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文物特徵,流傳歷史,出土環境,文物鑑賞,文物價值,來歷用途,
文物特徵
明孝靖皇后三龍二鳳冠,通高31.7厘米,上寬34厘米,外口徑19厘米,內口徑17厘米。博鬢長23厘米。寬5厘米,重2165克。主人是明神宗孝靖皇后,孝靖皇后生前的身份為皇貴妃,死後被追尊為皇后。
該冠以髹漆細竹絲編制,通體飾翠鳥羽毛點翠的如意雲片,18朵以珍珠、寶石所制的梅花環繞其間。冠前部飾有對稱的翠藍色飛鳳一對。冠頂部等距排列金絲編制的金龍3條,其中左右兩條口銜珠寶流蘇。冠後部飾六扇珍珠、寶石製成的“博鬢”,呈扇形左右分開。冠口沿鑲嵌紅寶石組成的花朵一周。
該冠上還有翠雲80片,珍珠3426顆,寶石95塊,博鬢左右各三扇。
流傳歷史
出土時間說法一
1956年,北京市昌平區明定陵出土(故宮博物院官網)。
出土時間說法二
1957年10月20日下午(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北京明定陵地宮的最後一扇石門被開啟,考古工作人員發現了擺在地宮裡的三具棺木,分別屬於萬曆皇帝、孝端皇后和後來被萬曆的孫子天啟皇帝追封為皇太后的孝靖太后。
其中的4個儲物箱內各有一個六角形的朱漆囊匣,匣內各裝著1件鳳冠,出土時漆匣已朽,鳳冠珠翠散亂,考古工作者根據原物修復成三龍兩鳳、十二龍九鳳、九龍九鳳和六龍三鳳的鳳冠各一件,其中這件屬於孝靖皇后的三龍二鳳冠後入藏故宮博物院。
出土環境
北京明定陵的地宮中,萬曆皇帝和孝端皇后的棺木保存較好,孝靖皇后的因為是遷葬來的,已腐朽不堪。經過清理,地宮裡的29個隨葬儲物箱裡共出土了2648件文物,包括紡織品、衣物、金器、銀器、銅器、錫器、瓷器、琉璃器、玉器、石器、漆器、木器、首飾、寶石、珍珠、冠、帶、佩飾、錢幣、武器等。
文物鑑賞
明孝靖皇后三龍二鳳冠上的龍鳳口銜珠寶結,累累垂垂。整個冠上共鑲嵌紅寶石、藍寶石95塊,珍珠3426顆。可是,這珠光寶氣的豪華,全被滿目的翠色所遮蔽。這種翠色出自所謂的“點翠”工藝,即以翠鳥的藍色羽毛,貼上在各種形狀的金銀基座上,構成不同的圖案。由於翠羽有折光,加之其自然的紋理,呈色和質感極為亮麗。這頂鳳冠的羽毛貼在硬紙上,構成八十多片翠雲,層層疊疊,葳蕤搖颺,熠熠生輝。
該冠上的龍,是用黃金絲成形後,施以鈿翠,嵌上珍珠寶石,工藝精細,華貴典麗。該冠實屬明代宮廷瑰寶。其內胎乃用細竹編成圓框,表里各敷羅紗和髹漆;冠後以金屬絲掐六扇舌形博鬢;冠上的小龍也以金絲累制,堪稱巧奪天工。
整個鳳冠以對稱格式構圖,顯得端莊穩重,符合鳳冠禮儀的功能。從裝飾圖形看,鳳冠巧妙地敘述了龍躍雲端。鳳翔花間的生活場景、各個裝飾元素搭配和諧。結構以漆竹絲作胎,外包絲綢,下緣鑲金口,色澤鮮艷,富麗堂皇。堪稱珍寶之冠。
文物價值
明孝靖皇后三龍二鳳冠色澤艷麗,龍鳳姿態生動,端莊絢麗,充分體現了皇后母儀天下的高貴身份,也體現了明代累絲點綴工藝的高超技水平。
來歷用途
來歷
鳳冠禮冠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成為太后、皇太后、皇后的規定服飾。明代鳳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后妃所藏。冠上除綴有鳳凰外,還有龍等裝飾。另一種是普通命婦所戴的震冠。上面不綴龍鳳,僅綴珠翟、花儀,但習慣上也稱為鳳冠。在北京定陵出土的皇后鳳冠共有四頂,製作方法大致相同,只是裝飾的龍鳳數量不同。
用途
鳳冠是皇后的禮帽,是皇后在接受冊命、拜謁宗廟祭祀祖先、參加朝會時所佩戴的。據明永樂三年(1405年)的《明會要》記載,當時規定皇后的鳳冠為“九龍四鳳冠,漆竹絲為圓框,冒以翡翠,上飾翠龍九金鳳四,正中一龍銜大珠一,上有翠蓋,下垂結珠,余皆口銜珠滴。珠翠雲四十片,大珠花十二樹,小珠花如大珠花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