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監獄島距離日本長崎港18公里的端島(6.3萬平方米)因自然環境和勞動條件惡劣而被稱為“監獄島”。
國國務總理下屬機構“關於抗日期強征受害調查及海外強征受害者的支援委員會”4日表示,最近完成了有關日本統治時期韓國人被強徵到日本端島煤礦的調查報告。
報告指出,端島煤礦是海底煤礦,最深處超過1千米。由於工作過程中海水會湧向礦坑,所以工作人員的皮膚總是潰爛化膿,嚴重發炎。礦坑內還經常瓦斯噴發,即有毒氣體穿透岩壁瞬間噴出的現象。在這種地方工作的不是日本人,而是韓國人和中國人。一位倖存者說:“礦坑內非常狹小,站不直,而且溫度超過45度。”端島與外界徹底隔離。一些試圖逃走的勞工大都被抓回來並遭到嚴刑拷打。部分倖存者表示:“因太累想逃離島嶼,為此甚至想過自殘。”
長崎1945年8月遭到核子彈轟炸後,被強徵到端島的大部分朝鮮人被投入到市區重建工作。他們在此過程中受到殘留放射性物質的輻射。
日本正在推進將包括端島煤礦在內的近代產業設施列入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該委員會推測,太平洋戰爭末期的1944年至1945年,最多有800名朝鮮人被強徵到端島勞動。委員會確認的受害者有134人,確認的死亡者有1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