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在全變態的情形下,多數種類的各期齡蟲在形態和生態上並無很大差別,但有些種類則頗具差別。如一種寄生膜翅類昆蟲Apanteles melanoscelus的初期齡蟲甚似跳蟲,中間兩期似毛蟲,最後一期變得很象蛆蟲。這種現象特稱超變態。
類型全變態昆蟲的幼蟲可分為以下5型(圖1):
從系統發育的角度來看,昆蟲類幼蟲的生成與其他無脊椎動物自由幼蟲的生成有重要不同:後者由少黃卵發育而成,而前者卻由多黃卵發育而成。此外,其他門類無脊椎動物中低等種類的個體發育普遍為自由幼蟲發育類型,但在昆蟲中,低等種類的個體發育已經是在多黃卵基礎上形成的非幼蟲發育類型。據此可知,半變態類和全變態類昆蟲的自由幼蟲都是在非幼蟲發育類型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有不少半變態昆蟲(石蠅、蜉蝣)和全變態昆蟲(鞘翅類)的齡蟲都與無翅類中雙尾蟲的相似,所以昆蟲幼蟲又有後成幼蟲之稱。在這種幼蟲發育過程中出現的重複蛻皮,生長、內生翅芽或外生翅芽以及組織分解和重建等都可看作是有翅類昆蟲在環境影響下度過漫長發展道路的歷史記載。
最後,昆蟲幼蟲的早熟與昆蟲演化之間的關係很值得注意。這裡所提到的早熟亦即廣義上的幼體生殖現象。其內容主要是指生殖腺提前在幼蟲期的成熟。這種情形屬常見現象。如蝗蟲有5個齡蟲期,可是在第4齡蟲期就有了性活動表現,只是由於幼蟲體構尚小,生殖管道還很狹,以致卵子產不出來。
很明顯,昆蟲幼蟲的早熟起著使所屬物種建立新的生殖發育期的作用。由於昆蟲是具有外骨骼的動物,要長大就得蛻皮,於是在兩次蛻皮之間形成齡蟲期並且各齡蟲期相隔一定時間。在此情況下如經歷較長或更多環境變化,將給生活環的完成帶來更多困難。面對這種情形,提早性成熟不失為既可躲避不利環境、又可更好利用好環境的一種辦法。新的生殖發育期出現後,經過若干世代便可穩定下來。這時原屬幼蟲期的某些器官便有了成體器官的作用,使原來的幼蟲期變成了新的成體期。所謂幼態持續之說,實際上就是針對上述現象提出的一種相反概念。在此說中,幼態指的是幼蟲器官,持續指的是幼蟲器官仍出現於成體中。在這裡,成體似已被認為是物種最後一個不再變化的階段。
當然,以上幼蟲早熟現象的演化不會停止於某一時期或某一世代,而是要接續不斷地進行下去,即在前代幼蟲期升為成體期之後,隨著演化道路的加長又會產生新的幼蟲期,又會有新的早熟現象,以致再有一代新成體期的出現。昆蟲之所以具有特別多種類當與上述情況有重要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