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秈65

早秈65

早秈65是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選育的品種。由HA79317-7//IR26/二九青復交組合,經系譜法選育而成。1993年冬在海南用HA79317-7為母本,IR26/二九青F1組合為父本進行復交,1994年正季在合肥種成復交F1,從分離群體中選收5個單株,冬季帶海南加代。1995~1996年冬季在海南、正季在合肥,一年二代按系譜法進行擇優選擇。1997年合肥正季編號為E97165的F7代株系小區表現優質、清秀、抗病蟲、性狀表現基本一致,收穫該小區全部種子。1998年進行生產力測定,1999年參加本所預備試驗,2000~2002年通過省區試和生產試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早秈65
  • 選育單位: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編號:皖品審03010368
  • 審定單位:安徽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選育單位,審定情況,產量,品質,品種特徵特性,配套栽培技術,

選育單位

審定情況

2003年通過安徽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皖稻85(皖品審03010368)。

產量

產量:2000~2001年兩年參加安徽省早秈區域試驗,2000年平均畝產465.0公斤,比對照竹青減產4.09%,不顯著。2001年續試,平均畝產486.3公斤,比對照竹青增產0.73%。2002年參加安徽省早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1.6公斤,比對照竹青增產4.30%,6個參試點有4個增產,增產幅度3.2%~22.6%。2000年在安慶皖河農場試種示範400餘畝,平均畝產465.0kg,最高田塊畝產達513.0kg;2001年作為優質米項目在南陵縣試種示範4400餘畝,一般畝產均在450公斤,中心示範區最高田塊畝產達524.0kg;2002年在肥西、舒城、桐城等地有較大面積的示範試種,畝產一般在450公斤以上。

品質

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糙米率80.8%,精米率72.4%,整精米率55.8%,粒長6.8mm,長寬比3.2,堊白率4%,堊白度是0.5,透明度2級,鹼消值6.5級,膠稠度78mm,直鏈澱粉含量24.1%,蛋白質含量13.4%。12項米質指標全部達標,其中堊白率和堊白度等8項指標達部頒一級優質米標準,整精米率和直鏈澱粉含量等4項指標達部頒二級優質米標準,這在早秈稻中是不多見的。

品種特徵特性

全生育期110.0天(108.8~112.2天),比對照竹青略長。株高91.6cm,分櫱力較強,莖稈較粗,劍葉長挺,株型鬆散適中,生長清秀,成熟時熟相好,稈青籽黃不早衰。穗形較大,穗長20.4cm,每穗總粒數101.6粒,結實率82.5%,千粒重24.0g。較耐肥抗倒,經省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種鑑定,中抗稻瘟病(3級),田間鑑定紋枯病輕。

配套栽培技術

1. 適時播種。採用旱育稀植栽培技術,一般要求在3月25日前播種,畝播種量55kg左右,秧齡30天。常規栽培要求在清明前播種,秧齡30天,畝播種量40kg,大田用種量4~5kg。
2. 合理密植。一般栽插密度為2.5萬穴/畝,每穴3~4苗。
3. 科學施肥。應重施基肥,占全部施肥量的80%以上,並注意氮、磷、鉀肥配合,栽後7天左右及時追肥中耕。
4. 搞好水漿管理和病蟲防治。做到淺水栽秧,深水護苗活棵,返青後淺水擱田促分櫱,力爭早發、多發;中期適時適度烤田,後期乾乾濕濕,以濕為主,不要斷水過早。在整個生育期內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