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鄉田父言

《旱鄉田父言》是元代詩人宋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以旱鄉老農的口吻,勾畫出一幅令人心悸的鄉村凋弊的畫面。首兩句寫旱象,三四句寫苛稅;嚴重的天災和封建苛政造成的人禍,讓農業凋敝惡性循環,農民無以為生;表達出對田農的深切同情之情。全詩用田農的口吻來敘寫,有很強的感染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旱鄉田父言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宋無
  • 作品出處:《元詩選》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旱鄉田父言
瘦牛病喘餓桑間,碌碡閒眠麥地乾
殘稅驅將兒子去,豆畦卻倩草人看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碌碡(lù zhóu):輾谷打場的石磙。
②驅將:驅使。
③倩(qiàn):請。草人:稻草人。指農田間用來驅趕鳥雀、防止其偷食糧食的偶人,用稻草紮成人形。

白話譯文

瘦骨嶙峋的耕牛又病又餓,奄奄一息。遭遇乾旱,麥地無收,軋穀物的石磙閒置在一旁。
租稅未交清,兒子被抓去了。成壟的豆子地無人管,只好請稻草人來照看(驅趕鳥雀)。

創作背景

此詩創作年份未知,當時江南旱鄉嚴重,與此同時百姓還承受嚴重的稅租,詩人根據田父(老農)所描敘的自己的處境,寫下了這首七言絕句。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先從耕牛寫起,“疲牛病喘餓桑間”形象地告訴讀者耕牛既疲勞病喘,又挨餓桑間。照理說應該好好調養,但因乾旱,青草長不起來,牛吃不到足夠的青草,肚子餵不飽。如果餵乾稻草、乾麥草,它不愛吃,也是餵不飽的。“碌碡閒眠麥地乾”。一個“乾”字,表明無法進行夏種。農民多么希望能下一場大雨來消除旱情,但老天爺不作美,農民只好讓碌碡閒著,眼看著土地現出又深又寬的裂縫,幹得簡直要冒煙了。正在無可奈何的時候,縣裡又來人把他的兒子抓去,這是急上加急,田父沒病也得急出病來。旱情嚴重,地方官應上報減免租稅,可是事情偏不這樣。“殘稅驅將兒子去”,他們是乘人之危,加緊收租。這時農民把夏稅大部分上交了,剩下一點“殘稅”,也不放過,還要把人捉去拷打關押,可見元代統治者對農民剝削壓迫之嚴重。田父為了保護僅有的豆畦,免遭田鼠、野兔、雞、鴨、牛、羊等的損害,忍住內心的悲痛,扎了幾個草人,請它們到田裡作為看守豆畦的人。“豆畦卻倩草人看",這句飽含辛酸淚水的言辭,不難理解當時田父的處境了。
詩篇用自描的手法,第一、二句通過牛的挨餓和土地乾裂來反映旱情,第三句筆鋒一轉,突出田父與統治階級的矛盾,揭露了元代統治者兇殘的本質。第四句以慘澹的言辭作結,反映了田父極度艱難的處境,展示了他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痛苦情景。
此詩以老農自訴形式寫成,質樸、真切,強烈感情寓於貌,似平靜的敘述中,更有感染力。同時,老農自訴事實,強化了作品的真實性,以及控訴的力量。

名家點評

現代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彭建明:此詩在意象選擇組合上,講究細節,如寫旱情,突出牛的“餓”,足見野草都枯死了。賦稅,強調一個“驅",弄得人煙稀少,竟只能靠草人去看管莊稼。這種細節的選擇,頗有說服力。但這裡也要指出,在如此大旱之年,其實豆子也是種不下去的。在境界的統一上,詩人的思索有所不周。(《歷代詩詞曲千首精譯·下冊》)

作者簡介

宋無(1260—1340年),字子虛,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年八十一歲舉茂才,以親老不就。有《子虛翠寒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