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農民畫

日照農民畫

日照農民畫是山東省的傳統民俗繪畫藝術。興起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與上海金山陝西戶縣,並稱為中國“三大農民畫鄉”。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照農民畫
  • 分類:繪畫
  • 地區:山東省日照市
簡介,榮譽,

簡介

日照農民畫興起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與上海金山、陝西戶縣,並稱為中國“三大農民畫鄉”。1988年,日 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2006年4月10日,日照農民畫申報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山東省農民畫申報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惟一代表。近半個世紀以來,日照農民畫創作作品數千件,其中100多件在全國展覽中獲獎,80餘件被國家收藏,另有300餘件被文化部作為對外交流項目帶到國外展出。作品洋溢著濃郁的鄉俗鄉韻,給人以強烈的美學享受。春耕秋收、打井修渠、養雞養鴨、採桑捕魚、休閒娛樂等生活與勞作場面,在農民的畫筆下顯得活龍活現,手法大膽,色彩感強烈,情感真摯。
為發展壯大日照農民畫,2004年市里成立了日照市農民書畫美術研究會。2008年9月,姜孟華等人在濤雒鎮農民畫村--東林子頭成立了日照農民畫院,致力於日照農民畫研究、創作及文化產業開發。
日照農民畫是農民畫家反映生活、抒發主觀感情和審美情趣的繪畫藝術。表現內容多為農村民俗風情、漁家生活,形成了構圖飽滿、色彩艷麗、質樸率真的特點。日照農民畫始自50年代,為配合黨的中心工作製作宣傳畫,同時積極開展對業餘美術愛好者的輔導活動,湧現出一批較為出色的繪畫人材,並創作出一批優秀作品,如葉連品、丁原平等。70年代以後,文化館美術組每年不定期地舉辦美術創作訓練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日照農民畫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文化館創作員董家祥、安茂讓等致力於農民畫的輔導工作,成績斐然。

榮譽

1980年,《農村大眾》專版發表了日照農民畫。此後,《美術》雜誌、《大眾日報》、《農民日報》也相繼撰文予以高度評價。1983年推選出22件,農民畫作品參加山東省農民畫展,其中有3件作品被選中晉京參加全國農民畫展。傅承玉創作的《豐收場上》和莊殿龍創作的《建設中的石臼港》榮獲二等獎。1985年3月,成立了日照縣農民畫協會,發展會員41名。次年,應山東工藝美術學會、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邀請,有65幅農民畫在濟南展出,受到省城觀眾和美術界權威人士的讚譽。中國美協副主席華君武揮毫題書"沂蒙山花"。《人民畫報》社社長邢雁題為"繪美人間",原中央工藝美院副院長、著名畫家何老則稱讚日照農民畫是"百花園裡的一朵奇葩"。原山東省委書記蘇毅然曾題詞"一手拿鋤頭,一手拿畫筆,為兩個文明建設耕耘。"
1987年5月,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日照農民畫,獲得了參觀後的國家領導人及美術界知名人士的高度評價。選出其中13件作品送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作為國家收藏,其中95幅作品被國家文化部精選出赴紐西蘭、奧地利等巡迴展出。在1987年9月舉辦的首屆中國藝術節期間舉行了中國現代民間繪畫展覽,日照農民畫有11件作品入選,加上在展廳的3件迎賓畫,其數量在全國畫鄉名列前茅。展畢,日照農民畫有50件作品入選,參加由香港三聯書店和山東省美術館在香港舉辦的山東民間美術展覽。1986~1987年,國內報刊發表日照農民畫作品60件,刊出介紹文章20篇。1988年2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正式命名日照市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1988年9月,在中國首次農民書畫大賽中,日照農民畫作者黃奎軍的《鬥雞》獲二等獎,傅承峰的《大蓬歌》獲三等獎,丁新華的《日照石臼港》、傅承玉的《養鴿》、馬玉琴的《窯貨攤》、宋全國的《鬧春牛》獲預選獎,獲獎數量占全省一半。至1989年,每個鄉鎮街道都有自已的美術創作隊伍,有業餘作者500餘人,作品總量達5000餘件。他們先後在《人民日報》、《人民畫報》、《美術》雜誌等省以上20多種報刊發表作品150多件。同年,新華社記者文赤樺撰寫了題為《日照農民愛畫畫》的文章,以英文播發,並由中國特稿社發特稿,配有4幅民間繪畫作品。
1999年在上海金山舉辦的"中國農民畫展覽"中,組委會專設"山東·日照農民畫"展廳,展出35件作品。在半個多世紀的農民畫輔導創作中,美術創作人員董家祥、安茂讓、丁仁智、丁鴻雁、王秉釗、李緒國、丁萬里、魏本合、傅承峰等致力於農民畫的輔導工作,成績斐然,其中安茂讓、李緒國、丁萬里先後被授於"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優秀輔導員","全國農民畫先進工作者"稱號。2000年,日照市舉辦了"新世紀、新風采-全國農民畫展精品"、"全國農民畫理論研討會"。2004年4月中法文化年期間,日照農民畫作為唯一代表中國現代民間繪畫藝術的作品赴法國參加畫展,以其飽滿的構圖、強烈的色彩,樸實的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深深打動了法國觀眾。7月,赴馬來西亞舉辦了"中國·日照農民畫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