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高中

明光高中

安徽省明光市的一所職業高級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光高中
  • 所屬地區:安徽省
  • 學校屬性:高級中學
  • 基本原則:以人為本
地圖信息,
安徽省明光市職業高級中學校園建設規劃
(修訂稿)
(2008——2012)
一、總體設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建國家級示範中職學校為目標,以學校發展戰略規劃為依據,以實現學校整體搬遷為定位,以科學定位校區功能、充分體現校園文化氛圍為重點,以科學規劃、精心設計、確保建設質量,使建築與環境相協調為原則,進行校園建設。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在校園規劃、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師生需求,在校園環境建設中充分考慮人文景觀設計,為師生創造更加宜人、恬靜、自然、和諧的環境,使他們置身其中,工作生活更加舒適和愉快,進而達到環境育人的效果;同時在設計當中注重功能分區,方便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與生活,給其以舒適、健康和藝術的享受。
2.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在校園建設規劃中,針對校園內的建築、環境及配套設施等,做到設計超前、功能先進、使用靈活、擴展方便,規劃結構要做到多樣、協調、富有彈性,以滿足校園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3.堅持“整體布局”原則。圍繞校園軸線,科學分區,合理布局。教學區要營造整潔、安靜、雅致、勤奮的氛圍;辦公區要營造高效、務實、勤政的氛圍;學生生活區要營造溫馨、和諧、文明、健康的氛圍;運動區要營造輕鬆活潑、充滿朝氣、昂揚向上的氛圍。園林景觀以綠色、自然為主調,建築物、綠化帶或景觀之間、各功能分區之間要相互協調,保持相對整體感。
4.堅持“個性化”原則。在規劃中借鑑但不仿效,傳統而不拘泥。要結合學校發展定位,將“活水引入校園”、“建築融於園景”,使多種植物與園林景觀相互融合,並結合學校功能分區,栽種不同植物,整體風格上充分凸顯學校“園林式”的鮮明特色。
(三)現狀分析
明光職高從獨立建校以來,儘管已經花大力氣進行了改造、擴建,但由於校園占地面積有限,發展空間極小,基礎能力相對薄弱。目前,雖是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在專業設定、基地建設、培養規模等方面,也都有了長足發展。但是,由於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建設資金投入相對不足,學校的規模和實習、實訓設備的現代化程度與社會需要相比顯見滯後。明光職高現校園占地面積104畝,除去兩面池塘,實際可用發展空間不大。建築總面積12000平方米,基礎設施能力薄弱,難以適應學校自身發展的要求。
近幾年來,我市每年國中畢業生有7000——9000人之多,而全市普高招生計畫只有4000-4500人,其餘3000-4000人將進入職業學校,接受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另外,還有大約500多名高中輟學生和2000名左右的高考落榜生,也將接受一定程度的職業技術培訓,進入勞動力市場。可見,明光市職業教育生源十分充足。根據我市基礎教育統計數據推測,2009-2012年,我市基礎教育在校生總數基本持平,雖然2010年以後略有下降,但即使到2015年,職業教育的生源仍不會少於4000人。
從2007年始,滁州市下達給明光職高的招生計畫每年為1500人以上,而且逐年增加。到2011年我校在校生大約在5000人,現有的教學資源根本無法滿足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本地區職教生源看,擴大學校規模是滿足數千名國中畢業生求知、求技的需要,所以,重新選擇校址建設一所上規模、現代化的職教中心刻不容緩。
為落實省政府“建設職教大省”規劃,2008年底,明光職高已被滁州市教育局和安徽省教育廳列入2008-2012年分類創建計畫,要求2011年爭創國家示範中等職業學校。明光市委、市政府積極支持我校的創建工作,把學校的整體遷建納入“大明城”建設總體規劃。學校整體遷建工程從2007年動議,再三考察、論證,多次上會,幾易其址,慎之又慎。2008年10月31日,經明光市政府第十五次常務會議研究,正式批准我校整體遷建方案並落實了新校址。
(四)建設目標
按照《安徽省職業教育大省建設規劃(2008-2012)》和《滁州市中等職業學校發展創建規劃(2008-2012)》提出的指標:明光職高爭創國家示範性中職學校,規模要達到5000人;職業培訓人數,年平均達2500-3000人以上。參照《國家級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標準》及省、市相關規劃要求:學校生均占地面積要達到30平方米以上、生均建築面積超過20平方米以上。經初步測算,新建校區約需用地至少220畝,建築總面積至少應在90000平方米右。據此,提出以下建設任務:
