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奇聞——討厭的蠓類

《昆蟲奇聞——討厭的蠓類》是一本有關昆蟲的書籍,是一本科普類的兒童讀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昆蟲奇聞——討厭的蠓類
  • 作品出處:《昆蟲奇聞》叢書
  • 文學體裁:記敘文
作品簡介,正文節選,

作品簡介

夏季的傍晚,在一望無際的草甸上和稠密的森林中,常常無聲地飛舞著一團團小黑蟲。數量之多,使人從遠處看去猶如煙霧上升。不論人、畜,只要置身於它們活動的地區,身上都會出現斑斑點點,渾身奇癢,這就是有名的吸血昆蟲——蠓類,俗名也叫小咬、墨蚊、糠蚊等。

正文節選

個體小危害大是蠓為害人類的一大特點。例如,1969年夏未,我國北方某地山區一重大的工程基地正在緊張的施工,某日忽然有大批工人紛紛病倒,症狀主要是皮膚紅腫潰瘍,由淋巴到腕部起紅線,甚至有陰囊腫大、難於行走等症狀,接連幾日患者日益增多,工程進度大受影響,引起有關領導和部門的注意。經調查,是蠓引起的。原來,在這裡蠓類數量並不多,但由於人們在這裡聚居後,不注意環境衛生,隨處傾倒富有有機物的污水和隨處大小便,給蠓類孳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時值夏季,溫、濕度也極適合,蠓類便大量發生了。
蠓類個體小,身長僅有2-5毫米左右,飛翔緩慢而無聲,在我國除東北地區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但在東北林區、草原中數量尤其多。
吸血蠓的種類在全世界已知有一千多種,我國已知也已有約150種。它們雖然體小而不善飛但吸血兇惡。由於其孳生數量大,常成群叮咬,又且無聲使你防不勝防,叮咬以後又決不撒嘴,直至吸滿肚子,才暢然飛去。由於其叮咬時分泌的酸性液體極有刺激性,對某些反應過敏的人來說更是奇癢難熬,婦女和兒童以及非本地居民尤其反應更強烈,往往由於搔破皮膚引起感染,形成潰瘍、紅腫,行動都十分不便。蠓還能傳播很多人、畜疾病。我國早在1957年就首次從一種叫台灣拉蠓的體上分離出了乙型腦炎的病毒,以後其他地區和國家也陸續有這方面的報導。據統計蠓還能傳播下列疾病:雞痘、馬癬、牛流行熱、非洲馬瘟、牛出血熱、禽類瘧蟲病、絲蟲病、馬腦炎、蘭舌病、卡他性綿羊熱、土拉倫斯病及引起馬、牛的早產、死產、怪胎等。 掌握著現代科學的人類,對這小小的蠓類卻顯得束手無策。噴灑高效藥劑毒殺它們嗎?它們在小坑、水窪等靜水中,以及富有有機質的潮濕土壤中都可滋生,茫茫的大草原、連綿的大森林都是它們的家,試問你從何處噴灑藥劑?又需要多大量的農藥?只恐怕施藥後首先給人類本身帶來災難。
一隻雌蠓一生可產卵2-4次,一次一隻蟲就可產50-150粒卵,在一個地區每年蠓可發生1-4代。蠓類樣子長得有一點象蚊子,但個子小的多,腿也短,飛起來也不會象蚊子那樣威武的鳴叫。很多種類翅膀上斑斑點點布有一些不同花紋的小黑點,以表示它們屬於不同的門戶。它們也有一個針狀的尖嘴,但也比蚊蟲的短。只有一點和蚊蟲一樣,那就是只有雌蟲才吸血,吸血完全是為了發育、生殖的需要。不吸血,卵就不能成熟,為此它們才對人、畜展開了強大的攻擊。
為了對付蠓類的襲擊,多年來人們想了很多方法,但總起來看都是以防為主。過去人們用點燃的草木熏煙來驅趕它們,人們以塗抹防蚊蠓的各種驅避劑來使它們不敢近身。防蚊帽和蚊帳雖然可有效地防止蚊蟲的叮咬,卻不能阻擋身體更小的蠓類的自由出入,想利用這種辦法防蠓,只有將紗孔直徑減到0.75毫米以下時方才有效,這么密的紗,通風性能顯然極差,往往也不受暑熱中人們的歡迎。從理論上講,人們可以處理蠓類孳生地著手來防治它們,但蠓類王國的孳生地之廣闊是不允許人們從整個地區去下手的,因此只好把範圍局限到有人類活動的居住區周圍。在這裡將污水,污泥處理乾淨,人、畜糞便妥善處理,不使蠓類有生兒育女的場所,同時清除雜草等蠓類棲息的場所,便它們無處藏身。從長遠角度考慮,要結合擴展耕地、改良土壤等治理它們。蠓類大發生多在荒地較多的地方,所以開發荒地是破壞它們孳生的一個方法。另外我們還發現,蠓體雖小,但還有更小的生物寄生在它們體內,如一種叫鐵線蟲和小袋纖毛蟲的小動物就可破壞它們卵巢的發育,造成雌蠓不育。如果人們能有效地利用這種生物來防治蠓也會收到效果,在現代科學的生物防治中也可考慮用化學方法、輻射手段和雜交技術處理蠓的雄蟲,使其雖有交配能力但不能產生有生命力的後代來使雌蠓連產死胎而造成蠓類本身的自然滅亡。 總而言之,蠓類本身雖小而弱,但其分布廣泛,個體數量大,常給人類帶來很大的煩惱和損失,要想有效地防治它們也仍舊是一個有待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