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名府東城門瓮城遺址,於2010年11月在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東城門外考古發掘。
以邯鄲大名縣文保所為主的考古工作隊對明代大名府遺址東城牆南段進行清理髮掘,明代大名古城終於揭開神秘面紗。在清理過程中,考古工作隊探明瓮城一處,但缺損不全。據考古人員現場分析,東瓮城門向南開,向東外延數據不詳,城門到吊橋距離87米,吊橋為重修的水泥橋。
該瓮城門外走道約寬4.25米,兩個大門基座已被歲月磨平,兩個門基座中間有一塊石墩子(門絆石),是用來關門時擋門用的。在殘留的瓮城牆上還發現了古代晚上用來放置照明工具的石槽。不遠處還有由一塊一塊大石頭鋪成的路面。因年代久遠,石塊已被磨得十分平滑。
發掘清理出的城牆磚大體分為三種類型:大型磚、中型磚、小型磚。其中,中型磚有許多帶文字的,極為罕見。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主要景點,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大名縣位於冀、魯、豫三省交界處,自春秋設建置以來,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曾多次為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特別是宋明時代“大名府”尤為出名。明朝重修的府城在今大名縣內。1945年日偽時期的戰火之災導致大名古城牆遭到徹底破壞;1949年後,處於困難時期的民眾陸續挖城磚去農村換農副產品,久而久之,古城牆蹤影難覓。
2010年11月,在東城門外右側明代大名府古城恢復施工現場,有關人員發掘出了類似古代遺址的建築基地。11月1日專家正式對外公布,在邯鄲市大名縣東城門外發掘出的類似古代遺址的建築基地,經勘察研究確定為明代建造的瓮城。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此次發掘出土多塊碑刻,上面記載修築時間為“建文三年”,即1401年,這與大名縣誌記載的大名府城重修時間吻合,證實此次發掘的瓮城遺址為明代遺存。碑刻上還寫有參與修築的監工、石匠和泥瓦匠的名字。
主要景點
旅遊信息
瓮城是為了加強城堡或關隘的防守,而在城門外修建的半圓形或方形的護門小城。瓮城兩側與城牆連在一起建立,設有箭樓、門閘、雉堞等防禦設施。瓮城城門通常與所保護的城門不在同一直線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