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海子詩歌作品)

《日記》當代詩人海子創作的抒情現代詩。此詩是詩人坐火車經過德令哈市時,感受到其在夜色籠罩下的無邊“荒涼”的景象,而抒發出詩人自我的一種憂鬱、淒涼而美麗的情緒。全詩構思精妙,採用了日記這種便於抒情的文體,真情告白,如泣如訴,在情緒節奏上顯得非常流暢、連貫,抑揚起伏,轉承自然,給人一氣呵成之感。

此詩被選入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實用大學語文》等高等院校規劃教材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日記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品出處:《海子詩全編》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海子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名家點評,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日記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籠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
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
除了那些路過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這是唯一的,最後的,抒情
這是唯一的,最後的,草原\\
我把石頭還給石頭
讓勝利的勝利
今夜青稞只屬於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長\\
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創作背景

這首抒情短詩寫於1988年6月27日,海子第二次坐火車去西藏,經過青海省的德令哈市時,親身感受到德令哈在夜色籠罩下的無邊“荒涼”的景象,情不自禁,遂以日記的形式寫下這首短詩。

作品賞析

  • 私語情懷,流露真情
此詩是一首抒情短詩。詩題為“日記”,它對詩人來說首先應是一篇日記,然後才是一首詩歌。這是因為,第一,日記便於抒發情感,寫盡生活的種種。第二,日記是私密性的東西,純個人化的感情表達,情真意切。這首詩歌,記述了作者內心最隱秘的情思,是極致情感找到突破口後的瞬間爆發。每個字詞都源於作者情感的流淌,真誠的表達,不染鉛華。
  • 層層推進,升華情感
全詩共分成四節,感情層層遞進。
第一節,交代了自己的處境,“夜色籠罩”,我“只有戈壁”。道出了時間(今夜)、地點(德令哈)、人物(我),開始便給全詩定下了情感基調,同時這也是作者此刻的情感遭遇。“姐姐”是詩歌的抒情對象,詩歌首句便直抒胸臆通告了姐姐。關於姐姐象徵著什麼,有兩種說法,從狹義上來說,它指海子幾個女友中最崇敬的一個,她比海子年長,是海子交往中唯一被稱為“姐姐”的人。她是海子在昌平的一位同事,生活經歷和工作閱歷都比海子豐富,對海子格外地照顧。她的老家便在青海省的德令哈。當然“姐姐”是詩歌的一個意象,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來觀照,它的內涵應該是多方面的,可以理解為自己的“情人”,也可以理解為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仰、對詩歌的美好願望。“德令哈”在蒙語中的意思是“世界”。“德令哈”就是世界,是廣闊的原野,歷至此,意味著到了世界的盡頭。“夜色籠罩”頓時把讀者帶到了孤獨的氛圍中,隨之而來,是“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這一句既是用白描的手法來寫景,也刻畫出者極其孤獨而無助的內心世界。
第二節,詩人逐漸深化這種孤獨。“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這兩句是描寫此時此刻“我”狀態。“盡頭”“空空”兩個詞語雖盡顯孤獨,但有內在的聯繫,到了盡頭,大多數人會回望過去而詩人依然如生命之初,唯有空空。這是一種悲痛之下的孤獨。後一句,將這種悲痛書寫到了極致,詩人體會的是前所未有的痛苦。“握”字形象準確地道出內心的孤獨與痛苦。重複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與首句呼應,加重了抒情的力度,由此可感受到詩人如泉涌般的感情流露。“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簡單的白描,由寫景直抵人們的內心,孤獨感是內心的陷落,被孤獨吞噬的心發出了一聲撕心裂肺的吶喊。
第三節,詩人幾近全力,卻透露出絕望無比的情懷。“除了那些路過的和居住的”,整個德令哈,今夜的景象是這樣的,“唯一的,最後的,抒情”,才能稍許平穩“我”的內心,“唯一的,最後的,草原”,才是“我”靈魂的寄居之地。此時,詩人已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之中,用盡了極端的詞語來宣,這種孤獨是不能挽回的,是已經走到了盡頭的孤獨,沒有了回頭路。此節,標點也來宣告這種深情,省略號是連綿不絕的迴響,德令哈,顫抖地呼喊著這個名字,“我”該結束還是該如何等思考。作者飽含矛盾地思考。最後兩句,用兩個句號,說明這就是盡頭,這就是最後,沒有商量的餘地,擲地有聲,情感磅礴,濕人眼眶。
第四節,是對第三節的具化和深化。“我把石頭還給石頭”“讓勝利的勝利”“今夜青稞只屬於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長”,這幾句表明,作者已無能為力去做任何掙扎,也不想再折騰了。一切都在生長,者卻只有孤獨,同樣孤獨也在生長。孤獨感濃烈地蔓延著。“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空空”,戈壁本身就是遼遠、荒涼、孤寂的代名詞,沒有生命,沒有人煙。“我”只有戈璧,它雖美麗,而後停頓一下,卻是空空。這正是“我”的心境,“我”的感懷所在。最後一句“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與上文有聯繫,這是作者唯一可以做的事情。
  • 明麗雅致,直抒胸臆
全詩情感直白,樸實自然,通過白描的手法和迴環復沓的修辭手法,把孤獨感醞釀到了極致,是曠世的孤獨。品讀完之後,悲痛之聲遍遍鳴響。白描手法的明麗詩句,清澈雅致,靜穆卻貫穿其中,感情憂傷熾熱,膨脹著人們的內心。全詩中,“姐姐”出現了四次,“我”出現了八次,“今夜”出現了七次,“德令哈”出現了三次。藝術手法上的迴環復沓,使情感漸漸升溫堆積,最終到達頂峰,波濤洶湧,使朗讀上富有節奏之感,讓形式與抒情深切融合。此外,迴環手法的運用增添了詩歌的韻律感。疊詞、排比句使詩歌有了歌唱般的抒情氛圍。德令哈的唱詞,響徹整個戈壁,洞空整個世界。
最後,全詩感情慢慢地從激烈回到柔軟,詩行停止得恰到好處。全詩的結束,留給了讀者無盡的想像空間,抒情餘韻猶存,詩意延跌宕。
人們在閱讀海子這類詩時,不必過多地追尋什麼詩外的“教義”,因為這時候的海子,他赤裸裸地呈現出的,只是他作為詩人的純淨的靈魂。就詩的真誠與美麗而言,他正是在這種呈現中達到一種極高的境界。

名家點評

當代學者、詩歌評論家葉櫓《中國現代詩歌名篇賞析》:“在海子的大量詩歌中,有一些隱隱寄託著對愛情的嚮往或失望的詩。這便是其中的一首。”
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榮光啟《海子詩中的“肉體真實”》:“海子有那么多短詩,像《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日記》、《麥地與詩人》等等,它們若沒有對現代個體心靈某些具體狀態的把握,何以能夠如此打動人心、流傳甚廣?”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羅振亞《朦朧詩後先鋒詩歌研究》:“《日記》的私語情懷中也流貫著偉大的博愛體驗和意識,無助和脆弱中流貫著徹骨的悲哀和死亡的衝動,一切都空曠無比,大地空空,美麗的戈壁空空,一切都不屬於我。”

作品影響

《日記》被選入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教科書中。

作者簡介

海子,原名査海生,出生於1964年3月24日,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査灣人,從小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在後來被稱為“北大三詩人”之一。1989年3月26日他在山海關臥軌自殺,年僅25歲。在他作為詩人的短暫的生命里,海子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是他是中國上世紀8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衝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著有《土地》《海子的詩》《海子詩全編》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