1.新校區選址:新校區占地面積應200畝以上,擬建於工業園區的邊緣地帶。這樣的區位具有以下優勢:
一是有利於“校企聯合辦學”。我市工業園區有60多家企業,“產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職高辦在工業園區使校企零距離接觸,,既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又能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是學校與企業雙贏的模式之一。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教學與生產的結合,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實現高校教育及企業管理現代化、促進生產力發展,使教育與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是有利於學生就近定崗實習、半工半讀和就業。職高建在園區既可以方便學生就近頂崗實習、開展半工半讀和直接就業;又可以緩解園區業用工不足的矛盾,促進本市招商引資工作。
三是有利於園區企業新工人技能培訓。我市工業園區每年要新進職工數千人,他們大多是當地的農民粗壯工,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職高建在園區,可以有效發揮自己培訓功能,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四是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由於工業園區風景優美,環境怡人,遠離鬧市區,在一定程度上排除社會不良環境的干擾。
五是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利用職教資源,使之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新建的職高,教育教學設施齊全,尤其是公共服務設施,如食堂、超市、浴場、報告廳等設施,也許近年或更長一段時間內本校未必能充分利用,這就可以為園區職工或附近居民提供服務,同時也可為學校創收,以增強財力,進一步拓寬辦學的發展空間。
2.建設內容: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是:規劃設計總建築面積為81200平方米。包括教學樓13200平方米(三座);行政、圖書綜合樓一座6000平方米;學生公寓樓16000平方米(三座);學生食堂(內含教工餐廳)一座4000平方米;實驗樓一座3200平方米,實訓樓兩座,共8800平方米;職教中心培訓樓一座6000平方米;報告廳、演出廳、階梯教室4000平方米(一大一小);體育館一座4000平方米;信息中心大樓一座4000平方米;後勤及輔助性用房2000平方米;教師公寓100套10000平方米;其他項目:建設體育運動場及設施、購置各種教學設施及實習實訓設備、配套道路、綠化、變配電設施等。(生產實習車間4000平米,留位待建。)
3.建設投資:總投資18000萬元(包括實習實訓設備1500萬元),資金主要來源為現校址土地置換所得。現校址占地104畝,屬市區黃金地段,由市政府收儲、拍賣,可用資金約9000萬元,申請國債資金9000萬元。
4.規模效益:新校區建成後,能開設90個班級,容納4500-5000名學生的學習和實訓,滿足年培訓量3000人的要求,可從根本上解決教學設施落後的現狀,推動明光市職業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二、建設規劃
(一)建設理念
1.建設生態化、環保型校園。校園規劃因循自然環境的特點,以生態手法和高起點環境藝術及景觀設計構建天然景色,形成綠樹成蔭、風景秀麗,融假山、活水、綠蔭於一體,充滿活力的現代化中職校園。
2.建設數位化校園。將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可視化技術等高科技手段運用於教學、科研、管理、生活服務等各個方面,建設資源共享、聯繫便捷的數位化校園。
3.建設人文型校園。規劃設計充分考慮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功能要求,在物質環境處理上強調對企業文化的暗示、隱喻和詮釋,讓學生在環境中能夠得到企業文化的薰陶,使“6S”理念【即“smiling(微笑)、sincere(誠摯)、speciality(專業)、speedy(快速)、satisfied(滿意)和super(卓越)】內化為學生的行動指南。根據學科特點,設計風格多樣的建築群,建設建築藝術與校園文化融合統一的校園;通過綠地、水體、步行道的連線,形成校園的公共交流空間組織體系,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環境。
