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雲南大理鋼絲胎漆盒

我國西南邊陲雲南大理地區,地處北緯20~25度之間,屬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世界四種主要漆樹都可以在這裡生長,這為該地區的漆器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雲南少數民族的文化與內地漢族文化密不可分,既有文化上的聯繫,又有各自特點。上世紀30年代,前中央博物院的科技人員曾對雲南傳統手工業進行過考察,對雲南大理漆器的生產和工藝做了初步研究,並採集了一些典型的明清標本,試作進一步的研究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代雲南大理鋼絲胎漆盒
  • 產自:西南邊陲雲南大理地區
  • 原料:漆樹
  • 來源:明末清初大理漆藝
生產和工藝,其它,

生產和工藝

雲南大理漆器的生產和工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明代沈德符在《野獲編》記載:“唐之中世,大理國破成都,盡擄百工以去,由是雲南漆織諸藝,甲於天下。唐末,復通中國。至南漢劉氏與通婚姻,始見滇物。元時下大理,選其工匠最高者入禁中。至我國初,收為郡縣,滇工布滿內府。今御用諸役,皆其子孫也。其後漸以消滅。嘉靖間,又敕雲南揀選送京套用。” 沈德符還說,古舊漆器,被稱作“1日雲南”貨,其價格在古董市場,比北京國園廠皇家作坊要高出好幾倍。由此可知,雲南大理漆器精美的程度。到了清初,內地許多漆工藝不斷傳到雲南。《格古要論》說:“張成、楊茂剔紅最得名,但朱薄不堅者居多,日本、流球國獨愛此物;今雲南大理府人專工作此。南京貴戚多有此物,有一等朱紅,有一等帶黑色絕高。罩紅,今雲南大理府多有之。” 剔紅、罩紅,都是有名的新工藝,由此可見,雲南漆藝與內地的聯繫是多么緊密。
明代雲南大理鋼絲胎漆盒

其它

大理漆器在我國漆藝史占有一席之地,它不僅在漆畫畫風上有自己的民族風格,而且在漆器的製作上,也有自己的特點。以胎質為例,大理漆器有木胎、竹胎、布胎、鐵皮胎、鹿皮胎、水牛皮胎、夾擰胎;最奇特的是鋼絲胎,即先將細如髮絲的鋼絲打捻成燈捻粗的軟條,然後將軟條盤成所設計的器皿,最後髹之於漆,施以漆畫文飾。這樣的漆器堅實、牢固、美觀、耐用,是大理漆器的極品。圖為大理漆盒盒蓋,漆胎用鋼絲盤帶為之,當中紋飾用黑漆為底色,髹以龍紋;外環以當地法器為文飾,間有四字:“當朝一品”。這件漆器是明末清初大理漆藝的傑作,筆者保存到現在,實在是一件不易的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