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樣多情的朝代,能醞釀出這樣美麗靈性的文字,染透了漫長的時光和後人的夢境。從此世間任何凡俗的文字,都入不了我們的眼;任何膚淺的愛情,都暖不了我們的心。 讀過宋詞,才知古典文學之美。 誰在古卷深處輕彈前朝的繁華舊夢,訴一場千年最美的離殤? 詞人醉了,當笙歌散盡故人離去,誰與他同賞花,把酒,夜遊,吟詩作對,一生畫眉? 若韶華永在,若不曾別離,願用這動人的詞句,換宿命對他們始終溫柔相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年花好,知與誰同:宋代詞人的流年心事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頁數:248頁
- 開本:32
- 定價:28.00
- 作者:月小妝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023387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月小妝編著的《明年花好知與誰同:宋代詞人的流年心事》是一本宋詞類文學隨筆,其將宋代著名詞人的生平及其詞作合併一處,在敘述人生經歷的同時,以詞作對詞人心緒進行註解;反過來,又以詞人當時的人生經歷,對其當時的詞作進行了詮釋,讓人對詞作的理解理解更加生動。書中總共講述30位詞人,生動有趣,優美典雅,乃是對古典文學進行現代解讀的佳作。
作者簡介
月小妝,寄居塵世的靈魂柔軟的小女子。
塵世如酒,不可滿飲,縱使寂寞纏綿生花,亦不縱容自己的感情。淺淺愛,緩緩收。迷戀古典的一切,沉迷於古典歌舞琴藝,作詩填詞之中,並略通一二。常緲緲而不知今夕何夕。曾被許多人稱為,不食人間煙火。因喜桃花開時爛漫,柔而不弱。
曾用筆名桃花如是等。已出版作品《遇見最真的自己,喚醒靈性那朵花》,《剪一段時光,遇見宋詞里的憂傷》等。
塵世如酒,不可滿飲,縱使寂寞纏綿生花,亦不縱容自己的感情。淺淺愛,緩緩收。迷戀古典的一切,沉迷於古典歌舞琴藝,作詩填詞之中,並略通一二。常緲緲而不知今夕何夕。曾被許多人稱為,不食人間煙火。因喜桃花開時爛漫,柔而不弱。
曾用筆名桃花如是等。已出版作品《遇見最真的自己,喚醒靈性那朵花》,《剪一段時光,遇見宋詞里的憂傷》等。
圖書目錄
一、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晏殊:易銷魂,不如憐取眼前人
蘇軾:笑時猶帶嶺梅香,此心安處是吾鄉
朱敦儒:且插梅花醉洛陽
辛棄疾: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陸游: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趙佶:行歌花滿路,家山何處?
二、買花載酒,風流且趁少年時
柳永: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秦觀:花動一山春色,人間四月天
宋祁: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周邦彥:並刀如水,縴手破新橙
張先:心有千千結,天老情不老
歐陽修: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三、情事,人間別久不成悲
李煜: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蘇軾:高情成空,不與梨花同夢
賀鑄:寂寞空庭,門掩黃昏滿院風
晏幾道:醉拍春衫惜舊香,相思無憑
姜夔:怕梨花落盡成秋色
張孝祥:燕子樓空,此生負君冰雪情
四、才女,情疏跡遠只香留
李清照: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朱淑真:落花簾不捲,斷腸芳草遠
吳淑姬:心兒小,難著許多愁
魏玩:出牆紅杏花,誤妾一生閒
琴操:此生只許青燈,襟袖空惹啼痕
嚴蕊: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五、柔腸,芭蕉不展丁香結
范仲淹: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辛棄疾:醉里吳音媚好
司馬光: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六、詞中隱士,疏影尚風流
林逋:君淚盈,妾淚盈
蔣捷:流光容易把人拋
錢惟演:陌上花開緩緩歸
晏殊:易銷魂,不如憐取眼前人
蘇軾:笑時猶帶嶺梅香,此心安處是吾鄉
朱敦儒:且插梅花醉洛陽
辛棄疾: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陸游: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趙佶:行歌花滿路,家山何處?