4.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校園。校園內新建建築、設計超前、功能先進、使用靈活、擴展方便,與環境協調為原則適應未來學校的發展。
(二)結構布局和功能要求
規劃根據各功能區的相互關係進行用地布局和安排,以教學科研區為核心,將校區分成八大功能區:教學科研區、辦公區、體育運動區、學生生活區、休閒娛樂區、教工生活區、產業發展區和教育附屬設施區。主要功能區的要求:
1.教學科研區(教學樓、實驗樓、實訓樓、培訓樓、圖書館、報告廳等)。作為公共課程的教學平台,實驗、實習的教研基地,將教室、實驗室、實訓基地集中布置,以促進學科交叉滲透和資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
2.學生生活區(學生宿舍、食堂、浴池、超市等服務用房等)。以便於生活、便於交流、便於管理、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學生需要為目標,按後勤管理社會化的模式運行。
3.教師生活區(宿舍樓、服務娛樂中心等)。建設生態化、高品位、康居型的教職工生活園區,逐步解決離、退休職工的住房問題。
(三)基礎設施
1、給水、排水:完善現有供水管網,發揮現有自有供水優勢,保證潔淨、生態的供水水源。針對夏季雨水多,學校地勢較低的特點,排水規劃結合道路及豎向規劃,在排水(污水和雨水)系統上進行綜合考慮,採用雨污分流的排水體制。
2.供電、通信:校內供電根據用電容量計算和校區的地塊劃分,設定變配電房。校園通訊工程包括電話、有線電視、計算機網路等外接的城市通信管道和線路,專門設定校園信息管理中心統一負責電話、有線電視、計算機網路等業務和建設。
3、道路、交通
校園規劃採用道路分級的方式安排道路與交通組織,道路分主路、次路、支路和景觀性道路以及步行小路五個等級。
規劃校內交通方式主要有機動車客貨運交通、腳踏車交通與步行交通。機動車客貨運交通主要通過主路解決;腳踏車交通可由交通性道路和景觀性道路共同承擔,直接連線至每一建築單元;步行交通可通過景觀性道路和步行道到達校內各處,構成校園內完整的步行系統。
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停放在規劃中有所安排,每一建築單元按一定比例配備機動車停車位,腳踏車停車基本上採用劃定區域或半地下停車方式。
4.消防設施。按規範開闢消防應急通道,便於救火和疏散。按規範要求設定消火栓,間距不大於120m,完善建築消防設備的配置,加強保養與維修。
三、校園綠化與美化
以建設現代化、高品位的校園為目標,強調景觀的現代感與文化品味。綠化、場地、藝術小品相互結合,靈活布局,使校園內隨處都可以見到富有情趣的空間和構思新穎的校園文化。通過對建築外觀、環境綠化、人文小品等的設計和建造,體現職高人的審美意識和價值追求,突出獨具學校特色的精神內涵,實現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結合、職中理念和校園文化的統一。
(一)校園綠化
校園的綠化系統由綠帶、綠園、綠道和綠點組成。
1、校園景觀沿觀賞漁塘、道路兩側設林蔭道以及多條綠化休閒帶,使之成為學生放鬆心情,感受自然的勝境。綠化為庭院綠化,以裝飾性的景觀樹、花卉、草坪為主,綠化和綠帶為公園式的自由綠化,以疏林草地和景觀植物群為主,與綠化步行通道接合在一起,形成校內聯繫的主動脈。
2、綠園是校內大型的集中綠化區,其中廣場以景觀與生態功能為主,使師生有個休息觀景的好去處。
3、綠道是指校內的景觀林蔭道,校園內所有的道路種植具有行道樹,形成綠化走廊,增強視覺效果。
4、綠點是指分布在校園各處布局自由的小塊綠化。為提高校園的綠地率,在所有可能綠化的空地上都安排綠化,使校園內沒有裸露的空地。營造綠樹參天、碧草如茵、鳥語花香、一步一景、自然與人文和諧統一的優美環境。
(二)校園美化
1、建設一批能夠反映學校辦學特色、辦學理念和辦學思想、文化內涵豐富、造型別致、做工精美的人文小品和雕塑。校區的道路和各個功能區要以不同的文化主題命名,體現校園文化內涵。
2、將學校的圍牆、圍欄、燈柱、人行地磚、車棚、通告欄、指示牌、室外音箱、郵筒、垃圾箱等都視為校園文化的物化組件,要統一規劃、精心設計,力求新穎獨特,富於文化韻味。
3、在校園內分散布置各種庭院座椅、休憩平台,安排一些集自習、休息、活動為一體的多功能室內或室外活動場所,形成多層次溝通空間,提供一個便於師生交往、閱讀、休閒的良好互動環境。
(三)建設人與自然相互交融的和諧校園
校園的優良生態環境對於生活其中的學生起著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作用,同時也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提供豐富多樣的空間和場所,因此中學校園的景觀、綠化不僅僅只是觀賞的對象,而是應該能與中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緊密結合,讓人能夠感到校園環境的自然、寧靜、平和、安詳的校園氛圍。2010年,完成部分綠化任務,2012年校園綠化率要達到48%,使學生、教工無論是早鍛鍊、晚自習、上教室、去圖書館都能穿行於綠地和景觀帶之中,真真切切在感受綠地的存在,從而真正地發揮景觀、綠地的育人作用。
