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須鰃

日本須鰃

日本須鰃(學名:Polymixia japonica),為發光金眼鯛科魚類。體長為體高2.5~2.8倍,為頭長3.0~3.1倍。頭長為吻長5.3~5.8倍,為眼徑2.9~3.2倍,為眼間隔3.9~4.3倍。尾柄長為尾柄高1.1~1.3倍。 體長橢圓形,側扁,背緣近圓弧狀。頭中等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日本須鰃
  • 拉丁學名:Polymixia japonica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須鰃目
  • :發光金眼鯛科
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生活習性,

形態特徵

背鰭Ⅴ-32~35,臀鰭IV-16,胸鰭15~16;腹鰭7。側線鱗(有小孔)37~38。鰓耙5+8~9。 體長為體高2.5~2.8倍,為頭長3.0~3.1倍。頭長為吻長5.3~5.8倍,為眼徑2.9~3.2倍,為眼間隔3.9~4.3倍。尾柄長為尾柄高1.1~1.3倍。 體長橢圓形,側扁,背緣近圓弧狀。頭中等大。吻鈍短,眼徑為吻長1.6~2.0倍。眼大,側中位;眼間隔圓凸,寬小於眼徑,眼徑為眼間隔1.3~1.4倍。鼻孔2個,緊靠一起,位於眼前方,前鼻孔圓形,為一瓣膜所蓋;後鼻孔呈長孔狀。口大,前位,口裂近水平。上頜骨外側中央具縱棱狀突起,後端伸達眼後緣下方。兩頜、犁骨和齶骨上均有絨狀牙群。舌厚,周緣游離。頦部具1對粗長頦須,須長略短於頭長,先端一般不達腹鰭基部。眶下骨下緣、前鰓蓋骨和間鰓蓋骨後緣具細鋸齒。鰓孔大,達側線上方。假鰓發達。 頭體除吻部及頦部皮膜外,大部被櫛鱗。側線1條,側上位,與體背緣大體平行,止於尾鰭基部。尾柄顯明,其高約與眼徑等長。 背鰭始於體中部略前方,背鰭鰭棘較弱,向後漸次增長,第五棘最長,其長超過最長鰭條一半;鰭條前面幾根較長,往後漸短。臀鰭與背鰭外形相似,鰭棘也較弱,最長的第四棘,其長約為最長鰭條2/3,頭長為其長3.3~4.1倍。胸鰭側下位,末端稍尖突,體長為其長5~6倍余。腹鰭較短,尾鰭深叉狀。 液浸標本體褐色,背部偏暗、腹部顯淡。背鰭前部鰭條的上端具一明顯黑斑。尾鰭上下葉末端黑色。

地理分布

?>中國(東海),菲律賓日本夏威夷

生活習性

發現於沙泥底質的中下層水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