二、買花載酒,風流且趁少年時
柳永: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秦觀:花動一山春色,人間四月天
宋祁: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周邦彥:並刀如水,縴手破新橙
張先:心有千千結,天老情不老
歐陽修: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三、情事,人間別久不成悲
李煜: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蘇軾:高情成空,不與梨花同夢
賀鑄:寂寞空庭,門掩黃昏滿院風
晏幾道:醉拍春衫惜舊香,相思無憑
姜夔:怕梨花落盡成秋色
張孝祥:燕子樓空,此生負君冰雪情
四、才女,情疏跡遠只香留
李清照: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朱淑真:落花簾不捲,斷腸芳草遠
吳淑姬:心兒小,難著許多愁
魏玩:出牆紅杏花,誤妾一生閒
琴操:此生只許青燈,襟袖空惹啼痕
嚴蕊: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五、柔腸,芭蕉不展丁香結
范仲淹: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辛棄疾:醉里吳音媚好
司馬光: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六、詞中隱士,疏影尚風流
林逋:君淚盈,妾淚盈
蔣捷:流光容易把人拋
錢惟演:陌上花開緩緩歸
文摘
著作權頁:
蘇軾:笑時猶帶嶺梅香,此心安處是吾鄉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卜運算元》
那年,是公元1083年,蘇軾瘦成一個影子,在黃州寓所里長夜徘徊,望月而泣。“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氣沖雲霄的豪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驚恐和淒涼。
月,此刻也是缺月,戰戰兢兢地掛在疏桐上,留下一地支離破碎的月光。“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簡直是個孤魂野鬼。他的魂魄早丟在京城的大獄裡了。他是驚的,他一生從來沒有這么驚過。但這個倔傢伙依然死鴨子嘴硬,卻讓人感動得不能自已:“揀盡寒枝不肯棲。”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當年讀這句詩時幾至淚下。及至見了東坡,方解其中深意。那是一種至死不休的信念,像荊棘鳥,用最尖利的荊棘刺破自己的胸膛,卻還要忍痛唱出最美的歌聲。蘇軾認死理,只要這個決策是對國家有利,對蒼生有利的,他便九死不悔。
這首詞填成後,黃庭堅讚嘆日:“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神仙中人嘛!大家都喚他“坡仙”。
細想來,卻沒有比這更貼切的詞評了。他可不就是個神仙?~個才能超群絕倫,人格魅力又無懈可擊,多才多藝到千百年無人可超越的人,不是神仙是什麼?
公元1079年,歷史上關於蘇軾的記載精簡成一小段話,再看,卻只有四個觸目驚心的字:“烏台詩案。”這四個字卻是奪命的繩索,死死地扣住東坡的脖子。我們這位不食人間煙火的詞人啊,遭到了平生所不曾想像的劫難。
於是,所有的辯解都成了罪證,所有的文字都要被拿出來作為整死他的理由。他被羅織了種種罪名,說他“以文字毀謗君相”。都是些什麼文字?監察御史舒直、御史中丞李定兩個敗類,深夜挑燈徹查蘇軾的每一句詩詞,每一段文字,終於,他們臉上露出了陰沉而奸詐的笑容。
看看他們找的文字吧!
“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他們故意歪曲了蘇軾的原意,蘇軾說,自己書沒讀精,因此不足以輔佐皇帝成為明主。不過是一句文人自謙的話。他們卻說:“皇上,蘇軾在罵你用人無方,無知呢!”朝廷一片啞然,只有他們的一些同黨如跳梁小丑般上躥下跳。
他們找了數不清的證據,贈品是為了找證據,而多長出的許多白髮。
“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蜇龍知。”這是蘇軾詠檜樹的詩句,他們卻說:“皇上是真龍天子,九龍在天,蘇軾卻要去地底下找,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啊!”
