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黃櫨

日本黃櫨

日本黃櫨(拉丁學名: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 (L.) Kuntze)為漆樹科漆樹屬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達10m,小枝粗壯,無毛,紫褐色,外面近無毛。漆籽外皮上有1層蠟質,與內果皮相連合,內果皮堅硬,黃褐色。主要分布在日本、中國、印度、泰國、韓國等溫暖濕潤的廣大地區。日本黃櫨還因樹形優美,秋天葉色紅艷,在日本被廣泛用於公路及庭院綠化;同時因其根系發達,耐瘠薄、乾旱,又是水土保持的首選樹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日本黃櫨
  • 拉丁學名: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 (L.) Kuntze
  • 別稱:日本野漆樹
  • 二名法: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無患子目 Sapindales
  • 亞目:漆樹亞目 Anacardiineae
  • :漆樹科 Anacardiaceae
  • :漆樹族 Trib. Rhoideae
  • :漆樹屬 Toxicodendron
  • :日本黃櫨
  • 分布區域:日本、中國、印度、泰國、韓國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主要價值,栽培技術,苗木培育,造林及林分管理,病蟲害防治,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達10m,小枝粗壯,無毛,紫褐色,外面近無毛。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常聚生小枝頂端,無毛,長25~35cm,有小葉4~7對,葉軸和野柄圓柱形;葉柄長6~9cm;小葉對生或近對生,堅紙質至薄革質,長圓狀橢圓形、闊披針形或卵圓狀披針形,長5~6cm,寬2~2.4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多少偏斜,圓形或闊楔形,全緣,兩面無毛,葉背常具白粉,側脈15~22對,弧形上升,兩面略突,小葉柄長2~5mm。圓錐花序長7~15cm,為葉長之半,多分枝,無毛;花黃綠色,徑約2mm;花梗長約2mm,花萼無毛,裂片闊卵形,先端鈍,長約1mm,花瓣長圓形,先端鈍,長約2mm,中部具不明顯的羽狀脈或近無脈,開花時外卷;雄蕊伸出,花絲線性,長約2mm,花葯卵形,長約1mm,花盤5裂;子房球形,徑約0.8mm,無毛;花柱1,短,柱頭3裂,褐色。核果大,偏斜,徑7~10mm,壓偏,先端偏離中心,外果皮薄,無毛,中果皮厚,蠟質,白色,核果堅硬,壓扁。漆籽外皮上有1層蠟質,與內果皮相連合,內果皮堅硬,黃褐色。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日本、中國、印度、泰國、韓國等溫暖濕潤的廣大地區。

生長環境

喜溫喜光喜濕潤且適應性強,在亞熱帶和暖溫帶均能生長。其生長條件要求年平均氣溫15℃~17℃,≥10℃積溫不低於5600℃,年日照時數1900h以上,無霜期280d,年雨量在1700mm左右的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它對土壤要求不高,以腐殖質多的沙質土為最優。據調查,即使在嚴重流失的花崗岩白沙土層出露的荒坡地上也生長,表現出較強的耐瘠性。

主要價值

日本黃櫨既可作為經濟樹種引種栽培,也可作為園林綠化樹種及水保樹種推廣種植。從其果實中提取的木蠟因富含二元羧酸而具有其它生物蠟難以比擬的柔韌度、附著力、光澤度等優良特性,被廣泛套用於化妝品、醫藥、油漆、電子油墨、工業潤滑劑及其它許多專業領域。日本黃櫨還因樹形優美,秋天葉色紅艷,在日本被廣泛用於公路及庭院綠化;同時因其根系發達,耐瘠薄、乾旱,又是水土保持的首選樹種。