四、實施進度
校園建設基於《明光職高整體遷建方案》,按照“全面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從2008年10月動工到2009年2月做好建設項目的立項、征地、規劃、設計、可研報告及項目建設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土建工程擬分三期完成。
第一期:2009年3月到2010年2月:滿足3000人就讀及老校區教學、實訓、生活及辦公設備遷入需要。單體建築總面積51200㎡。
1.建成總建築面積13200㎡的教學樓(三座),每座建築面積4400㎡,內含30個標準化教室及教師辦公室。
2.建成總建築面積為6000㎡的行政、圖書綜合樓一座,配套基礎設施、設備、圖書等。
3.建成總建築面積16000㎡的學生公寓樓(四座)。其中男、女生公寓各兩座,每座建築面積4000㎡,可容2400人住宿。
4.建成總建築面積4000㎡,能容納3000人同時就餐的學生食堂(內含教工餐廳)一座。上、下兩層餐廳、超市(兩家以上操作)。
5.建成總面積3200㎡的綜合實驗樓一座。8800平米實訓樓兩座。
6.完成校園圍牆、道路、門樓等。
第二期:2010年2月到2011年3月:形成在校生總數4500人的辦學規模。一期建設相對完整,二期建設儘量避免對前期校園教學環境的干擾。主要是教輔、培訓及活動場地建設。單體建築總面積16000㎡。項目為:
1.報告廳、演出廳、階梯教室(一大一小):建築面積4000㎡;
2.信息中心大樓:建築面積4000㎡;
4.生活服務用房和後勤服務用房:面積2000㎡;
5.培訓大樓(一座):建築面積6000㎡;
6.購置實習實訓設備,建設體育運動場及設施。
第三期:2011年3月-2012年9月:2011年3-9月,完成校園綠化和文化設施建設。2011年9月-2012年9月,建成體育館、信息大樓和教師公寓樓,總建築面積14000㎡。
1.綠化區域由外圍綠化、中心綠化、內部區域綠化三個層面構成,綠化面積90畝,綠地率達到45%。
2.校園文化設施建設:包括學校標誌性雕塑及雕塑小品群、曲橋涼亭、假山池沼、文化廣場等。
3.體育館(4000㎡)和教師公寓樓(10000㎡)
生產實習車間:建築面積4000㎡(留位待建,不包含在本規劃建築總面積中)。
五、措施與保障
1.更新觀念。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必須打破常規,更新觀念,拓展新的思路。充分認識校園建設對於學校長期發展的戰略意義。校園建設要以爭創國家級示範中職學校評估為契機,樹立“超前意識、發展意識、機遇意識”。堅持“高起點、高層次、高標準、高品位”的原則,以全新的規劃理念,研究校園的建設與發展。
2.加強領導。為使校園建設工作健康有序的發展,加強組織領導是關鍵。學校要站在發展的高度,對校園建設工作專題調研,統一規劃、科學決策、分步實施。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分解任務,督促實施,真正做到責任到人,措施到位。為順利推進明光職高校園規劃的設施,市政府已成立明光市職業高級中學整體遷建工程指揮部,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任政委,分管副市長任總指揮,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項目實施、協調、檢查、評比、總結等項工作,並建立健全管理規章制度,進行組織協調,層層負責,嚴格管理,各負其責,確保工程質量。
3.籌措資金。為保證建設資金需要,推進學校建設順利發展。明光市人民政府已經把明光職高校園建設納入事業發展總體規劃,保證千方百計提高籌資能力,加強資金籌措力度。在增收節支、自籌資金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國債資金和籌集其它社會資金。
4.有效化解土地制約矛盾。要與地方政府及相關的職能部門溝通,獲得理解與支持,力爭使學校周圍教育預留地落實到位,逐步實現我校未來“200畝校園”的藍圖。
5.規範管理。對於校園建設及後期的維護管理,要改革現有的管理模式,從制度入手,納入系統管理平台,分解責任,具體落實到人、形成全方位管護網路。一是嚴格監督檢查:在建設計畫實施過程中,建設項目安排情況依法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對建設項目進展情況、工程建設質量、設備採購招標、資金到位和使用情況等,進行經常性檢查並落實工作責任,同時接受紀檢、監察、審計、稽察部門的監督。二是健全相關制度,包括(1)項目建設資本金制度;(2)工程招投標制度;(3)工程契約制度;(4)工程監理制度;(5)竣工驗收(結算)制度和項目審計制度;(6)各功能組及其工作人員職責。各項制度由相應的功能組,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及行業規程制定,並交工程指揮部審查後頒發。