他們恨不得讓他死,他們被嫉妒的火焰沖昏了頭腦,泯滅了人性。
宋神宗嘆息了一聲,搖搖頭說:“大宋不殺士大夫,是太祖訂下的規矩。”但那些猖狂的小人把他鬧得心猿意馬,他只得把蘇軾關了起來。
詞人倒了大霉,被調任到湖州還沒站穩腳跟,就又被抓入朝廷。臨行前妻子拉著他的手一個勁地哭,一向剛強的她也沒了主意。蘇軾強壓下心頭的怕,笑著對她說:“你怎么不學學楊處士的妻子,給我寫封信呢?”
妻子想了想,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再想拉,詞人的衣角從她手中滑落。
那是《東坡志林》的小故事,真宗訪天下隱者,把楊處士找出來了,誰料老頭子死倔,說什麼也不肯出來做官。於是真宗強行抓走他。臨行前他環顧周圍,無一人獻詩相送,唯有他的妻子作了一絕:“且休落拓貪杯酒,更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皇上哈哈大笑,就把他放回家了,讓他的兒子做了官。
我們一向樂觀的詞人,在此刻還不忘引用典故,逗妻子樂呢。
但命運對蘇軾卻不樂觀,不久,他開始被會審,讓他交數萬字的書面材料檢討過失,在審訊室徹夜辱罵他。那些小人,早就紅了眼。憑什麼你蘇軾可以少年揚名,憑什麼你就可以冬粉滿天下?無知和嫉妒是殺人的利器,而這個骯髒的利器,卻毫不留情地刺向詞人驕傲的身軀。
我們不知道蘇軾在獄中受了多少苦,挨了多少皮肉之痛。但我知道,對於一個清高的士大夫來講,士可殺不可辱。精神上的凌辱大於一切。
出身書香門第,少年顯達的蘇軾,一輩子沒做過人下人的蘇軾,他怎么吃得了這份苦?
他還記得,21歲那年,他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跨一匹青驄駿馬,志得意滿地去京城赴考。他一鳴驚人,主考官歐陽修讀到他的策論文後,汗頃刻而下,大呼痛快。本來他是狀元,但因歐陽修自戀,覺得這么好的文一定是他親手教的學生曾鞏寫的,而當時是匿名判卷,為了避免有偏袒學生的嫌疑,他把那份卷子判了第二。到手的狀元溜走了,但蘇軾卻並不在意。
五年後,蘇軾應中制科考試,這是一場難度很大的考試,百年都無人真正考中,蘇軾卻中了,而且是“百年第一”。蘇軾被授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母病故,蘇軾回去服喪。直到熙寧二年,也就是蘇軾32歲時,才重新出山為官。“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看起來,他的仕途道路正烈火烹油,繁花似錦。卻不想,正是危機四伏,亂弦錚錚。
朝廷的“新法”呼聲漸起,頃刻,投石人湖般,掀起巨浪。而蘇軾,卻恰好處於漩渦中心。聰明人分兩種,一種是審時度勢,避而遠之。一種是心思澄明,卻知其不可而為之。蘇軾屬於後者。他並非不知道其中的危險與利害,亦並非想罰自己一生顛沛流離。他拼盡這頂烏紗帽,也要暢所欲言,發出他的聲音。只因“大丈夫寧鳴而死,決不默而生”。因而,當王安石上台的時候,他便自請外放,調任杭州通判。—時意氣,卻害得他的盟友、師友—並夕卜孜,與他一同顛沛流離。
蘇軾:笑時猶帶嶺梅香,此心安處是吾鄉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卜運算元》
那年,是公元1083年,蘇軾瘦成一個影子,在黃州寓所里長夜徘徊,望月而泣。“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氣沖雲霄的豪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驚恐和淒涼。
月,此刻也是缺月,戰戰兢兢地掛在疏桐上,留下一地支離破碎的月光。“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簡直是個孤魂野鬼。他的魂魄早丟在京城的大獄裡了。他是驚的,他一生從來沒有這么驚過。但這個倔傢伙依然死鴨子嘴硬,卻讓人感動得不能自已:“揀盡寒枝不肯棲。”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當年讀這句詩時幾至淚下。及至見了東坡,方解其中深意。那是一種至死不休的信念,像荊棘鳥,用最尖利的荊棘刺破自己的胸膛,卻還要忍痛唱出最美的歌聲。蘇軾認死理,只要這個決策是對國家有利,對蒼生有利的,他便九死不悔。
這首詞填成後,黃庭堅讚嘆日:“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神仙中人嘛!大家都喚他“坡仙”。
細想來,卻沒有比這更貼切的詞評了。他可不就是個神仙?~個才能超群絕倫,人格魅力又無懈可擊,多才多藝到千百年無人可超越的人,不是神仙是什麼?
