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職工中專創建於1986年,是全日制國辦中等專業學校,學校一貫堅持“面向社會需求,面向經濟建設”的辦學宗旨和“重培養、保全置、優服務”的原則,對在校學生實行封閉式軍事化管理和全方位綜合素質教育。1999年被全國總工會命名為“示範性職工中等學校”。學校現有教職工18人,其中高級職稱8人,中級職稱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昌邑市職工中專
- 創辦時間:1986年
- 所屬地區:昌邑
- 類別:全日制國辦中等專業學校
簡介,辦學特色,
簡介
學校從1999年招收全日制學生以來,學生從最初的四十幾人發展到現在連續幾年二百多人,發展勢頭還是很好的。無論領導、老師均以校為家,無不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在日常教學和學生管理方面盡職盡責。近幾年來,為適應形勢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學校堅持多層次、多渠道辦學,從1999年開始,與省內有關大專院校實行聯合辦學,以培養高級技術工人為己任,為社會培養實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在培養、安置和安置後的跟蹤服務上狠下功夫,走出了一條“校校聯合、校企聯合”的新路子。學校目前設有機電技術套用、計算機及套用、電子技術套用、化工、會計等多個專業。
辦學特色
我校的主要辦學特色是:
一是重管理。嚴格管理和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是我校的品牌。幾年來,我校一直採取全封閉軍事化管理,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老師與同學們同吃、同住、同生活。除日常教學外,學校經常安排學生外出參觀、遊園,在校內進行文藝匯演、演講比賽、書法比賽、板報評選及各種體育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是保全置。安置是我們的亮點,我校畢業生100%給予安置。學生入學後,學校與家長簽訂安置協定,並按家長和學生的意願進行安置。如果學校不能履行安置就業、頒發正式中專文憑等承諾,有關費用如數退回。安置時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和特長實行雙向選擇,全部安置在青島、煙臺及本地的大中型企業或外資企業工作。我校前七屆學生(計1300餘人)已全部安置,他們大多數與企業簽訂了勞動用工契約,並享受養老、醫療、失業等各種保險,學生及家長對安置情況都十分滿意。
三是優服務。對所有畢業生跟蹤服務五年是我們不變的承諾。每月的月底學校派教師到青島、煙臺以及學生比較集中的企業現場辦公2—3天;每年的暑假去學生所在企業全面走訪一次,解決學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因企業原因工作出現問題,五年內學校負責免費調整工作,達到家長、學生滿意。學生中專畢業後,願繼續學習的可進入聯辦學校的大專部深造,也可參加本校組織的成人高考,畢業後頒發大專文憑,安置工作並跟蹤服務五年。
四是費用低。短、平、快,費用低是我校的突出特色。我校學制兩年,學生在校期間,生活費很低,學校設有兩個食堂,食堂本著服務為主微利經營的原則實行競爭,飯菜價格合理,學生可自主選擇。短、平、快的優勢在於學習實用的知識,重視實用技能的提高,不浪費時間,搶占先機,儘快就業。早就業就能抓住機遇,早為自己鋪設一條成功之路,就能早幾年成為某一企業的創業者,成為企業的骨幹力量、棟樑之材;就能為家庭減輕負擔,增加收入,為父母分憂;也能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是重管理。嚴格管理和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是我校的品牌。幾年來,我校一直採取全封閉軍事化管理,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老師與同學們同吃、同住、同生活。除日常教學外,學校經常安排學生外出參觀、遊園,在校內進行文藝匯演、演講比賽、書法比賽、板報評選及各種體育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是保全置。安置是我們的亮點,我校畢業生100%給予安置。學生入學後,學校與家長簽訂安置協定,並按家長和學生的意願進行安置。如果學校不能履行安置就業、頒發正式中專文憑等承諾,有關費用如數退回。安置時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和特長實行雙向選擇,全部安置在青島、煙臺及本地的大中型企業或外資企業工作。我校前七屆學生(計1300餘人)已全部安置,他們大多數與企業簽訂了勞動用工契約,並享受養老、醫療、失業等各種保險,學生及家長對安置情況都十分滿意。
三是優服務。對所有畢業生跟蹤服務五年是我們不變的承諾。每月的月底學校派教師到青島、煙臺以及學生比較集中的企業現場辦公2—3天;每年的暑假去學生所在企業全面走訪一次,解決學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因企業原因工作出現問題,五年內學校負責免費調整工作,達到家長、學生滿意。學生中專畢業後,願繼續學習的可進入聯辦學校的大專部深造,也可參加本校組織的成人高考,畢業後頒發大專文憑,安置工作並跟蹤服務五年。
四是費用低。短、平、快,費用低是我校的突出特色。我校學制兩年,學生在校期間,生活費很低,學校設有兩個食堂,食堂本著服務為主微利經營的原則實行競爭,飯菜價格合理,學生可自主選擇。短、平、快的優勢在於學習實用的知識,重視實用技能的提高,不浪費時間,搶占先機,儘快就業。早就業就能抓住機遇,早為自己鋪設一條成功之路,就能早幾年成為某一企業的創業者,成為企業的骨幹力量、棟樑之材;就能為家庭減輕負擔,增加收入,為父母分憂;也能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