二00九年二月
安徽省明光市職業高級中學校園建設規劃
(修訂稿)
(2008——2012)
一、總體設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建國家級示範中職學校為目標,以學校發展戰略規劃為依據,以實現學校整體搬遷為定位,以科學定位校區功能、充分體現校園文化氛圍為重點,以科學規劃、精心設計、確保建設質量,使建築與環境相協調為原則,進行校園建設。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在校園規劃、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師生需求,在校園環境建設中充分考慮人文景觀設計,為師生創造更加宜人、恬靜、自然、和諧的環境,使他們置身其中,工作生活更加舒適和愉快,進而達到環境育人的效果;同時在設計當中注重功能分區,方便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與生活,給其以舒適、健康和藝術的享受。
2.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在校園建設規劃中,針對校園內的建築、環境及配套設施等,做到設計超前、功能先進、使用靈活、擴展方便,規劃結構要做到多樣、協調、富有彈性,以滿足校園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3.堅持“整體布局”原則。圍繞校園軸線,科學分區,合理布局。教學區要營造整潔、安靜、雅致、勤奮的氛圍;辦公區要營造高效、務實、勤政的氛圍;學生生活區要營造溫馨、和諧、文明、健康的氛圍;運動區要營造輕鬆活潑、充滿朝氣、昂揚向上的氛圍。園林景觀以綠色、自然為主調,建築物、綠化帶或景觀之間、各功能分區之間要相互協調,保持相對整體感。
4.堅持“個性化”原則。在規劃中借鑑但不仿效,傳統而不拘泥。要結合學校發展定位,將“活水引入校園”、“建築融於園景”,使多種植物與園林景觀相互融合,並結合學校功能分區,栽種不同植物,整體風格上充分凸顯學校“園林式”的鮮明特色。
(三)現狀分析
明光職高從獨立建校以來,儘管已經花大力氣進行了改造、擴建,但由於校園占地面積有限,發展空間極小,基礎能力相對薄弱。目前,雖是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在專業設定、基地建設、培養規模等方面,也都有了長足發展。但是,由於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建設資金投入相對不足,學校的規模和實習、實訓設備的現代化程度與社會需要相比顯見滯後。明光職高現校園占地面積104畝,除去兩面池塘,實際可用發展空間不大。建築總面積12000平方米,基礎設施能力薄弱,難以適應學校自身發展的要求。
近幾年來,我市每年國中畢業生有7000——9000人之多,而全市普高招生計畫只有4000-4500人,其餘3000-4000人將進入職業學校,接受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另外,還有大約500多名高中輟學生和2000名左右的高考落榜生,也將接受一定程度的職業技術培訓,進入勞動力市場。可見,明光市職業教育生源十分充足。根據我市基礎教育統計數據推測,2009-2012年,我市基礎教育在校生總數基本持平,雖然2010年以後略有下降,但即使到2015年,職業教育的生源仍不會少於4000人。
從2007年始,滁州市下達給明光職高的招生計畫每年為1500人以上,而且逐年增加。到2011年我校在校生大約在5000人,現有的教學資源根本無法滿足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本地區職教生源看,擴大學校規模是滿足數千名國中畢業生求知、求技的需要,所以,重新選擇校址建設一所上規模、現代化的職教中心刻不容緩。
為落實省政府“建設職教大省”規劃,2008年底,明光職高已被滁州市教育局和安徽省教育廳列入2008-2012年分類創建計畫,要求2011年爭創國家示範中等職業學校。明光市委、市政府積極支持我校的創建工作,把學校的整體遷建納入“大明城”建設總體規劃。學校整體遷建工程從2007年動議,再三考察、論證,多次上會,幾易其址,慎之又慎。2008年10月31日,經明光市政府第十五次常務會議研究,正式批准我校整體遷建方案並落實了新校址。
(四)建設目標
按照《安徽省職業教育大省建設規劃(2008-2012)》和《滁州市中等職業學校發展創建規劃(2008-2012)》提出的指標:明光職高爭創國家示範性中職學校,規模要達到5000人;職業培訓人數,年平均達2500-3000人以上。參照《國家級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標準》及省、市相關規劃要求:學校生均占地面積要達到30平方米以上、生均建築面積超過20平方米以上。經初步測算,新建校區約需用地至少220畝,建築總面積至少應在90000平方米右。據此,提出以下建設任務:
