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獨龍節又稱“洞更谷乳木”,按珞巴族人自己的曆法在二月間舉行。在珞巴族的傳統節日中,以旭獨龍節最具特色,意為慶賀一年平安和預祝來年豐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旭獨龍節
- 別稱:洞更谷乳木
- 節日時間:珞巴族人自己的曆法在二月間舉行
- 節日活動:舂米、釀酒、殺豬、宰羊
節前準備,節日儀式,夜晚晚歡,射響箭,分布,語言,習俗,食品,
節前準備
節日儀式
節日期間,男女老幼身著盛裝,匯集在一起,舉行宗教儀式,祈禱來年豐收。第二天清晨,雄雞啼鳴之時,家家都要殺一隻雞,雞肉用油炒熟後全家人分享,以祝來年全家身體健康。各種儀式結束後,各家各戶聚在一起飲酒吃肉。興高采烈的小伙子,即興跳起了民間舞。這些終年勞動的人們,肌肉發達,身體健壯,在奔放、粗獷、有力的舞姿中,迸發出生命的力量。
夜晚晚歡
夜幕降臨之後,大家圍坐在篝火旁,縱情狂歡,男女青年在一起借歌相互傾吐愛慕之情,一直持續到篝火熄滅。
射響箭
響箭即古代的“鳴鏑”。響箭在古代狩獵和戰鬥時可以作為發出信號的工具。每年右珞巴族都有射響箭賽事。比賽時,觀眾雲集,水泄不通。賽場的一頭立著靶子,比賽時射中靶心的將會贏來陣陣喝彩。
分布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東起察隅,西至門隅之間的珞渝地區,以米林、墨脫、察隅、隆子、朗縣等最為集中。珞巴族內部部落眾多,主要有“博嘎爾”、“寧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新中國成立後,根據實際情況和本民族意願,正式定名為珞巴族。主要從事農業和狩獵。
語言
珞巴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各地方言差異較大,少數人通曉藏語和藏文。珞巴族沒有本民族文字,長期保留著刻木結繩記數記事的原始方法。
習俗
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以西的高山峽谷地帶,山高林密,人煙稀少,交通十分不便。架棧橋、過獨木、爬“天梯”、飛溜索、穿藤網,是珞巴族的交通絕技。直到20世紀中期,珞巴族社會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階段,刀耕火種兼營狩獵,大型獵物平均分配的古老習俗,至今還在沿襲。禮俗珞巴族是一個好客的民族,雖然過去他們和外族人接觸不多,但對遠方來客並不拘束躲閃,招待客人熱情而有禮節。客人進門,他們總是讓坐在火塘旁的上座,然後拿出他們喜歡吃的肉干、奶渣、蕎麥餅和酥油茶款待客人。珞巴人有一套招待客人的古老習俗,即主人給客人端出吃食時,客人必須吃完,主人才高興。客人吃以前,主人還要先喝一口酒,先吃一口飯,以示酒飯無毒和對客人的款待真誠。客人來到村里如遇上婚嫁喜事,就要和村里人一道去主人家表示祝賀,飲酒唱歌。珞巴人能挽留住客人、討客人喜歡視為光榮,如對待客人不熱情或使客人生氣走掉,就會遭到輿論譴責,被人瞧不起。
食品
用石塊烙制的食品也很常見。把蕎麥、玉米和達謝(一種木本棕類喬木樹桿加工後提取的澱粉)研磨後,用水調和成稀麵團,攤在燒紅的石片上,先烙熟一面,再翻烙另一面,如餅太厚,烙過再埋入火塘的灰燼中,使其熟透。珞巴族煮食食物的方法也很獨特。崩如、蘇龍部落的人把達謝調成漿,放在大葫蘆里,再從火塘里把燒紅的石頭取出來,立刻投放到葫蘆里,利用石頭的熱量把達謝煮熟。或者把糧食放進竹筒,加上水,堵上木塞,放在火堆上燒。食用時用刀把竹筒破開。這種方法多用於外出遠行。
採集和狩獵是珞巴族食物的重要來源。他們捕捉山鼠的方法多種多樣,用石板壓、設小地弩、下活套都很有效。有的家庭占的特定的捕鼠區,外人不得染指。捕到山鼠後把毛燒掉煮熟便可食用,如果一時吃不完便烤乾、曬乾貯藏備用。珞巴地區的山鼠肥而大,肉質細嫩,往往是婚嫁待客的上乘佳品。珞巴族是一個非常好客的民族,招待客人端出的食品,客人必須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