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粵語

早期粵語

早期粵語可追溯至清代初期的粵語韻書《分韻撮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早期粵語
  • 外文名:Earlier Cantonese
聲母系統,韻母系統,聲調系統,
《分韻撮要》是記載清初粵語語音的韻書,現存最早的版本是1782年的《江湖尺牘分韻撮要合集》。《分韻撮要》分三十三韻部,每個韻部內小韻按照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排列,小韻有字義但無反切。《分韻撮要》的作者和具體成書年代均不詳,但可以確定的是此書記錄的語音系統不早於明末清初。
1856年,美國傳教士衛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根據《分韻撮要》出版了《英華分韻撮要》(Tonic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Canton Dialect),它是一部按韻部編排的漢英字典,收錄了7850個漢字,每個漢字都標註有當時的官話音和粵語音。

聲母系統

《分韻撮要》總計24個聲母,各聲母所管轄的字與現代廣州話基本相同。
發音部位
雙 唇
唇 齒
舌尖前
舌 葉
舌 面
舌 根

發音方法
不圓唇
圓 唇
唇音
清音
不送氣
幫 p
端 t
見 k
軍 kʷ
亞 ʔ
送 氣
滂 pʰ
透 tʰ
溪 kʰ
困 kʷʰ
塞擦音
清音
不送氣
精 ts
照 tʃ
送 氣
清 tsʰ
穿 tʃʰ
擦音
清音
非 f
心 s
審 ʃ
曉 h
鼻音
濁音
明 m
泥 n
日 ȵ
我 ŋ
邊音
濁音
來 l
半元音
濁音
雲 w
以 j
說明:
(1)由於粵語缺少u介音,故把見母、溪母合口字的聲母視作圓唇聲母,以便於韻母系統的處理。
(2)20世紀前的粵語文獻均區分兩套擦音、塞擦音,中古知莊章母字讀作/tʃ tʃʰ ʃ/,中古精組字讀作/ts tsʰ s/,現代廣州話已經合為一套,但仍有部分粵語區分,例如:廣西梧州白話(老派),廣西桂平市、平南縣白話。
方言點/例字
廣州
ʃam
tʃʰi
tʃoŋ
平南
sam
ʃam
tsʰɿ
tʃʰi
tsoŋ
tʃoŋ
(3)日母擬作/ȵ/,該聲母所屬的字包含中古日母字和疑母細音字。現代廣州話已無此聲母,併入了/j/當中。勾漏片、高陽片、邕潯片(部分)、欽廉片粵語、廣西梧州白話(老派)日母字基本上讀作/ȵ/。該聲母消失得較早,不見於19世紀的傳教士粵語文獻中。《分韻》中也有個別日母字混入了“以母”當中,例如:刃、忍。
方言點/例字
廣州
jɐt
jɐn
ji
jok
jyn
jyt
ji
梧州(老派)
ȵɐt
ȵɐn
ȵi
ȵok
ȵyn
ȵyt
ȵi
信宜
ȵɐt
ȵɐn
ȵi
ȵok
ȵyn
ȵyt
ȵi

