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點
旱田是人們在長期農業歷史生產中發展出來的一種文化現象,表示田地很乾旱,由於旱田主要優點是可以種植大量的耐乾旱的作物,所以其適應性很強。由於作物生長的季節性很明顯,人們為了獲得高產,除考慮旱田的種植屬性外,還要配合作物的生長季節性和作物需要水分的關鍵期。而大多數作物生長一般在高溫多雨期。這是莊稼生長的重要條件。在熱帶多降水地區,人們一般不需考慮水源問題,但在
溫帶地區和亞寒帶等作物可以生長的地區,則首先要考慮的是作物適應氣候的問題。因此,在不同的地區,人們發展了不同的旱田利用方式。例如,中國的
長城以北地區,不僅是典型的旱田區,而且莊稼的熟制基本上是一年一熟。人們對其的適應做法是春季播種,夏秋時節開始收穫。其餘時期為體田期。而到了長城以南,
積溫有所提高,熟制也發生變化,可以實現兩年三熟到一年兩熟。
利用方式
旱田的大塊分布,決定人們的勞作方式。例如,在平原少水地區,人們可以逐步發展成規模型的農莊,可以實現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生產。例如美國的小麥,玉米種植帶,中國的
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種植區。而在面積狹小地區,即使是多水地區,人們也無法實現規模經營,機械化
耕作,例如,中國的南方山區農業,人伙為了獲得足夠的糧食,在山坡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只能大量使用人力,畜力,特別是在國家
退耕還林還覃政策未實現的時候,更是表現非常明顯。
旱田改水田
搞好規劃整地做池
1.1 規劃好灌溉用水井
地下水灌區, 首先要規劃好灌溉用水井。每眼井的灌溉面積, 應根據土壤質地、土層深淺和漏水情況而定。一般一眼六寸泵的機電井能灌溉水田3~5 hm2。
1.2 平整土地做池
新開的水田, 應根據土地的平整程度或高低差的大小, 來規划水田池子的大小。第一年原則是隨高就高, 大小均可, 但每個池子內的地表土高低差不應超過10 cm。高低差太大不僅平地工程量大, 而且高崗地把耕層土都移走了, 剩下生土層很難長出好水稻。水田地的平整和池子的大小應逐年規劃整理, 3~5年才能達到整齊標準。平地時, 如果沒有水準儀等設備測量時, 可購買直徑1 cm左右的透明塑膠管, 在裡邊灌進清水後, 拉到地里做水平尺用, 測量後釘木樁等做好標記即可。
注意除草劑藥害及鹽鹼地改良
2.1 防止除草劑藥害
要改水田的玉米地, 凡是用過阿特拉津、嗪草酮、賽克津、煙嘧秀等除草劑的, 兩年內不宜改種水稻。因為, 上述這些除草劑的殘效期長, 容易使水稻受藥害。如果這些玉米地一定要改做水田的話, 請注意使用沃土安、豐收佳等農藥殘留降解劑。沃土安是由不飽和有機酸, 磷酸酶激活劑、微生物能量物質和多種微量元素複合而成的農藥解毒劑。
2.2 鹽鹼地的改良
需要改造的旱田p H值達到或超過8.0時, 就應增施脫硫石膏、硫酸鋁, 或禾康、快攻、金科瑞菌劑等鹽鹼改良劑進行改良。無論使用什麼改良劑, 最好都要和排水洗鹼相結合, 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2.3 增施有機肥
新改良的鹽鹼地, 因施用改良劑後再泡田沖洗, 雖然改良了鹽鹼性狀, 但同時也沖走了有用的東西。所以, 改良後的鹽鹼地必須增施有機肥。同時, 施用生物菌劑或菌肥, 這樣才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 生產出優質高產的水稻。
2.4 雜草的防除
旱田改成水田後, 雜草的組成群落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一般第一年與老稻田相比, 雜草群落的相似係數為0.48, 第二年提高到0.69, 第三年、第四年上升至0.83~0.84左右, 需4~5年後雜草群落才由旱生型向濕生型、水生型雜草轉變, 新老稻田的雜草群落才能基本達到一致。
