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昌溪太湖祠建於元末明初。
清朝嘉慶年間,昌溪太湖祠大修過一次。
2019年底,昌溪鄉對太湖祠進行了修復。
建築格局
昌溪太湖祠長約40米、寬17.5米,與護祠牆、月池遙相輝映。太湖祠兩邊建有議事廳、生活區所、戲台和其它配套建築。主牆屋脊的八條鰲魚凌空而立、馬頭牆高低錯落,麒麟瑞獸傲立其間,交替起伏。昌溪太湖祠為三進兩門堂,五間六廂,後進三層,為磚、木、石結構,祠內共有柱80根。祠內梁枋、柱礎、斗拱、雀替、搏風、屋面上皆有百獸雕刻,形態各異,處處體現了當年工匠技藝,也顯示了昌溪昔日的富足。
主要建築
廣場
昌溪太湖祠前鵝卵石鋪就的廣場可容七八千人,每逢二月十八、十月十八日(昌溪人祭拜汪公大帝第八子的節日)、春節等盛大喜慶節日,古戲台上上演著村人自導自演的節目。旁有戲台,前有月池,池東有防護牆,上有壁畫。
大門
大門兩邊對稱豎立有光滑如玉的黑色大石鼓,為“黟縣青”加工而成,黑中發亮。祠前左上側豎有拴馬石,大門坊上有精緻花卉木雕。
享殿(大廳)
享殿名“敘倫堂”,五間寬。船篷軒下冬瓜梁直頂望磚,殿內冬瓜梁作穿斗式,梁眉、崔替雕刻,鼓墩形往礎與圓木柱子間套有一段銅釭。脊檁下裝飾著一對對雕花“山霧雲”。前是天井。
寢殿
寢殿前設三面石欄。樓上廳闊大,廳中間一圍雕花木欄桿。憑欄,直見下層寢殿,此種做法,在徽州古祠堂中少見。
文物遺存
昌溪太湖祠大門枋上有明太祖朱元璋御筆題賜的“第一世家”匾額,享堂內的兩根楠木大柱,柱圍達5.1尺,柱上懸掛的一副楹聯:“惜衣惜食緣非惜財而惜德,求名求利只須求己莫求人。”告誡吳氏子孫以道德處人處事,以勤奮成名成仕。
歷史文化
太湖祠名字來歷
太湖祠位於昌溪村中央,屬徽州祠堂遺存中年份久遠祠堂,因地處吳姓始祖葬地太湖坵而得名。
文物價值
昌溪太湖祠保存完好,祠內磚雕、木雕、石雕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為研究徽州清朝時期的古建築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信息
自駕:自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昌溪太湖祠,路程約34.5千米,用時約1小時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