1.新校區選址:新校區占地面積應200畝以上,擬建於工業園區的邊緣地帶。這樣的區位具有以下優勢:
一是有利於“校企聯合辦學”。我市工業園區有60多家企業,“產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職高辦在工業園區使校企零距離接觸,,既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又能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是學校與企業雙贏的模式之一。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教學與生產的結合,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實現高校教育及企業管理現代化、促進生產力發展,使教育與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是有利於學生就近定崗實習、半工半讀和就業。職高建在園區既可以方便學生就近頂崗實習、開展半工半讀和直接就業;又可以緩解園區業用工不足的矛盾,促進本市招商引資工作。
三是有利於園區企業新工人技能培訓。我市工業園區每年要新進職工數千人,他們大多是當地的農民粗壯工,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職高建在園區,可以有效發揮自己培訓功能,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四是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由於工業園區風景優美,環境怡人,遠離鬧市區,在一定程度上排除社會不良環境的干擾。
五是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利用職教資源,使之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新建的職高,教育教學設施齊全,尤其是公共服務設施,如食堂、超市、浴場、報告廳等設施,也許近年或更長一段時間內本校未必能充分利用,這就可以為園區職工或附近居民提供服務,同時也可為學校創收,以增強財力,進一步拓寬辦學的發展空間。
2.建設內容: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是:規劃設計總建築面積為81200平方米。包括教學樓13200平方米(三座);行政、圖書綜合樓一座6000平方米;學生公寓樓16000平方米(三座);學生食堂(內含教工餐廳)一座4000平方米;實驗樓一座3200平方米,實訓樓兩座,共8800平方米;職教中心培訓樓一座6000平方米;報告廳、演出廳、階梯教室4000平方米(一大一小);體育館一座4000平方米;信息中心大樓一座4000平方米;後勤及輔助性用房2000平方米;教師公寓100套10000平方米;其他項目:建設體育運動場及設施、購置各種教學設施及實習實訓設備、配套道路、綠化、變配電設施等。(生產實習車間4000平米,留位待建。)
3.建設投資:總投資18000萬元(包括實習實訓設備1500萬元),資金主要來源為現校址土地置換所得。現校址占地104畝,屬市區黃金地段,由市政府收儲、拍賣,可用資金約9000萬元,申請國債資金9000萬元。
4.規模效益:新校區建成後,能開設90個班級,容納4500-5000名學生的學習和實訓,滿足年培訓量3000人的要求,可從根本上解決教學設施落後的現狀,推動明光市職業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二、建設規劃
(一)建設理念
1.建設生態化、環保型校園。校園規劃因循自然環境的特點,以生態手法和高起點環境藝術及景觀設計構建天然景色,形成綠樹成蔭、風景秀麗,融假山、活水、綠蔭於一體,充滿活力的現代化中職校園。
2.建設數位化校園。將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可視化技術等高科技手段運用於教學、科研、管理、生活服務等各個方面,建設資源共享、聯繫便捷的數位化校園。
3.建設人文型校園。規劃設計充分考慮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功能要求,在物質環境處理上強調對企業文化的暗示、隱喻和詮釋,讓學生在環境中能夠得到企業文化的薰陶,使“6S”理念【即“smiling(微笑)、sincere(誠摯)、speciality(專業)、speedy(快速)、satisfied(滿意)和super(卓越)】內化為學生的行動指南。根據學科特點,設計風格多樣的建築群,建設建築藝術與校園文化融合統一的校園;通過綠地、水體、步行道的連線,形成校園的公共交流空間組織體系,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環境。
4.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校園。校園內新建建築、設計超前、功能先進、使用靈活、擴展方便,與環境協調為原則適應未來學校的發展。