韻母系統

《分韻撮要》分三十三韻部,總計50個韻母。
韻部
舒聲
擬音
入聲
擬音
第一先蘚線屑
in
it
第二威偉畏
ɐi
第三幾紀記
i
第四諸主著
y
第五修叟秀
ɐu
第六東董凍篤
ok
第七英影應益
eŋ(文)
ɛŋ(白)
ek(文)
ɛk(白)
第八賓稟嬪畢
ɐn
ɐt
第九張掌帳著
œŋ
œk
第十剛講降角
ɔŋ
ɔk
第十一朝沼照
iu
第十二孤古故
o
第十三鴛婉怨乙
yn
yt
第十四皆解介
ai
第十五登等凳德
ɐŋ
ɐk
第十六師史四
ɿ
第十七金錦禁急
ɐm
ɐp
第十八交絞教
au
第十九栽宰載
ɔi
第二十兼檢劍劫
im
ip
第二十一津贐進卒
øn
øt
第二十二雖髓歲
øy
第二十三科火貨
ɔ
第二十四緘減鑒甲
am
ap
第二十五翻反泛發
an
ɐt
第二十六家賈嫁
a
第二十七官管貫括
un
ut
第二十八魁賄誨
ui
第二十九遮者蔗
ɛ
第三十乾趕乾割
ɔn
ɔt
第三十一甘敢紺蛤
ɔm
ɔp
第三十二彭棒硬額
ak
第三十三吾五悟
ŋ̩
œ
說明:
(1)現代廣州話中“英影應益”韻所屬的部分字有文白異讀,文讀為/eŋ/,白讀為/ɛŋ/。《分韻撮要》以讀書音為主,不收白讀。西洋傳教士的粵語文獻記錄有白讀。
(2)《分韻撮要》不收口語用字,故沒有/m̩/,也不收/œ/韻,或因該韻所轄之字太少。這兩個韻母均見於傳教士粵語文獻。
(3)“幾”韻所屬的字來自於中古止攝開合口三等字,早期應皆讀作/i/。現代廣州話除了ts tsʰ s j聲母外,都裂化為/ei/。縱觀傳教士粵語文獻,裂化在19世紀中期已基本完成。現仍有不少粵語不裂化。
方言點/例字
廣州
ʃ
tʃi
tʃʰi
ji
pei
mei
fei
tei
nei
hei
kei
梧州
ɕi
tɕi
tɕʰi
ji
pi
mi
fi
ti
ni
hi
ki
(4)“諸”韻所屬的字來自中古遇攝合口三等字,早期應皆讀作/y/。現代廣州話除了知、莊組字,影、喻、日母字外,都裂化成/øy/。縱觀傳教士粵語文獻,該變化也是在19世紀中期已基本完成。現仍有不少粵語不裂化。
方言點/例字
廣州
tʃøy
tʃy
tʃʰøy
tʃʰy
ʃøy
ʃy
køy
kʰøy
høy
nøy
jy
梧州
tɕy
tɕʰy
ɕy
ky
kʰy
hy
ny
ȵøy
(5)“孤韻”所屬的字包含中古遇攝合口一、三等及效攝開口一等字。現代廣州話中,中古遇攝合口一、三等的見、溪、曉、匣、影、明、非母字均讀/u/,其他聲母讀作/ou/。現代粵語各地的情況也各不相同,如下表:
方言點/例字
廣州
ku
pou
tʰou
lou
ʃou
fu
mou
南寧
ku
pu
tʰu
lu
ʃu
fu
mu
梧州
ku
pu
pou
tʰu
tʰou
lu
lou
ɕu/ɕy
fu
mu
欽廉
ku
pu
pɐu
tʰu
tʰɐu
lu
lɐu
ʃu/ɬu
fu
mu
“孤韻”擬為/o/較為妥當。k、kʰ、m、f聲母后/o/高化為/u/,其他聲母后先高化為/u/再裂化為/ou/。
(6)“師韻”所屬字來自止攝開口三等精、莊組字,擬為舌尖元音/ɿ/。老派西關話中亦有此韻母,現在已併入為/i/。部分邕潯片粵語現在仍保留此韻母。
方言點/例字
廣州
ʃi
ʃi
ʃi
tʃʰi
tʃi
平南
sɿ
sɿ
sɿ
tsʰɿ
tsɿ
(7)“魁韻”/ui/所屬的字來自中古蟹攝開合口一等字,現代廣州話中有一部分混入“雖韻”/øy/,例如:堆、對、隊、退、餒、雷、罪、崔、衰……。
(8)“甘敢紺蛤”韻所屬字來自中古鹹攝開口一等見母、曉母、影母字,擬作/ɔm/、/ɔp/。現代廣州話已併入/ɐm/、/ɐp/,但仍有不少粵方言讀/ɔm/、/ɔp/或/om/、/op/。
方言點/例字
鴿
廣州
kɐm
hɐm
hɐp
kɐp
ʔɐm
中山
kɔm
hɔm
hɔp
kɔp
ʔɔm

聲調系統

《分韻撮要》總計8個調類。
調類
陰平
陽平
陰上
陽上
陰去
陽去
陰入
陽入
調值
53 / 55
21 / 11
35
13 / 24
33
22
5 / 3
2
例字
忽 / 發
說明:
陰入字根據元音的長短調值有所不同,《分韻撮要》不作區分,但傳教士粵語文獻中有區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