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史:從石器時代到超級強權的崛起》是2010年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肯尼斯·G·韓歇爾。
基本介紹
- 書名:日本小史:從石器時代到超級強權的崛起
- 作者:肯尼斯·G·韓歇爾(KennethG.Henshall)
- 譯者:李忠晉 馬昕
- ISBN:9787506286695
- 定價:28.00元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0年12月1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日本小史:從石器時代到超級強權的崛起(插圖修訂第2版)》主要內容簡介:日本自建國以來,一直有一個清楚而強烈的願望,那就是要建造強大的、受人尊敬的國家——至少要受到中國的尊敬。因此,日本人似乎有著一種特別的能力,能將外來的、新的東西日本化並與自己的傳統相融合,尤其是採納並學習潛在對手或敵人的長處。從一千多年前起,日本就開始向中國學習,及至後來不再是附庸國而視自己為優秀種族的國家;尤其從明治時代開始,日本在短短半個世紀內從一個偏僻、孤立的田畝之地發展成世界列強之一;幾十年後再度從戰敗的灰燼中更迅速地重生,並成為全球最富有的經濟超級強國之一。
作者講述日本從石器時代到世界強權的發展歷程.檢視日本造就"奇蹟"外表下的不同切面:現實與理想的調節、對集體權威的服從、對成功與野心的使命感、在道德上對善與惡的寬容、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對強國的學習與仿效,等等。《日本小史:從石器時代到超級強權的崛起(插圖修訂第2版)》文筆流暢、條理清晰,每一章均可作為單獨的專題來閱讀,且均有綜述與摘要列表。此書可說是研讀日本史的最佳也是最新的教材,對普通大眾而言,更是一本了解日本的輕鬆讀物。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肯尼斯·G·韓歇爾(Kenneth G.Henshall) 譯者:李忠晉 馬昕 插圖作者:葉渭渠
肯尼斯·G·韓歇爾(Kenneth G. Henshall),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日本研究所教授,從事日本研究三十餘年。於倫敦大學亞非研究學院專攻日本文學。獲一等名譽碩士學位,又在悉尼大學獲日本現代文學博士學位。先後執教於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並曾在日本若干大學擔任研究員。他目前的主要工作是以跨學科研究的視角把臼本介紹給更廣大的讀者。
李忠晉,1951年生,台灣大學歷史學學士,英國謝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歷史學碩士,專攻日本近代史。曾任報社編譯11年,目前為自由譯者,從事英文、日文書籍翻譯。
馬昕,武漢大學英語專業碩士,曾供職於中華書局,現為自由譯者及編輯。
葉渭渠,1929年生,1956年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譯有川端康成的《雪國》《千隻鶴》等,著有《日本文學思潮史》《日本文學史》《日本文化史》等,主編有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大江健三郎、芥川龍之介等人的文集。
圖書目錄
《大學入門叢書》編輯旨意
致中國讀者我們大家一起來思考中日的過去與未來
自序我們愈是了解日本歷史,我們得到的愈多
導言:非常值得認識的歷史
日本歷史發展的道路上有許多令人吃驚的東西。它是冒險故事,即使僅是單純的事件敘述也能令讀者醉心;它是神秘故事,有許多有趣的問題尚未獲得完全的解答。它是一本給日本人自己和全世界使用的,包含許多堂課的教科書。
第一章 從石器時代至建國:神話、史前史、古代史(至710年)
無人確知日本列島上最早出現人類是何時。最新的考古發現與遺傳研究證實,來自亞洲大陸的移民抵達日本並且徹底改變了日本的面貌。有關日本的最早文字出現於《漢書》,而《魏書·倭人傳》則使彌生時代從史前史轉變成有詳細文字記載的文明史。從公元1世紀左右,日本民族從中國大陸引入了大量思想、生產技術、政治模式和物質產品,並開始構建自己的文明。
1.1創造天皇的神:日本神話里的古代史
1.2最早的居民(至約公元前13000年)
1.3石器時代的狩獵者與採集者:繩文時代(約公元前13000年至公元前400年)
1.4新的開端:彌生時代(約公元前400年至公元250年)
1.5古代國家出現:古墳/大和時代(約250年至710年)