(二)結構布局和功能要求
規劃根據各功能區的相互關係進行用地布局和安排,以教學科研區為核心,將校區分成八大功能區:教學科研區、辦公區、體育運動區、學生生活區、休閒娛樂區、教工生活區、產業發展區和教育附屬設施區。主要功能區的要求:
1.教學科研區(教學樓、實驗樓、實訓樓、培訓樓、圖書館、報告廳等)。作為公共課程的教學平台,實驗、實習的教研基地,將教室、實驗室、實訓基地集中布置,以促進學科交叉滲透和資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
2.學生生活區(學生宿舍、食堂、浴池、超市等服務用房等)。以便於生活、便於交流、便於管理、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學生需要為目標,按後勤管理社會化的模式運行。
3.教師生活區(宿舍樓、服務娛樂中心等)。建設生態化、高品位、康居型的教職工生活園區,逐步解決離、退休職工的住房問題。
(三)基礎設施
1、給水、排水:完善現有供水管網,發揮現有自有供水優勢,保證潔淨、生態的供水水源。針對夏季雨水多,學校地勢較低的特點,排水規劃結合道路及豎向規劃,在排水(污水和雨水)系統上進行綜合考慮,採用雨污分流的排水體制。
2.供電、通信:校內供電根據用電容量計算和校區的地塊劃分,設定變配電房。校園通訊工程包括電話、有線電視、計算機網路等外接的城市通信管道和線路,專門設定校園信息管理中心統一負責電話、有線電視、計算機網路等業務和建設。
3、道路、交通
校園規劃採用道路分級的方式安排道路與交通組織,道路分主路、次路、支路和景觀性道路以及步行小路五個等級。
規劃校內交通方式主要有機動車客貨運交通、腳踏車交通與步行交通。機動車客貨運交通主要通過主路解決;腳踏車交通可由交通性道路和景觀性道路共同承擔,直接連線至每一建築單元;步行交通可通過景觀性道路和步行道到達校內各處,構成校園內完整的步行系統。
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停放在規劃中有所安排,每一建築單元按一定比例配備機動車停車位,腳踏車停車基本上採用劃定區域或半地下停車方式。
4.消防設施。按規範開闢消防應急通道,便於救火和疏散。按規範要求設定消火栓,間距不大於120m,完善建築消防設備的配置,加強保養與維修。
三、校園綠化與美化
以建設現代化、高品位的校園為目標,強調景觀的現代感與文化品味。綠化、場地、藝術小品相互結合,靈活布局,使校園內隨處都可以見到富有情趣的空間和構思新穎的校園文化。通過對建築外觀、環境綠化、人文小品等的設計和建造,體現職高人的審美意識和價值追求,突出獨具學校特色的精神內涵,實現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結合、職中理念和校園文化的統一。
(一)校園綠化
校園的綠化系統由綠帶、綠園、綠道和綠點組成。
1、校園景觀沿觀賞漁塘、道路兩側設林蔭道以及多條綠化休閒帶,使之成為學生放鬆心情,感受自然的勝境。綠化為庭院綠化,以裝飾性的景觀樹、花卉、草坪為主,綠化和綠帶為公園式的自由綠化,以疏林草地和景觀植物群為主,與綠化步行通道接合在一起,形成校內聯繫的主動脈。
2、綠園是校內大型的集中綠化區,其中廣場以景觀與生態功能為主,使師生有個休息觀景的好去處。
3、綠道是指校內的景觀林蔭道,校園內所有的道路種植具有行道樹,形成綠化走廊,增強視覺效果。
4、綠點是指分布在校園各處布局自由的小塊綠化。為提高校園的綠地率,在所有可能綠化的空地上都安排綠化,使校園內沒有裸露的空地。營造綠樹參天、碧草如茵、鳥語花香、一步一景、自然與人文和諧統一的優美環境。
(二)校園美化
1、建設一批能夠反映學校辦學特色、辦學理念和辦學思想、文化內涵豐富、造型別致、做工精美的人文小品和雕塑。校區的道路和各個功能區要以不同的文化主題命名,體現校園文化內涵。
2、將學校的圍牆、圍欄、燈柱、人行地磚、車棚、通告欄、指示牌、室外音箱、郵筒、垃圾箱等都視為校園文化的物化組件,要統一規劃、精心設計,力求新穎獨特,富於文化韻味。
3、在校園內分散布置各種庭院座椅、休憩平台,安排一些集自習、休息、活動為一體的多功能室內或室外活動場所,形成多層次溝通空間,提供一個便於師生交往、閱讀、休閒的良好互動環境。
(三)建設人與自然相互交融的和諧校園
校園的優良生態環境對於生活其中的學生起著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作用,同時也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提供豐富多樣的空間和場所,因此中學校園的景觀、綠化不僅僅只是觀賞的對象,而是應該能與中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緊密結合,讓人能夠感到校園環境的自然、寧靜、平和、安詳的校園氛圍。2010年,完成部分綠化任務,2012年校園綠化率要達到48%,使學生、教工無論是早鍛鍊、晚自習、上教室、去圖書館都能穿行於綠地和景觀帶之中,真真切切在感受綠地的存在,從而真正地發揮景觀、綠地的育人作用。
四、實施進度