公元1079年,歷史上關於蘇軾的記載精簡成一小段話,再看,卻只有四個觸目驚心的字:“烏台詩案。”這四個字卻是奪命的繩索,死死地扣住東坡的脖子。我們這位不食人間煙火的詞人啊,遭到了平生所不曾想像的劫難。
於是,所有的辯解都成了罪證,所有的文字都要被拿出來作為整死他的理由。他被羅織了種種罪名,說他“以文字毀謗君相”。都是些什麼文字?監察御史舒直、御史中丞李定兩個敗類,深夜挑燈徹查蘇軾的每一句詩詞,每一段文字,終於,他們臉上露出了陰沉而奸詐的笑容。
看看他們找的文字吧!
“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他們故意歪曲了蘇軾的原意,蘇軾說,自己書沒讀精,因此不足以輔佐皇帝成為明主。不過是一句文人自謙的話。他們卻說:“皇上,蘇軾在罵你用人無方,無知呢!”朝廷一片啞然,只有他們的一些同黨如跳梁小丑般上躥下跳。
他們找了數不清的證據,贈品是為了找證據,而多長出的許多白髮。
“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蜇龍知。”這是蘇軾詠檜樹的詩句,他們卻說:“皇上是真龍天子,九龍在天,蘇軾卻要去地底下找,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啊!”
他們恨不得讓他死,他們被嫉妒的火焰沖昏了頭腦,泯滅了人性。
宋神宗嘆息了一聲,搖搖頭說:“大宋不殺士大夫,是太祖訂下的規矩。”但那些猖狂的小人把他鬧得心猿意馬,他只得把蘇軾關了起來。
詞人倒了大霉,被調任到湖州還沒站穩腳跟,就又被抓入朝廷。臨行前妻子拉著他的手一個勁地哭,一向剛強的她也沒了主意。蘇軾強壓下心頭的怕,笑著對她說:“你怎么不學學楊處士的妻子,給我寫封信呢?”
妻子想了想,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再想拉,詞人的衣角從她手中滑落。
那是《東坡志林》的小故事,真宗訪天下隱者,把楊處士找出來了,誰料老頭子死倔,說什麼也不肯出來做官。於是真宗強行抓走他。臨行前他環顧周圍,無一人獻詩相送,唯有他的妻子作了一絕:“且休落拓貪杯酒,更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皇上哈哈大笑,就把他放回家了,讓他的兒子做了官。
我們一向樂觀的詞人,在此刻還不忘引用典故,逗妻子樂呢。
但命運對蘇軾卻不樂觀,不久,他開始被會審,讓他交數萬字的書面材料檢討過失,在審訊室徹夜辱罵他。那些小人,早就紅了眼。憑什麼你蘇軾可以少年揚名,憑什麼你就可以冬粉滿天下?無知和嫉妒是殺人的利器,而這個骯髒的利器,卻毫不留情地刺向詞人驕傲的身軀。
我們不知道蘇軾在獄中受了多少苦,挨了多少皮肉之痛。但我知道,對於一個清高的士大夫來講,士可殺不可辱。精神上的凌辱大於一切。
出身書香門第,少年顯達的蘇軾,一輩子沒做過人下人的蘇軾,他怎么吃得了這份苦?
