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日本樹鶯雌雄兩性羽色相似。上體概呈棕褐色,前額、頭頂特別鮮亮;腰和尾上覆羽的色澤較淺;眉紋,自嘴基沿眼上方伸至頸側,呈淡皮黃色;自眼先,穿過眼睛向後延伸至枕的貫眼紋,呈深褐色;頰及耳羽呈淡褐和黃白色相混雜;
飛羽暗棕褐色,各羽
外翈與背同呈棕褐色;尾羽亦暗棕褐色,但較淡。下體污白,胸、兩脅和尾下
覆羽沾皮黃色。(普通亞種)
東北亞種:上體灰褐色或草黃褐色;額頭及尾羽的褐色較明顯;兩翼褐色,羽緣草黃色。暗褐色的貫眼紋與蒼白的眉紋甚明顯。頦、喉及腹部污白;體側及胸部沾棕黃。似蘆鶯而體型稍小,有明顯的眉紋,嘴不及蘆鶯粗壯,尾呈平尾狀。雌、雄兩性羽色相似。
台灣亞種:上體橄欖褐色,下體較琉球為淡,胸和兩脅均沾橄欖色;體形小,翅長64-69毫米。
琉球亞種:上體較台灣亞種為淡,更多灰色,下體近白;翅長70-73毫米。
庫頁島亞種:上體較台灣亞種更多純灰綠色,更少橄欖色。
棲息環境
主要生活于海拔1500米以下稀疏的闊葉林和灌叢中,尤其喜歡林緣道旁次生楊樺幼林和灌叢,也出現於地邊宅旁附近小塊叢林、灌叢和高草叢中,不進入茂密的大森林中。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性膽怯,善於藏匿多在灌叢或草叢下部低枝間或地面活動覓食,一般不易見到。繁殖期間喜歡站在在高的灌木和幼樹的頂枝間鳴叫,一見人則立刻降到灌叢中,並較長時間不再鳴唱,要人未離開時即使恢復鳴叫,亦多是躲藏要茂密的枝葉間,常常僅聽其聲,不見其影。
鳴聲清脆響亮,一般在上午5-10點鳴叫。繁殖季節,雄鳥常站在灌叢枝頭鳴叫,它的鳴叫聲可分為兩種,即鳴唱和驚叫聲。雄鳥在巢前期以歌唱聲似"gulu-gulu-lu-fenqiu”,總計5個音章節,前兩個音節短促,第3個音節為"lu”,其單調較長,第4和第5音節為"fen"和"qiu",其中"fen"節較高而短,"qiu"節較長,兩音節連線緊密。遇危險時常發出似雄鳥的驚叫聲,一般為兩聲,似"de,de"。其驚叫聲短而急促,常在遇危險時發出。
主要食物是鱗翅目成蟲和幼蟲,占28%,其中有擬尺蠖蛾科、枯葉蛾科、毒蛾科、挾蝶科等昆蟲;同翅目成蟲和幼蟲,占28%,其中有滄味蟲科、浮塵子科、蚜蟲科等昆蟲;直翅目昆蟲占9.3%,其中有蝗科昆蟲;膜翅目成蟲,占4.7%,其中有小蜂科、葉蜂科等昆蟲。其全部食物中昆蟲占70%以上,此外,蜘蛛占28%。所吃的食物有
蝽象、梨虎、蝗蟲、葉甲、蟬、叩頭蟲科、蚊科、毛蟲、蛾等鱗翅目成蟲和幼蟲,其中以鞘翅目出現次數最多,約占總數的61.1%,其次為鱗翅目昆蟲,出現頻率少的是襀翅目和半翅目昆蟲。
分布範圍
世界
原產地:中國、日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共和國、菲律賓、俄羅斯聯邦(東亞區)。
引進:美國。
中國
黑龍江(小興安嶺)、吉林(長白山)、遼寧(丹東)、陝西(南部太白山)、甘肅(東南部、武山南部)、山西(永濟、沁水)、雲南、河北、河南(羅山)、江蘇、浙江(繁殖鳥、夏候鳥),遷徙或越冬于山東(青島)、福建(福州、廈門)、四川(東北部及中部)、貴州(羅甸)、湖北、湖南(醴陵)、廣東、海南東南部及香港和台灣。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林緣地邊、道邊灌叢特別稠密的地帶,常在地面較乾燥,築巢於離地面0.5米的灌木下部低枝間,以草纏繞於樹枝上。營巢一般由雌鳥承擔。營巢材料就近採得,一般範圍在巢半徑10-50米內,每1-2分鐘取材一次,通常於清晨5:00-9:00最為活躍。每個巢需時6-8天方可完成。
巢多築在灌叢特別稠密的地帶,雌鳥營巢。一般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開始營巢,晚者延至6月下旬。營巢期4-5天。巢呈杯形、橢圓形。巢的外壁由禾本科的葉和細莖,以及山槐、柳、櫟、山楊的枯葉以及玉米、果實的外皮構成。巢的內壁由細草根和樹葉組成,內壁以樹木韌皮纖維、獸毛、鳥羽。巢開口於上部。巢測外徑5-9×10-12厘米,內徑5-6×6-7厘米,深8-9.5×10-15.5厘米、巢口直徑5.5-5.5厘米。
日本樹鶯還有營群巢的習性。巢間距離為2-10米範圍之內。沒有同種鳥的格鬥和驅逐行為。繁殖期間,雄鳥常在巢的附近警戒,當人走近巢時,雄鳥常從別處飛來驚叫不息,雌鳥也在灌叢中驚叫。
巢建造成後,即開始產卵,一般於早晨5:00以前產卵,日產1枚,年產一窩。每窩產4-5枚為最常見。卵呈橢圓形,磚紅色,綴以紫褐色塊狀斑,尤以鈍端密集,個別卵在鈍端形成紫褐色環。卵的大小19.2mm×14.6mm,卵重1.6-2.5克。第1枚卵產出後即開始抱卵。孵化由雌鳥承擔,雄鳥在附近警戒,若遇異常情況或危險時即發出驚叫聲,雌鳥立即從巢中飛出,並發出驚叫,待危險過去,方回巢繼續抱卵。孵化期15-16天。雌鳥戀巢性較強。孵化率97%左右。
亞種分化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與年代 |
---|
1 | 日本樹鶯東北亞種 | Cettia diphone borealis | Campbell, 1892 |
---|
2 | 日本樹鶯台灣亞種 | Cettia diphone cantans | Temminck & Schlegel, 1847 |
---|
3 | 日本樹鶯指名亞種 | Cettia diphone diphone | Kittlitz, 1830 |
---|
4 | 日本樹鶯庫頁島亞種 | Cettia diphone restricta | Kuroda, 1923 |
---|
5 | 日本樹鶯琉球亞種 | Cettia diphone riukiuensis | Kuroda, 1925 |
---|
6 | 日本樹鶯薩哈林亞種 | Cettia diphone viridis | Portenko, 1955 |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