本章綜述
第二章 朝臣與武士:古代與中世史(710-1600)
中國對日本的影響在七八世紀時達到頂峰,日本的統治者和他們的侍臣們試圖建立起箇中國式的官僚體系和軍隊,來與中國的文明禮儀相匹敵。但是孤立且過分文明化了的奈良及以後的平安王朝,失掉了對實力強大的貴族和地方軍閥的政治控制,這些地方武士間的霸權角逐最終使日本在12-17世紀陷入長期的對抗爭戰中。
2.1有限度地向中國人學習:奈良時代(710-794)
2.2 朝廷興亡:平安時代(794-1185)
2.3 武士國家:鎌倉時代(1185——1333)
2.4 內戰:室町時代(1333——1568)
2.5 國家再統一:安土桃山時代(1568——1600)
本章綜述
第三章 鎖國:德川時代(1600——-1868)
琉球群島與北海道在17世紀初開始被納入日本版圖,當時日本的世界地圖顯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德川時期的日本至少暫時沒興趣與他們眼裡次要的國家過多交往。鎖國是安全得多的國家政策。1853年7月,佩利率領美國艦隊駛入江戶灣,次年3月強迫幕府簽署了《神奈川條約》,打開了這個閉關自守國家的門戶。與中國命運不同,西方國家入侵日本的第一個影響就是德川幕府的倒台,成功地掃清了啟動現代化的道路。
3.1 穩定才能夠生存:建立德川幕府
3.2 武士與倫理
3.3 庶民、文化與經濟
3.4 洋鬼子重返與幕府垮台
本章綜述
第四章 建立現代國家:明治時代(1868~1912)
西化不僅體現在日本的政治、軍事、工業與經濟領域,更是深入到社會、思想與文化等各個層面。明治政府不僅希望西方國家平等對待日本,而且希望能與列強競爭,甚至超越西方國家,比它們更優秀。很快,在工業化成功、經濟迅速騰飛的基礎上,日本學會了如何使用現代化武器打西式戰爭,先後擊敗了曾經的老師——當時內憂外患的中國,和爆發了國內革命的俄國;甚至還使紐西蘭之類的西方邊陲國家開始擔心被殖民。日本不僅在列強中確立了地位,而且學會了他們的遊戲規則。
4.1 維新的強化
4.2 社會的西化
4.3 人民力量的統制
4.4 朝向民主的舉動
4.5 戰爭與政治
4.6 指導下的經濟發展
4.7 一個時代的結束
本章綜述
第五章野心過度:太平洋戰爭
由於不滿足在亞洲的斬獲,日本加緊了對中國及朝鮮的進一步侵略擴張,掠奪大量戰爭資源,為其挑戰列強中最大的英國和美國,建立包括甚至澳大利亞、紐西蘭的“大東亞共榮圈做準備。“七七事變”後對中國展開了全面侵略戰爭,但讓日本吃驚的是,在占領南京並進行大
屠殺後中國人竟然沒有投降,日本開始擔心長期戰爭會對其不利日本對東南亞的擴張終於激化了與西方特別是美國的利益衝突,日本決定給美國一個決定性的打擊,然後和談,於是爆發了“珍珠港事件”。然而,戰爭初期的輕易成功使日本人由對西方人的挫折感變為輕視。加上自認為其種族更優秀使得日本對盟軍特別的殘暴。但是形勢的發展對日本越來越不利,當其認識到繼續抵抗沒有意義時,就不得不無條件投降了。日本的野心被粉碎了。
5.1 脆弱的大正民主(1912-1926)
5.2 昭和時代一開始就遭遇麻煩
5.3 擴張主義背後的意識形態
5.4 戰爭準備
5.5 太平洋戰爭
本章綜述
第六章自灰燼中復活的長生鳥:戰後的成功與挫折
不同於德國,美國希望加強日本經濟使它成為自由世界的遠東堡壘,因而對日本的占領主要是建設性而不是破壞性的,結果對其軍國主義的清除也是不徹底的。日本也沒有浪費美國給予的機會,利用美國的指導和保護迅速崛起為一個新的經濟強權。在經濟領域內的迅速擴張使人們擔心日本會把全世界都買下來,而經濟上的成功導致很多日本人的傲慢、新民族主義及種族優越感也使日本與西方的關係一度緊張。直到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才使日本人的自負泄氣,也迅速減緩了日本與西方的緊張關係。
西方對日本的怒氣可能已被化解,但世界尤其是亞洲國家對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態度和行為卻一直感到失望與不安,日本令人擔心的民族主義一再抬頭。
6.1 美國夢想的新日本
6.2 冷戰現實形塑夢想
6.3 日本第
6.4 經濟強權的差錯
6.5 前途未卜的超級強權——平成時代
本章綜述
結論:給胸懷大志之強權的教訓
借著好運、好策略與傳統長處等因素的結合,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強權之一。全世界可以從這個不尋常的國家身上學習到許多——從其錯誤中也從其成功中獲得經驗。日本現在的挑戰是在較廣泛的意義上被承認為符合今日國際化、後現代價值的強權日本必須加入世界,而不是尋求去支配世界。
當代日本概況
出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