他還記得,21歲那年,他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跨一匹青驄駿馬,志得意滿地去京城赴考。他一鳴驚人,主考官歐陽修讀到他的策論文後,汗頃刻而下,大呼痛快。本來他是狀元,但因歐陽修自戀,覺得這么好的文一定是他親手教的學生曾鞏寫的,而當時是匿名判卷,為了避免有偏袒學生的嫌疑,他把那份卷子判了第二。到手的狀元溜走了,但蘇軾卻並不在意。
五年後,蘇軾應中制科考試,這是一場難度很大的考試,百年都無人真正考中,蘇軾卻中了,而且是“百年第一”。蘇軾被授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母病故,蘇軾回去服喪。直到熙寧二年,也就是蘇軾32歲時,才重新出山為官。“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看起來,他的仕途道路正烈火烹油,繁花似錦。卻不想,正是危機四伏,亂弦錚錚。
朝廷的“新法”呼聲漸起,頃刻,投石人湖般,掀起巨浪。而蘇軾,卻恰好處於漩渦中心。聰明人分兩種,一種是審時度勢,避而遠之。一種是心思澄明,卻知其不可而為之。蘇軾屬於後者。他並非不知道其中的危險與利害,亦並非想罰自己一生顛沛流離。他拼盡這頂烏紗帽,也要暢所欲言,發出他的聲音。只因“大丈夫寧鳴而死,決不默而生”。因而,當王安石上台的時候,他便自請外放,調任杭州通判。—時意氣,卻害得他的盟友、師友—並夕卜孜,與他一同顛沛流離。
序言
宋朝,是文人肩膀上柔弱的朝廷。似乎從君王到大臣,到布衣才子們,都有胭脂淚痕里的多愁善感。武將趙匡胤,奪了江山後,第一件大事,便是“杯酒釋兵權”,從此宋朝布滿了文人墨客,書卷留香,贈詞往來,與唐朝陽剛豪氣不同的是,宋朝一片閨閣的旖旎之氣。縱使有少數幾個豪邁之氣的文人,留戀刀光劍影里的錦繡河山,也終究是玫瑰花瓣上倏忽而過的露珠。
這一個貧弱的朝代,卻滋生出了最美麗的詞,放眼望去,滿眼錦繡鋪排,錯彩鏤金,三分春色,滿城風絮。閒愁成了這個時代的奢侈品,誰不愁,誰就不夠時尚,不夠小資。
愛情的月色鋪天蓋地地瀰漫成破碎的星光,香車寶馬的歡喻是少數,多數卻是浸透了離愁別恨的無奈。有情人自古難成眷屬,眷眷情深的夫妻卻陰陽兩隔。無奈和悲戚的愛情,也只有宋人可以寫盡。上天賦予了他們細膩深婉、柔腸百結的性格,仿佛,是為了讓他們用生花的妙筆,寫盡人間歡情的短暫,痴情的薄涼。
終究是要離別的,被天賦予深厚才情的宋代詞人,帶著一個朝代的劍氣與柔情深埋在歷史的玉枕下。雕樑畫棟落了塵埃,梨花滿地,桃花轉眼又奪了春色。正如張若虛所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所以,我們今人要記住這些美麗的文字,記住這些旖旎的情事,記住這繁花似錦的快活朝代,記住這些滿眼淚殤的斷腸文人。
這一個貧弱的朝代,卻滋生出了最美麗的詞,放眼望去,滿眼錦繡鋪排,錯彩鏤金,三分春色,滿城風絮。閒愁成了這個時代的奢侈品,誰不愁,誰就不夠時尚,不夠小資。
愛情的月色鋪天蓋地地瀰漫成破碎的星光,香車寶馬的歡喻是少數,多數卻是浸透了離愁別恨的無奈。有情人自古難成眷屬,眷眷情深的夫妻卻陰陽兩隔。無奈和悲戚的愛情,也只有宋人可以寫盡。上天賦予了他們細膩深婉、柔腸百結的性格,仿佛,是為了讓他們用生花的妙筆,寫盡人間歡情的短暫,痴情的薄涼。
終究是要離別的,被天賦予深厚才情的宋代詞人,帶著一個朝代的劍氣與柔情深埋在歷史的玉枕下。雕樑畫棟落了塵埃,梨花滿地,桃花轉眼又奪了春色。正如張若虛所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所以,我們今人要記住這些美麗的文字,記住這些旖旎的情事,記住這繁花似錦的快活朝代,記住這些滿眼淚殤的斷腸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