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主題,藝術賞析,畫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主題
主題與關鍵字:飲食器、文玩(琴棋書畫)、家具(屏風)、香爐、火盆、瀑布、文房用具、珍玩、古玩、松、高士(士人,隱士)、侍從(侍女,童僕)、江河、湖海。
錄入: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第四冊,1853-1854頁,故宮書畫錄(卷四),第二冊,179頁,故宮書畫圖錄,第十八冊,301-304頁。
此幅有行書款識:“唐寅為季靜作”,印記:南京解元、唐伯虎;拖尾有彭年、章簡甫、陸芝、黃魯曾、文仲義、朱幸題。
藝術賞析
在此幅畫作中,一琴士坐松林泉石間,輕撫琴弦,溪水淙淙,似與琴韻相和,四周擺設文玩鼎彝。畫中人楊季靜名淩,吳人,其父楊守素,善琴,季靜得其傳,以琴游於公卿間,與唐寅、文徵明等友善。山石雙松之間,數位童僕正忙於烹茗煮茶,小几上與地上並且散列著書籍筆硯和鼎彝古玩,似乎是把風雅文人的書齋搬到了戶外。畫中主角人物楊季靜身著象徵高士的衣冠,赤足盤坐在水畔,面向江面撫弦彈琴,神態悠閒安詳。觀者似乎可以想像,清越的琴聲將順著琴士凝望的目光,以及涓涓瀑布流動的方向,在空曠的水面遠播飄揚。
畫中繪人物衣紋流暢而秩序井然,畫山石的用筆則簡率隨意,和早期精謹工致的風格有所不同。清新淡雅的設色,更為這應該是描繪夏日一景的畫面,平添一股清涼氣息。
岩頭細瀑前,一高士拂琴茗飲,神思飄逸,似已融趣於水聲琴音之中。高士白袍披巾,有解衣槃礅,處身無人之野的氣勢。身後置書畫,前列鼎彝等古物,一童拱手,一童捧物侍立於旁。前作蒼松兩株,松乾塊節分明,斑駁拮屈之美中,恢忽流動之筆意,躍然紙上。所用畫筆較細,不作勾斫,將南宋院體明暗法則,溶於染墨中。瀑布細細勾成,頓挫筆少,反見雅韻天成,石罅作密點,自有潤澤之趣。以赭石染人面樹皮及石塊明處,略施青綠,通幅之高雅脫俗,書卷氣撲人眉宇,誠為唐寅晚年藝術素養極高之例證。
畫作背景
此幅是唐寅為楊季靜(約1477-1530年)所作的畫像。唐寅字伯虎,江蘇吳縣人,英才煥發,風流瀟灑,早負盛名,但因科場弊案所累,無法在仕途發展,遂以放蕩不羈之姿,活躍於江南詩文畫壇,售畫為生。他的畫藝學自周臣,山水、花鳥、人物俱精,是吳派重要畫家之一。
楊季靜則是蘇州著名琴師,而且與當地文人交遊,故宮博物院也收藏有另一幅由文伯仁所繪的《楊季靜小像》。唐寅為楊季靜畫過兩張像,現藏於美國佛利爾美術館的《南遊圖》(作於1505)成畫較早,此幅雖無紀年,從人物造型與畫風判斷,當為唐寅晚年之作。
作者簡介
唐寅:明(1470—1523),自署晉昌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舉應天解元。後應進士試,因科場案而被革黜。賦性疏朗,任逸不羈。嘗鐫其章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晚好佛氏,治圃舍於桃花塢,曰桃花盦,日飲其中。其學務窮研造化,於應世文字詩歌,不甚措意。奇趣時發,或寄於畫。畫法沉鬱,風骨奇峭,刊落庸瑣,務求濃厚。連江疊(山獻),灑灑不窮。信士流之雅作,繪事之妙詣。其畫遠攻李唐足任偏師,近交沈周可當半席。自李、范、馬、夏及元之黃、王、倪、吳四大家,靡不研解。行筆極秀潤縝密,而有韻度。初師周臣而雅俗迥別。雖胸中多數千卷書,實所得者眾也。學劉松年、李唐之皴法,亦青出於藍。至若人物、仕女、樓觀、花鳥,無不臻妙。書法入趙孟頫堂廡,惟差薄弱。卒年五十四。有《六如居士全集》。《明史本傳、明史藝文志、明畫錄、無聲詩史、丹青志、清河書畫舫、爾雅樓書畫記、澹圃畫品、嚴氏書畫記、藝苑卮言、祝氏集略、珊瑚網、式古堂書畫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