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灰鯊(日本灰鮫)

日本灰鯊

日本灰鮫一般指本詞條

日本灰鯊(學名:Hemitriakis japanica)是皺唇鯊科、半灰鯊屬的一種鯊魚。體延長側扁。頭平扁。吻一般長,呈拋物線。眼裂縫狀,具瞬褶。前鼻瓣稍延長如葉片狀;不具口鼻溝。口裂呈圓弧狀;上唇溝往前延伸幾達上頜縫合部;齒刀狀,稍扁平,上下頜齒同形,兩行在使用,上下頜均具一尖直正中齒,正中齒及第1-2齒兩側各具2-3小齒頭,其餘齒具傾斜之齒尖及小齒尖。噴水孔小。盾鱗具3棘突3縱脊。背鰭2個,形狀相同,第二背鰭稍小;前緣圓凸,後緣深凹,上角鈍尖,下角延長尖突;第一背鰭起點在胸鰭后角稍後之上方;第二背鰭起點在臀鰭稍前;腹、臀鰭皆較第二背鰭小;胸鰭略大於第一背鰭;尾鰭狹長,稍大於頭長,上葉頗發達,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較低,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體灰褐色,腹部、胸鰭和背鰭後緣為白色。

棲息於近海和外海至少100米深處。主要以小魚、頭足類及甲殼類為食。卵胎生,一胎可產下8-22幼魚。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包括韓國、中國、日本南部、朝鮮,來自新喀里多尼亞和印度尼西亞的記錄可能不正確。在中國分布於東海和台灣東北部海域、南海。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剛產仔鯊長20-21厘米。雄成魚長85厘米,可達110厘米;雌成魚長81-102厘米,可達120厘米。體延長側扁。頭平扁,頭長約為全長的1/5。尾細長,尾長約與頭和軀幹長相等,尾基上下方無凹窪。吻平扁中長,背視弧形,前緣圓鈍,側視延長尖突。眼橢圓形,後緣稍尖,具瞬褶,距第一鰓孔比距吻端近或相等。鼻孔中大,距口端比距吻端為近;前鼻瓣具一圓形突出,後鼻瓣不分化;鼻間隔寬比鼻孔長大2倍余,約等於口寬的3/5。口寬大,淺弧形,口寬比口長大2倍余,比前吻長稍小,上下頜唇褶發達,上唇褶較長,為上頜長的1/2;下唇褶較短,為下頜長的1/3弱。齒寬扁,亞三角形,上下頜齒同型,兩行在使用,上下頜均具一尖直正中齒,正中齒及第1-2齒兩側各具2-3小齒頭,其餘齒齒頭外斜,內側光滑,外側具2-3小齒頭;每側每行17齒,噴水孔小,位於眼后角後方。鰓孔5個,中大,寬約為眼徑的2/3,最後2個位於胸鰭基底上方。盾鱗具3棘突3縱嵴。
背鰭2個,形狀相同,第二背鰭稍小;前緣圓凸,後緣深凹,上角鈍尖,下角延長尖突;第一背鰭幾位於體腔中部上方,較靠近胸鰭,起點稍後於胸鰭里角的垂直線;第二背鰭起點前於臀鰭起點。尾鰭較狹長,稍大於頭長,上葉頗發達,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後延,中部與後部間有一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與上葉連線,尾端尖突,後緣斜直。臀鰭比第二背鰭為小,後緣深凹,外角鈍尖稍突,里角延長尖突,起點距尾基比距腹鰭稍近。腹鰭比臀鰭稍大,比第二背鰭稍小,起點略後於第一背鰭下角的垂直線,距臀鰭起點比距胸鰭起點為近。胸鰭比第一背鰭大,近三角形,後緣微凹,外角鈍尖,里角鈍圓,鰭端伸達第一背鰭基底中部下方。
體灰褐色或銹褐色,腹面、胸鰭和背鰭後緣均白色,尾端與背鰭端部暗褐色。

生活習性

日本灰鯊棲息於溫帶和亞熱帶近海和外海水深至少100米處。主要以小魚、頭足類及甲殼類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包括韓國、中國、日本南部、朝鮮,來自新喀里多尼亞和印度尼西亞的記錄可能不正確。在中國分布於東海和台灣東北部海域、南海。

繁殖方式

雄性4歲性成熟,雌性為4-6歲時性成熟。卵胎生,在東海中國海域6-8月產仔,妊娠10個月。每胎產8-22仔。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7年 ver 3.1——無危(LC)。

主要價值

主要以流刺網、底拖網或延繩釣捕獲。肉質佳,生炒或煙燻即宜;魚鰭製成魚翅,質量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