級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21年2月9日經江門市人民政府批准江門明式圈椅製作技藝入選江門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式圈椅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21年2月9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 
  • 遺產編號:Ⅷ-32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圈椅源於南京(1127-1279),至21世紀初已有800多年,款式較經典且套用廣泛。發展至明代,中國家具無論款式、型制、工藝都達到了一定境界。圈椅同其它家具已有基本定型,並形成時代特色的一種椅式——明式圈椅。其型制式樣與製作工藝一直流傳下去。
明式圈椅製作技藝
明式圈椅
新會古典家具製作始於歷代氏間明清家具的陳設使用、收藏鑑賞與維修翻新,起步於改革開放之初的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會人善用改革開放之商機,通過從民間收購古舊殘破的明清木家具,進行維修翻新、出口轉賣,既攢了錢,又為後來新會古典家具業的興起與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經驗和技術。1979年,新會首家以生產仿造明清古家具為主的企業—— 會城華潤家私誕生。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中國國內人民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與生活追求的不斷提高,高品位家具需求日增,明清古家成了家具市場的搶手貨,貨源奇缺,供不應求。至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會人抓住機遇,大力創辦家具企業,從國外進口黃花梨紫檀酸枝等高枝木材,加工仿造高品質的明清古典家具,以滿足市場需求。新會古典家具製作規模與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中國古典家具主要生產經銷集聚地和中國古典家具製作技藝傳承基地的“中國古典家具之都”。
明式圈椅繼承“廣作”傳統製作技藝,既保留明式家具的風格與韻味,又根據現代人的需求而加入時代元素設計製作而成,是歷史與現代相融洽的新會古典家具中的傑出代表作之一。

工藝特徵

圈椅起源早在唐代椅圈月牙扶手造型是從交椅和胡床的變化融合而來的,其造型為上圓下方,外圓內方。暗和天圓地方之意,豪盛紅木所制的明式圈椅在這基礎上有所提倡,將圈椅的上圓圈頭搭腦部位提高3厘米,形成略橢圓形狀,使圈椅外觀型態更顯骨感俏麗。圈頭搭腦的提高使人坐上去後倚靠時頸椎貼靠吻合恰到好處。明式圈椅,造型古樸典雅,線條簡潔流暢,端莊而不呆板,製作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天圓地方”是中國人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觀,不但建築受其影響,也融入到了家具的設計之中。明式圈椅是方與圓相結合的造型,上圓下方,以圓為主旋律,圓是和諧,圓象徵幸福;方是穩健,寧靜致遠,明式圈椅完美的體現了這一理念。
明式圈椅製作技藝

工藝流程

明式圈椅繼承明代經典椅式,圈椅上圓下方,寓意天地乾坤,以造型古樸典雅、線條簡潔流暢、雕花簡約細膩、結構端莊穩重著稱。明式椅圈製作選用弧形圓材,腿足與面上立柱採用素光圓柱,後椅腿一木到地,上承椅圈。椅圈由弧形靠背圈與弓形月牙扶手圈攢接成形,前後與後腿立柱和鵝脖接合固定在椅座之上。靠背板呈“S”或“C”形曲線,上方兩旁出雲牙線,正中淺雕或透雕圖案裝飾。後立柱與鵝脖之間設豬尾狀聯幫棍。椅座抹頭、大框線架嵌芯板,芯板呈凹狀。抹頭與大邊下裝券口牙子,四條椅腿腳之間裝管腳棖。圈椅大多採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組簡單的紋飾或透空。加工方式包括設計、放樣、開料、雕刻、組裝、打磨、拋光(上漆)、包裝等工序。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工藝複雜性
圈椅是由下截和上截二個部分連體所構成,下截的結構如同“四梁八柱”一樣,緊密地與地面相連線,圈椅下截的前後四條腿就如同四根柱子一樣撐起上面帶來的所有壓力。為此明代工匠為下截四條腿加上了四條橫樑“牙條”。為鞏固牙條與下截前後四腿緊緊鎖在一起,明代工匠們又在牙條上下加了牙頭和卷口牙子,下截前腿的牙條增寬,將其作為踏腳之用,就此,前腿牙條也叫踏腳棖。這樣一來明式圈椅的下盤既牢固又具踏腳功能,圈椅上截如人的肚腩形態飽滿,上截部位也是圈椅較有價值的部位,因此從結構上和用途上圈椅上截的空間和框架搭配也夠為複雜。座面四圍的框邊是凹榫,將座面板和下截的四腿緊密鎖定,還承上連線前框線上的前腿鴨脖。鴨脖在角牙配合下,起著支撐椅圈月牙扶手部位。面座中部兩側的聯幫棍也是起到承上啟下和固定椅圈的作用,聯幫棍由內向外彎上是為了增大圈椅上截的坐位空間。椅圈後部位是由兩邊後腿一木貫穿上下和結合靠背板連線組合。兩邊後腿頂部與椅圈結合部位也可加上角牙來作裝飾,圈椅上截的靠背板除開靠背實用處,也可作圖紋裝飾或鏤空圖案來裝飾。
用材稀缺性
凡人事物都是具有生命的痕跡和生存的空間,圈椅的用材是取原生態的紅木芯材,紅木芯材是經過幾百年成長才能成為做紅木家具的材料,其本身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吸納土壤中的各種物質和不斷地經歷大自然的風吹雨淋,直到紅木芯材做成家具後還存在其本身的生命痕跡,就是冬天時會有開裂跡象,至春季後會慢慢合上開裂之處,如名貴紅木中的酸枝材料,由於油性足,在做成家具後通過與人接觸,還會出現包漿效果,這層包槳就包含了酸枝的木油和人體汗水及通過人體體溫等化學合成出來的包漿,這層包漿是家具較理想和較好的保護層,以前大戶人家為什麼要用紅木來做家具的,就是為了可以長時間地使用它。紅木家具保養得好是可以作為傳家之物幾代相傳。
做工的嚴謹性
圈椅製作流程,木匠們在製作紅木家具時,紅木去表皮和白皮及開料板後需較長時間進行烘乾板材,板材烘乾後才進行木工開料,木料開好後就進行開榫卯孔眼、木工刨板及雕刻,拼裝弓形扶手、人工入榫、裙邊的雲牙邊等,拼接好後還需進行粗磨,細磨,精磨,到燙蠟等工一系列工藝流程。這要求工匠們要有相當熟練的加工紅木技術才可製作出來的明式圈椅韻味十足。

傳承狀況

紅木家具以其健康、環保、保值、耐用較受消費者喜歡,且需求量有越來越大的趨勢。但是,在生產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制約因素,主要是:
人才短缺
由於生產廠家多,好工匠供不應求,同時五邑地區薪酬偏低,加上全國各地紅木市場火熱發展,造成名匠流失。
原料緊缺
交趾黃檀並非中國國內出產,要倚靠進口,出口國逐步收緊出口政策,原生林越來越少。
受市場化衝擊
因急功近利,較多廠家用機器代替人手,造成傳統工藝傳承式微。
鑒於以上因素,迫切需要對明式圈椅製作技藝進行保護和傳承。

傳承人物

黃愛豪,男,出生於1969年。傳承項目:明式圈椅製作技藝。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6年11月1日至3日,中國台山首屆中國傳統家具明式圈椅製作工匠大賽完美落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