新開的水田第一年, 水耙地後一周內完成插秧, 3~5 d水稻返青後即追施返青肥和封閉雜草, 只需封閉一次雜草即可。新開水田區使用的除草劑, 一定按要求, 掌握好用藥量, 不能超量用藥。無論是封閉還是莖葉處理的, 三年內不能重複使用任何一種除草劑, 以避免雜草產生抗藥性。同時注意, 噴藥時一定把地頭、路邊和池埂的雜草除淨, 以免雜草成熟落籽, 加大來年本田的雜草基數。
培育水稻壯秧
3.1 品種選擇
應選擇生育期適合自己的土地、灌溉水源和勞務及管理水平的中早熟或中熟的品種。能安全成熟的品種, 不僅產量高而且出米率也高。否則, 不僅產量低而且水稻也賣不上等級。井灌區5月末能插完3.5片葉壯秧水稻的, 可選擇積溫2 650℃、生育期130 d的中早熟品種, 同等條件下地表水灌區的, 可選擇積溫2 700℃、生育期135 d左右的中熟品種。鹽鹼重的水田應適當選擇早熟一些的品種。
3.2 苗床扣膜播種
水稻苗床地一定選擇在背風向陽及乾爽高燥處, 苗床應在3月中旬扣完薄膜, 以使苗床地儘早地化凍。4月初浸種催芽, 10日前播完種, 15日左右出苗, 機插秧的苗齡35 d前必須插完秧。否則, 秧苗徒長, 無法培育壯秧。如果因為第一年改水田, 工作量大, 要拖到4月20日後播種育苗時, 就不必扣大棚育苗了, 直接用無紡布平鋪育苗, 照樣可育出壯秧。
3.3 苗床溫濕度管理
苗期注重搞好通風降溫和床土調酸工作。播種至出苗期, 棚內溫度達到37℃~38℃時必須通風降溫, 不然會烤傷秧苗。水稻出苗至1.5葉期, 棚內溫度可控制在25℃~28℃, 此時床土水分不易過多, 晚間扣棚保溫。秧苗1.5~2.5葉期, 棚內溫度應根據本田整地進度情況, 控制在20℃~22℃, 秧苗3.5葉時就應插完秧。
3.4 搞好本田病害的防治
新開水田一般病害均較輕, 但也應按時用藥搞好預防。白城地區的水稻主要易發生紋枯病、稻瘟病、胡麻斑病、細菌性褐斑病、葉鞘腐敗病等, 這些病害, 在發病條件適宜時, 均能侵染穗部形成白穗, 造成減產。
施藥不當
(1) 高頻率地重複使用同類除草劑, 導致水田雜草產生了抗藥性。據我們在洮北區東風鄉農場, 張喜福承包的水田調查, 插秧前後兩次大劑量的用藥, 封閉雜草之後, 又兩次噴施莖葉處理大齡雜草的藥劑, 秋收前, 地里仍有零星的大草存在。據省農科院和有關部門的共同研究, 在連續使用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的水田中, 對慈姑等雜草的乙醯乳酸合成酶ALS基因突變排序進行分析, 結果有8個基因位點發生了突變, 就是已經變成了一個新的抗藥性雜草品種。細胞分裂抑制類的丁草胺、乙草胺及二氯喹啉酸等, 也均產生了抗藥性。所以, 科學地使用除草劑, 減少農藥的用量, 防止雜草產生抗藥性, 是發展生態農業、減少環境污染和降低生產成本的必由之路。
(2) 防止雜草產生抗藥性。輪換使用不同種類的除草劑, 也就是使用的主要除草劑品種3~5年後必須改用其他作用機理的除草劑;混合使用兩種以上不同作用機理的除草劑, 可以延緩或阻止抗藥性雜草的出現;由於擔心除草劑效果不好, 人為的加大了除草劑的用量或使用次數, 結果更增加了除草的難度, 並使抗藥性雜草增加。
科學使用除草劑
(1) 根據土壤的酸鹼性, 沙質漏水等情況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選擇用藥。如苄嘧磺隆、西草淨等在新開的p H≥8.0的鹽鹼地不易使用。撲草淨等在砂質土壤不易使用。
(2) 氣溫高低決定雜草的萌動、發芽的早晚, 所以要根據氣溫情況、翻旋整地的深淺和雜草的種類選擇除草劑品種及使用時間和方法。如撲草淨、西草淨在氣溫達到或超過30℃時不能用, 有露水時不能用。乙氧氟草醚 (果爾) , 在氣溫低於20℃、水溫低於15℃時不能用。
(3) 根據雜草的特性用藥。由於翻地、旋地的深淺不同, 使種子或根莖入土的深度也不一, 從而縮短或延長了雜草的萌發時間, 也就必然影響到除草效果。所以, 封閉雜草時, 對禾本科雜草應比闊葉雜草早幾天用藥。西草淨等根吸型除草劑, 可以晚一點用藥。果爾和丙草胺是雜草中下胚軸吸收除草劑, 只有雜草發芽前後才能更好地發揮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