校園建設基於《明光職高整體遷建方案》,按照“全面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從2008年10月動工到2009年2月做好建設項目的立項、征地、規劃、設計、可研報告及項目建設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土建工程擬分三期完成。
第一期:2009年3月到2010年2月:滿足3000人就讀及老校區教學、實訓、生活及辦公設備遷入需要。單體建築總面積51200㎡。
1.建成總建築面積13200㎡的教學樓(三座),每座建築面積4400㎡,內含30個標準化教室及教師辦公室。
2.建成總建築面積為6000㎡的行政、圖書綜合樓一座,配套基礎設施、設備、圖書等。
3.建成總建築面積16000㎡的學生公寓樓(四座)。其中男、女生公寓各兩座,每座建築面積4000㎡,可容2400人住宿。
4.建成總建築面積4000㎡,能容納3000人同時就餐的學生食堂(內含教工餐廳)一座。上、下兩層餐廳、超市(兩家以上操作)。
5.建成總面積3200㎡的綜合實驗樓一座。8800平米實訓樓兩座。
6.完成校園圍牆、道路、門樓等。
第二期:2010年2月到2011年3月:形成在校生總數4500人的辦學規模。一期建設相對完整,二期建設儘量避免對前期校園教學環境的干擾。主要是教輔、培訓及活動場地建設。單體建築總面積16000㎡。項目為:
1.報告廳、演出廳、階梯教室(一大一小):建築面積4000㎡;
2.信息中心大樓:建築面積4000㎡;
4.生活服務用房和後勤服務用房:面積2000㎡;
5.培訓大樓(一座):建築面積6000㎡;
6.購置實習實訓設備,建設體育運動場及設施。
第三期:2011年3月-2012年9月:2011年3-9月,完成校園綠化和文化設施建設。2011年9月-2012年9月,建成體育館、信息大樓和教師公寓樓,總建築面積14000㎡。
1.綠化區域由外圍綠化、中心綠化、內部區域綠化三個層面構成,綠化面積90畝,綠地率達到45%。
2.校園文化設施建設:包括學校標誌性雕塑及雕塑小品群、曲橋涼亭、假山池沼、文化廣場等。
3.體育館(4000㎡)和教師公寓樓(10000㎡)
生產實習車間:建築面積4000㎡(留位待建,不包含在本規劃建築總面積中)。
五、措施與保障
1.更新觀念。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必須打破常規,更新觀念,拓展新的思路。充分認識校園建設對於學校長期發展的戰略意義。校園建設要以爭創國家級示範中職學校評估為契機,樹立“超前意識、發展意識、機遇意識”。堅持“高起點、高層次、高標準、高品位”的原則,以全新的規劃理念,研究校園的建設與發展。
2.加強領導。為使校園建設工作健康有序的發展,加強組織領導是關鍵。學校要站在發展的高度,對校園建設工作專題調研,統一規劃、科學決策、分步實施。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分解任務,督促實施,真正做到責任到人,措施到位。為順利推進明光職高校園規劃的設施,市政府已成立明光市職業高級中學整體遷建工程指揮部,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任政委,分管副市長任總指揮,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項目實施、協調、檢查、評比、總結等項工作,並建立健全管理規章制度,進行組織協調,層層負責,嚴格管理,各負其責,確保工程質量。
3.籌措資金。為保證建設資金需要,推進學校建設順利發展。明光市人民政府已經把明光職高校園建設納入事業發展總體規劃,保證千方百計提高籌資能力,加強資金籌措力度。在增收節支、自籌資金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國債資金和籌集其它社會資金。
4.有效化解土地制約矛盾。要與地方政府及相關的職能部門溝通,獲得理解與支持,力爭使學校周圍教育預留地落實到位,逐步實現我校未來“200畝校園”的藍圖。
5.規範管理。對於校園建設及後期的維護管理,要改革現有的管理模式,從制度入手,納入系統管理平台,分解責任,具體落實到人、形成全方位管護網路。一是嚴格監督檢查:在建設計畫實施過程中,建設項目安排情況依法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對建設項目進展情況、工程建設質量、設備採購招標、資金到位和使用情況等,進行經常性檢查並落實工作責任,同時接受紀檢、監察、審計、稽察部門的監督。二是健全相關制度,包括(1)項目建設資本金制度;(2)工程招投標制度;(3)工程契約制度;(4)工程監理制度;(5)竣工驗收(結算)制度和項目審計制度;(6)各功能組及其工作人員職責。各項制度由相應的功能組,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及行業規程制定,並交工程指揮部審查後頒發。
二00九年二月

地圖信息

位置:安徽省明光市篤學路18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