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昊姓
- 外文名:Hao
- 類型:中華姓氏
- 得姓始祖:少昊
- 郡望:會稽郡
- 堂號:會稽堂,亦稱紹興堂
- 代表人物:昊阿妍
- 起源:山東曲阜、泰安一帶
基本介紹,姓氏起源,得姓始祖,郡望堂號,郡望,堂號,歷史名人,
基本介紹
昊[昊、暤、昦,讀音作hào(ㄏㄠˋ)]
姓氏起源
單一淵源:源於姜姓,出自遠古東夷族嬴姓已氏首領少皓氏,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在古代傳說中,東夷族的首領為少皓氏,即少昊氏、少暤氏、青陽氏、窮桑氏、金天氏,姓已,名摯。他以鳥形為圖騰和官名,是炎帝神農氏的嫡系支族人,為贏姓部落聯盟首領。贏姓部落聯盟聯盟主要由四個大的部落群組成,分別是:重、該、修、熙,均為少皓氏的叔族。
重,以改制農具為主,稱之為“勾芒”,被奉為“木正”。
該,以金屬加工為主,稱之為“薅收”,為“金正”。
修、熙,皆以治理洪水為主,擴大了對濕地和荒野的墾闢,稱之為“玄冥”,奉為“水正”。此後,少皓氏正是通過四叔的輔佐,加強對“木正”、“金正”和“水正”的崇拜,進而創造了東方地區發達的經濟、文化和歷史。據史籍《左傳》記載:“少皓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勾芒,該為薅收,修及熙為玄冥,世不失職,遂濟窮桑。”隨著黃帝的姬姓部落聯盟最終擊敗姜姓部落聯盟,使兩大聯盟合二為一,成為新的華夏一族。在典籍《國語》中記載的“烈山氏”、“共工氏”部落,在名叫桂的首領領導下,開荒種地,被後人奉為穀物之神——稷,土地之神——社。這些部落首領通過宣傳社稷兩神作為偶像,號召部落成員緊密團結,發展生產,防治洪水。此後,方有“江山社稷”來表征國家。其後,原來姬姓部落聯盟的“火正”和“土正”與原來姜姓部落聯盟的“木正”、“金正”、“水正”有機組合,創建了中華民族最原始的自然法則描述——五行學說。後來被稱之為中華國魂的道教鼻祖老子李耳演繹為陰陽學說,成為人類自然辨證法和邏輯演繹學的鼻祖。在上古時期,就有少皓畫八卦、造書契和倉頡造字的傳說,少皓氏,就是這種被如今的現代人稱之為“自然辨證法則”的締造者。近來有學者指出:“考古發現的大汶口文化,就是少皓氏集團的文化,淮夷是少皓氏集團的一支,起源於山東地區。”徐夷與淮夷均為贏姓同族,原是東夷族東方少皓氏的後裔分支,說明少皓氏及其後裔皋陶之居地在今山東曲阜、泰安一帶。
昊氏,就是少昊氏的後裔傳人,以先祖名號為姓氏,稱少皓氏,亦稱少昊氏、少暤氏,後省文簡化為皓氏、昊氏、暤氏。是中華民族最為古早的姓氏之一。
得姓始祖
少昊。
郡望堂號
郡望
會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於原吳、越地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漢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會稽郡受督於揚州刺史部,時領二十六縣,在今浙江省境內有十八縣。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吳、會稽為二郡,會稽移治山陰(今浙江紹興),有浙閩之地。西漢時期轄地在今江蘇省長江以南、茅山以東、浙江省大部份(僅天目山、淳安縣西部小部分地區除外)、安徽省水陽江流域以東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帶及福建全省。三國時期孫吳國分設臨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後,其轄境縮小。西晉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為越州,後又分山陰縣置會稽縣。清朝順治年間(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陰縣(今浙江紹興)。民國時期合會稽、山陰二縣為紹興縣。今為浙江省紹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