栽培技術

苗木培育

日本黃櫨的苗木繁育主要是採用實生播種、枝條扦插和嫁接3種方法。近年來其組織培養技術也取得成功。實生繁育到結果時間較長,一般需5a左右;枝條扦插的成活率還存在問題;而組織培養繁苗實用程度不高。一般經濟林木繁育中實際套用較多的是嫁接繁苗,日本黃櫨也是如此。
砧木培育
在日本,採種時間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左右,根據觀測發現,引種我國後果實成熟時間要提前,一般適宜於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採摘。採摘後將種子陰乾,放入塑膠袋中置陰涼處儲藏,可至翌年2~3月間播種,如方法得當,再儲藏1a,出苗率將更高。播種量一般控制在300kg/hm2。苗木在當年11~12月進行假植。
嫁接
采穗母樹應為生長良好、結實多的植株,選擇果枝旁生長的健壯枝條,在嫁接前1個星期內采穗,用稍濕的報紙或毛巾包好,裝入塑膠袋內,放置陰涼之地保存,注意保持枝條濕潤,不能失水。嫁接方法可按一般的切接或腹接方法進行,可在室內進行,也可在大田直接嫁接。嫁接時間在春季或夏季均可,但以夏季嫁接成活率更高。
栽植
嫁接好的苗木每株間隔30~40cm在圃地栽植,注意覆土至嫁接口(芽露在土層之上),然後,搭蓋陰棚進行遮陰。
植後管理
新芽充分萌發後可揭去陰棚,除去填土,並注意抹芽除萌。如長出新梢較長則套用木棍支撐,防風折。培育至第2年春天即可出圃造林。

造林及林分管理

苗木必須在芽萌動前出圃,可不帶土,必須注意防止失水乾燥。栽植時以大穴整地,在穴內施足基肥(使用枯餅、人糞尿等有機肥更佳),注意避免苗木根部與基肥直接接觸,以防燒苗。氣溫較低的地區還應使用稻草圍住苗木基部以防寒害。初植密度可選擇600~900株/hm2,至成熟掛果期保留162~450株/hm2
幼林期要連年除草施肥,成林掛果後也要進行每株擴穴追肥。
為提高產果量和便於採摘,要適時修枝整形。植後第3~4年,離地面約1.5m處切斷主枝,保留4~5根有活力的萌芽枝條,使之形成結實樹冠,以後還應及時修剪徒長枝。為提高單位面積經濟效益,在林分中還可以套種茶葉、中草藥等經濟植物。
日本黃櫨盛果期為第10~50年,此後逐年衰減,枯死枝條增多,此時可進行萌芽更新,離地面15~20m處截斷樹幹即會重新萌發枝條,選取生長健壯枝1~2根培養,其它萌條全部除去,以後按前述方法進行整形修枝。

病蟲害防治

日本黃櫨的病蟲害主要有:瘡痂病(黑痘病)、白粉病、綴葉叢螟和樟蠶。
瘡痂病(黑痘病)
4月下旬左右,新葉、新梢等幼嫩部位開始發病,顯現褐色的斑點狀病斑,其對葉部危害不大,但幼枝一旦發病,樹皮就會生龜甲狀裂縫,嚴重時,患病枝會枯死。另外,在6月上旬到7月上旬左右果實肥大的生長期一旦患病,則果實的含蠟率明顯降低,果實的商品價值也將顯著下降。
防治方法:5~7月,尤其是6月中旬,每月噴灑4-4式波爾多液或硫磺合劑500倍液2~3次。
白粉病
梅雨季節發病,到9月份時,果實表面出現小麥粉似的一層白粉,並隨風飄落,患病果實萎縮。此病危害不是十分嚴重。
防治方法:在發病時期噴灑多菌靈2000~3000倍液,另外,每月噴灑代森鋅或代森錳劑500倍液1~2次。
綴葉叢螟
1a發生1次,幼蟲7~8月結繭成巢,幼蟲群生裡面。幼蟲體長35~40mm,頭部呈現黑色,體中有橙色和黑褐色斑帶,為食葉害蟲,可將葉肉全部吃光,僅剩葉脈。幼蟲9月左右落到地面,鑽入土壤淺層,作繭越冬。由於越冬期受寄生菌影響,死亡率很高,因此,連續爆發很少,且不會危害果實,主要是苗木培育、幼林期以及綠化觀賞用時必須防治。
防治方法:將幼蟲子巢集中起來燒掉或在幼蟲發生初期(6月下旬~7月)噴灑敵百蟲、DEP劑或MEP劑等乳劑1000倍液。
樟蠶
幼蟲身體顏色隨成長發生變化,從灰黑色到褐色、黃綠色,最後是青白色,體長80mm左右,大頭,整個身體覆蓋著白色的長毛,故又名白髮太郎。1a發生1次,4月中旬左右孵化,6月時大量繁殖,食葉,7月份於樹枝或葉片上作褐色網眼狀繭。
防治方法:與綴葉叢螟類似,一般成年樹在採摘果實時用手擰下蟲繭或用枝剪除去蛹為好。如為觀賞用,則儘可能在5月份幼蟲幼齡期噴灑DEP劑或MEP劑粉劑或1000倍藥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