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寧邊糧倉遺址博物館坐落在昌吉市紅旗中路,位於寧邊古城內,占地面積為3122平方米,建築面積1355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昌吉市寧邊糧倉遺址博物館
- 類別:歷史類
- 地點:昌吉市紅旗中路,位於寧邊古城內
- 館藏精品:糧倉遺址
- 開館時間:2010年
- 票價:免費
史料記載,建築布局,發展歷史,
史料記載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寧邊糧倉始建於1758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皇帝批准侍衛努三的奏請,撥兵3000人,開始在昌吉兵屯,建造糧倉,作為軍隊儲放軍糧的倉庫。此倉建成後都連續用作囤積糧食的倉庫,在清朝、民國時期存放軍糧,同時也為解放軍進軍西北儲放軍糧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放初期、計畫經濟時期,寧邊糧倉依舊作為昌吉縣糧食局儲存糧食的糧倉,改革開放以後便成為昌吉市糧食局的改制企業昌鼎糧油公司。該公司把它作為儲放原料和加工成品的車間和庫房。寧邊糧倉從始建到維修之前,已延續了200多年之久,但始終都沒有離開過糧食的存放。
2006年,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重點文物保護項目辦公室實地勘察,對文物的本體在不改變原有歷史風貌的前提下,進行了落架維修。2007年6月寧邊糧倉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寧邊糧倉的存在是我市政治、經濟、文化的歷史見證。
建築布局
整個糧倉由坐東向西、坐南向北、坐北向南3棟倉房構成,每棟倉房有四個單元,共12間倉廒,建築風格屬清代抬梁懸山式土木結構建築。
發展歷史
為了真實再現我市農耕文化和昌吉市的歷史沿革,2009年4月成立了寧邊糧倉遺址博物館,2010年底布展完成並向社會開放。博物館基本陳列布展包括院落內的交糧場景、鐵匠鋪、水井和室內布展。院落內的交糧場景真實再現了清朝時期,夏秋兩季糧食豐收,運糧車隊的向寧邊糧倉運送糧食的場景。室內布展包括12個展廳,分別是:序廳、廒神廟、寧邊糧倉、昌吉農耕史、收穫、入倉、碾坊、磨坊、油坊、醋坊、豆腐坊、粉坊、昌吉飲食、清代兵屯和清代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