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藏蝗

昌都藏蝗

昌都藏蝗,學名:Tibetacris changuensis (Cheng, 1964),斑翅蝗科藏蝗屬的一種蝗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昌都藏蝗
  • 拉丁學名:Tibetacris changuensis (Cheng, 1964)
  • 別名:蝗蟲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直翅目
  • :斑翅蝗科
  • 亞科:斑翅蝗亞科
  • 藏蝗屬
  • :昌都藏蝗
  • 分布區域:西藏昌都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原始文獻,

形態特徵

雄性 體形較小,勻稱。頭較短,微隆起,側面觀稍高於前胸背板。顏面微向後傾斜,顏面隆起明顯,具粗大刻點。頭側窩三角形,不明顯。觸角絲狀,到達前胸背板後緣。複眼卵形,較突出,其縱徑為眼下溝長的1.2—1.3倍。前胸背板前端略狹,中隆線略明顯,三條橫溝明顯,均切斷中隆線,溝後區為溝前區長的1.6倍;側隆線略留痕跡。前胸背板側片較短於高,側片後下角具有向後的銳角形小突起。中胸腹板側葉間的中隔較寬,其寬約為長度的2.3倍,後胸腹板側葉間的中隔寬短。前翅發達,後緣於後肘脈CuP和臀脈IA的端部形成一微凹陷;中脈域中閏脈發達,端部的1/3處接近中脈,形成弧形彎曲,其上具發音齒。後翅較短於前翅,主要縱脈加粗,第2臀葉的增粗縱脈在中部相互接近,一第3臀葉的前縱脈具有不到達後翅基部的補充縱脈,在端部與橫脈構成數個網孔。後足股節粗壯,長為最大寬度的3.0—3.3倍,上基片長於下基片,上側上隆線光滑無細齒。後足脛節缺外端刺,外緣具刺8個,內緣具刺10—11個,脛節內端距較短,不到達跗節的中部。爪間中墊較小,不到達爪的中部。下生殖板短錐形,頂端鈍圓。肛上板三角形,尾須微長於肛上板的頂端。雄性陽具基背片和陽莖複合體如圖100d、e。
體色 黃褐色,觸角黃褐色並具暗色與褐色相間的環斑。頭部的顏面和兩側具有較密的暗色小斑點。前胸背板側片的中部暗色斑點明顯,後緣具有黑色小點。前翅基部較暗,中部具有明顯的暗色橫斑。後翅透明,本色,無暗色斑紋。前、中足具暗色橫斑。後足股節黃褐色,其外側的三個暗色橫斑僅在上、外側上隆線間較明顯,外側較淡不明顯;上隆線具有5個小黑斑,外側上、下隆線具有5—6個黑斑,上膝側片暗褐色。後足股節內側暗色,近端部具有黑褐色橫斑。後足脛節淡黃色,基部具黑褐色橫斑,脛節刺頂端黑色,基部淡黃色,跗節淡黃色。
雌性 體色似雄性。體較粗壯並略大於雄性。頭稍高於前胸背板(側面觀)。複眼卵形,其垂直直徑為水平直徑的1.1倍和眼下溝長的1.2倍。觸角絲狀,不到達前胸背板的後緣。前胸背板溝後區的長度為溝前區長的1.5倍;後緣呈鈍角形;前胸背板側片的後下角近乎圓形。中胸腹板側葉間之中隔的寬度為其長度的2.1倍。後胸腹板側葉較寬的分開。前翅較短,僅到達後足脛節的中部,中閏脈的頂端靠近中脈;徑分脈為3分枝。後足股節粗壯,長度為其寬度的3.0倍。產卵瓣粗短,頂端較尖細,端部呈鉤狀,上產卵瓣的上外緣無細齒,下產卵瓣基部呈齒狀突起。
體長:♂15.0—17.8mm;♀20.0—25.1mm;
前翅長:♂15.0—16.7mm,♀17.3—21:2mm;後足股節長:♂8.5—9.0mm,♀10.2—11.8mm。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西藏(昌都)。
雲南省迪慶州德欽縣

原始文獻

Grasshoppers and locusts from Qinghai-Xizang Plateau of China. p. 221[English p. 277], figs. 470—473, Pl. ⅩⅩⅫ. 242, 24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