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方面軍,日本侵華戰爭時期的一支軍隊,前身為,日軍稱之為北支那派遣軍。部隊通稱號:甲。1938年以後,人數大約穩定在20萬人左右。為控制華北8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
日軍華北方面軍,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中國的方面軍級的戰鬥單位。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大舉增兵華北,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8月24日,日軍參謀本部為...
日軍華北方面軍天津軍事會議,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日軍華北方面軍於1939年10月21日在中國天津召開的軍事會議。會議上,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中將向與會的日軍華北方面軍...
日軍華北方面軍1942年底軍事會議,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日軍華北方面軍召開的軍事會議之一。1942年12月26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北平召開軍事會議,該方面軍所轄各軍司令官及高級...
日軍華北特別警備隊,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日軍華北方面軍所屬的專門破壞中共和其他抗日組織的特工部隊,其前身是“駐中國憲兵隊”。1937年8月31日,“駐中國憲兵隊司令...
日軍第二軍,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侵華日軍在中國華北戰場成立的負責津浦路作戰的日軍軍級單位。1937年8月31日組建,首任司令官為西尾壽造中將,參謀長為鈴木率道,屬...
在中國關內戰場的日軍中國派遣軍,下轄在北平的華北方面軍、在漢口的第六方面軍、在上海的第十三軍,在杭州的第六軍、在廣州的第二十三軍及海軍中國方面艦隊的3萬...
隨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開闢與發展,敵後游擊戰爭的廣泛展開,華北日軍開始重視中共的武裝。據日軍戰史記載,1938年9月15日,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在報告中...
日軍華北駐屯軍,日本帝國主義根據《辛丑條約》駐紮在中國平津地區的日軍部隊,又稱“中國駐屯軍”。 1901年中國義和團運動後,日本以“護僑、護路”為名,正式宣布...
日軍第五方面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日軍在準備執行本土防禦戰中所成立的負責日本北部地區防禦任務的方面軍級的軍事作戰集團。1945年4月8日由日軍大本營下達命令組建並...
1940年下半年,日軍華北方面軍約有27萬人,華北偽軍約14萬人(含蘇北)。駐正太鐵路沿線及其附近地區的有獨立混成第4旅(駐娘子關及其以西,司令部駐陽泉)、第8旅(...
1.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 2.侵華日軍台灣軍 3.侵華日軍關東軍 4.侵華日軍華中派遣軍(含上海派遣軍、華中方面軍) 5.侵華日軍華南方面軍 6.侵華日軍中國派遣軍 第三章...
華北治安軍又名“華北綏靖軍”,俗稱“皇協軍”,是抗日戰爭期間,日軍華北方面軍扶植的一支中國漢奸武裝。建成時,總司令由“治安總長”(後改稱“治安總署督辦”)齊...
至1945年夏,日軍中國派遣軍統轄有:在華北的華北方面軍、在湘鄂贛等地的第六方面軍,在江浙等地的第十三軍、第六軍,在兩廣及香港地區的第二十三軍和日本海軍中國...
日軍蒙疆駐屯軍,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的軍級戰鬥單位。1937年9月下旬,日軍侵略中國綏遠、察哈爾省後,其陸軍部從戰略全局考慮,在中國華北與東北中間地帶即所謂...
本書選編日本侵略軍對華北地區中國軍民進行武力大“掃蕩”的暴行。內容包括日本侵略軍對華北的占領方針和“掃蕩”概況,1939至1943年間日軍若干重大“掃蕩”的具體情況...
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由西尾壽造大將任總司令官,板垣征四郎中將任參謀長,規定自1939年10月1日零時開始,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將統一指揮日軍華北方面軍、第十一軍...
1944年11月22日,日軍大本營下令,將原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大將轉任日軍教育總監,原日軍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升任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原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部...
日本陸軍大學25期生。舊日本帝國的陸軍大將。中日戰爭開始不久後任參謀部次長,後歷任陸大校長、第3集團軍司令官、華北方面軍司令官。1945年日本戰敗後作為甲級戰犯...
日軍侵略內蒙古地區的陸軍部隊的統稱。1937年12月27日由駐蒙兵團編製成軍,擔負內蒙古、察南及晉北地方之警備任務。1938年7月4日,駐蒙軍改組編入北支那方面軍作戰...
警備隊(日本語:けいびたい)是日偽統治下的華北淪陷區偽軍軍事力量,名義上屬於偽華北臨時政府和華北政務委員會管轄,實際上由駐地日軍直接控制。...
1937年8月組建華北方面軍始先後有21個方面軍(包括與方面軍同級的華中派遣軍,原殖民地台灣軍、朝鮮軍在戰爭末期改編為第10、17方面軍),日本戰敗時有17個方面軍。...
華北治安軍,又名華北綏靖軍,俗稱“皇協軍”、“偽軍”,是抗日戰爭期間,日軍華北方面軍扶植的一支中國武裝。偽軍已經包括了偽滿洲國的“滿洲國軍”,偽華北政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