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敏銳,可以看清鳥獸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為人精明,只看到小節,看不到大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 拼音:míngcháqiū háobùjiànyú xīn
-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 解釋:含貶義
詞語發音,出處,用法,其它使用,
詞語發音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míng chá qiū háo,bù jiàn yú xīn
出處
先秦·孟軻《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在春秋時代稱霸的事跡,您可以講給我聽嗎?”
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學生們沒有談到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的,所以也沒有傳到後世來。我也不曾聽到過。王如果一定要我說,就講講用道德的力量來統一天下的王道吧!”
齊宣王問:“要有怎樣的道德才能夠統一天下呢?”
孟子說:“一切為了百姓的生活而努力,這樣去統一天下,是沒有人能夠阻擋的。”
齊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能夠使百姓的生活安定嗎?”
孟子說:“能夠。”
齊宣王說:“憑什麼 知道我能夠呢?”
孟子說:“胡屹曾告訴我一件事:王坐在大殿之上,有人牽著牛從殿前走過,王看見了就問道 :牽著牛往哪兒去?那牽牛人回答:‘準備宰了祭鐘’。王就說:放了它吧,看它那哆嗦可憐的樣子,毫無罪過,卻被送進屠宰場,我實在不忍哪!那人說:‘那么,難道就廢除’祭鐘‘這一儀式嗎?’王又說:‘怎么可以廢除呢?用只羊來代替吧!’_____不知道真有這回事嗎?”
齊寒王說:“有的。”
孟子說:“憑這點好心就可以統一天下了。百姓都以為王是吝嗇,我早就知道 王是不忍心啊!”
齊宣王說:“對呀,竟然有這樣的百姓!齊國雖然不大,但我也不至於連一頭牛都捨不得呀,我就是不忍看它哆嗦可憐的樣子,毫無罪過而被送進屠宰場,才用羊來代替它。”
孟子說:“百姓說您吝嗇,您也不必奇怪,用小的代替大的,他們哪能體會到您的深意呢?如果說可憐它毫無罪過卻被送進屠宰場,那么,宰牛跟宰羊又有什麼區別呢?”
齊宣王笑著說:“這個我真連自己也不懂是什麼心理了。我的確不是吝嗇錢財才去用羊來代替牛,您這么一說,百姓說我吝嗇真是理所當然了。”
孟子說:“百姓這種誤解沒什麼關係,您這種不忍之心正是仁愛,道理就在於您親眼看見了那頭牛,卻沒有看見那隻羊,君子對於飛禽走獸,看見它們活著,就不忍心再看到它們死去,聽到它們悲鳴哀號,就不忍心再吃它們的肉。君子把廚房設在遠離自己的場所,就是這個道理。”
齊宣王高興地說:“有兩句詩歌‘別人存啥心,我能揣摩到’您就是這樣的,我只是這樣做了,再問問自己,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您老人家這樣一說,我的心就豁亮了。但我這種心情和王道相合,又是什麼 道理呢?”
孟子說:“如果有一個人向您報告:‘我的膂力能夠舉重5000斤,卻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目力能夠把秋天鳥的細毛看得分明,一車子柴火擺在眼前卻看不見’您 能相信這種話嗎?”
齊宣王說:“不。”
孟子馬上接著說:“如今,您的恩惠足以使動物沾光,卻不能使百姓得到好處。卻是為什麼 呢?這樣看來人,拿不起一根羽毛,只是不肯用力的緣故,看不見一車子柴火,只是不肯用眼睛的緣故,百姓得不到安定的生活,只是不肯施恩的緣故。所以您不行仁德的政治來統一天下,只是不肯乾,不是不能幹。”
齊宣王說:“不肯乾和不能幹在現象上有什麼不同呢?”
孟子說:“把泰山夾在胳臂下跳過北海,告訴人說:‘這個,我辦不到。’這是真的不能。替老年人折取一段樹枝,告訴人說:‘這個我辦不到。’這是不肯乾,不是不能幹。你不行仁政,不屬於把泰山夾在胳臂下跳過北海一類,而是替老年人折取樹枝一類的。”
用法
複句式;作分句;含貶義
其它使用
◎ 可以說明察秋毫,一個人從我眼前一過,我看得出來他什麼性格。
◎ 我們這裡所講的思維變革,主要是指因受納米技術的巨大衝擊和啟迪,在對事物的結構、性質、功能及關係進行考察和研究時,應當要更加細緻入微,明察秋毫。
◎ 在這種緊急情況下,列寧以他明察秋毫的洞察力,毅然決定,搶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開幕之前發動起義,出其不意地奪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粉碎了機會主義者們的陰謀,徹底撕下了他們的"革命領導者"的面紗,暴露了他們背叛人民、背叛革命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