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國家級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為山東首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
保護對象,地理位置,景觀資源及歷史民俗,保護區管理,
山東昌邑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位於昌邑市北部堤河以東、海岸線以下的灘涂上,總面積2929.28公頃,主要保護以檉柳為主的多種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和各種海洋生物。保護區內天然檉柳林面積達2070公頃,植被茂盛,生物種類繁多,其規模和密度在全國濱海鹽鹼地區罕見,具有極高的科學考察和旅遊開發價值。
保護對象
主要保護對象為以檉柳為主的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和海洋生物。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山東省昌邑市北部堤河以東、海岸線以下的灘涂上,東西長5000米,南北長7000米。地理坐標介於37°04′N~37°08′N、119°20′E~119°24′E之間。
景觀資源及歷史民俗
保護區內天然檉柳林達近20平方千米,約占保護區總面積的70%,其規模和密度在全國濱海鹽鹼地區罕見,具有極高的科學考察和旅遊開發價值。每年5月檉柳開始抽生新的花序,直到9月的幾個月內,保護區內花海一片,花謝花開,三起三落,綿延不絕。
保護區管理
山東省濰坊市成立了昌邑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保護區的管理。管委會為昌邑市政府直屬副縣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9人,現有工作人員4人,內設綜合科、管護科、技術科三個科室。2009年9月27日,經昌邑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覆成立了中國海監昌邑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大隊,為正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隸屬昌邑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編制4人,配備大隊長、副大隊長各1名。現有兼職大隊長1名,工作人員2名。保護區管委會成立後制定了《山東昌邑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管理規章制度》等規範性檔案,保護區海監大隊切實加大海洋執法監察力度。依託渤海海洋生態修復項目,2015年委託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開展了《保護區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目前,規劃已通過了省廳組織的專家評審並上報國家海洋局待批覆。
在對保護區進行日常管護的同時,保護區管委會積極申請中央、省級海域使用金支出、渤海海洋生態修復及能力建設等項目資金支持,加大檉柳、鹼蓬等植物的栽植恢復力度及保護區規範化能力建設的提升。2010年至2015年,共爭取上級扶持資金1500餘萬元,修復植被面積4000多畝,並安裝了界碑、界樁和監控設備,建設監管中心1個、標本室1個,購置了一站兩機式無人機1架、監測巡護工作船1艘、實驗室儀器設備等一批管理管護設施,保護區規範化建設能力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