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西教學法

昆西教學法由美國教育家、“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最早的提倡者帕克所提出的一個試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昆西教學法
  • 提出者:帕克
  • 時間:1875一1880年
  • 類型:試驗
由來,主要內容,教學過程,基本要求,

由來

帕克在1875一1880年擔任麻薩諸塞州昆西市督學期間,針對傳統的教育的形式主義傾向,進行教育革新試驗。這些試驗成果被稱為“昆西教學法”。

主要內容

帕克吸取了裴斯泰洛齊、福祿培爾等教育家的某些觀點,提出了一條基本原則;“教育要使學校適應兒童,而不是使兒童適應學校。”他的具體改革措施有:教學過程以兒童為中心,為學生安排各種活動;注重計算、測量、繪畫、手工勞動等課程以及各門學科的相互聯繫;用報紙、雜誌和活頁讀物代替教科書;強調理解,反對機械背誦,重視戶外觀察和實驗 室教學。這些改革措施對當時的教育很有幫助,“昆西教學法”因而名聲大振,各地紛紛前來參觀學習,掀起了所謂“昆西運動”,並成為美國“進步教育運動”的開端。單元教學法這是一種按照教材內容單元的劃分來組織教學過程,進行教學的方法。教材單元是編者根據學科知識的科學結構,考慮到學生的智慧型水平,知識基礎等因素而編制的。按照“單元”進行教學,在一定條件下,便於知識歸類,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有助於加速教學進程,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有時,教師也可以在鑽研教材體系的基礎上,根據具體情況,另行劃分教學單元。

教學過程

單元教學的過程一般由自學探究、重點講授、綜合訓練、總結鞏固等四個步驟組成。實習作業法又稱“實習法”。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組織學生在校內外從事一定實際操作的一種教學方法。目的在於獲得有關的實際知識和技能,鞏固已學知識,培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獨立完成規定工作的能力。它在自然科學的各門學科的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各門學科的實習作業因學科性質不同而異,如數學課的測量實習,物理課和化學課的生產技術實習,生物課的植物栽培、採集標本和動物飼養實習,地理課的地形測繪實習等。實習法的特點是:強調實踐性、綜合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充分重視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體現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原則。

基本要求

使學生明確實習作業的目的意義和方法,讓學生獨立進行實習作業,教師巡視指導,隨著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提高,可以鼓勵學生自己設計某些實習作業,以充分發揮其創造精神;教師要爭取生產部門協作,共同指導;還應注意加強遵守勞動紀律、愛護生產工具及公共財物的教育,實習結束,教師要對學生的實習活動進行總結評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