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樓閣式木塔研究

日本古代樓閣式木塔研究

《日本古代樓閣式木塔研究》是依託同濟大學,由張毅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古代樓閣式木塔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毅捷
  • 依託單位:同濟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項目以日本8-12世紀建造的11座樓閣式木塔為研究對象,從結構形態的角度探討:(1)這些塔的木構技術與日本同期其他類型木結構建築技術之間的關係;(2)根據(1)的研究,對舊富貴寺羅漢堂原構建築的性質進行判斷;(3)比較這些塔與應縣木塔,並從建築技術史的角度探討產生共性和差異的原因。本項目對於完善和深化樓閣式塔的研究、傳統木結構建築技術史研究和東亞建築史研究,以及借鑑和引進日本相關的修理保護技術和制度有重要的意義。

結題摘要

樓閣式木塔是中國早期最主要的佛塔形式之一,現僅存一座應縣木塔(1056年),且保存狀況不佳,70年代起就有對其進行修繕的意向,卻苦於技術的不成熟。6世紀中國的木構建築技術傳入日本,並奠定了其後木構建築技術的基礎。日本現存12世紀末之前的樓閣式木塔11座,經過20餘次現代意義的修繕工程,保存狀況良好。故日本實例和對其的調研、保護和修繕對中國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因日本古代木構建築技術傳自中國,日本建築史的研究若少了中國人的視角則是不完整的。項目負責人曾深入研究了這11座塔並得到了一些結論,但仍有待深入的問題,針對其中三個問題負責人設計了本課題。 本課題以日本古代現存67棟建築(含11座塔)和應縣木塔為研究對象,用類型學的方法進行比較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1.對日本現存55棟古代木構建築進行類型學研究,建立技術標尺; 2.對比11座塔和上述技術標尺,論證“日本古代樓閣式木塔是一種保守性很強的建築”; 3.對比舊富貴寺羅漢堂解體前殘存的木構架和上述技術標尺,論證“舊富貴寺羅漢堂是平安後期樓閣式木塔底層”; 4.對比應縣木塔的木構架和11座塔的技術標尺,論證“中日古代樓閣式木塔同源,後因何產生怎樣的分歧”。 目前基本完成了預設之科研目標,得到了以下之結論: 1.日本古代樓閣式木塔在木地板的出現和盛行、檐柱縫長押設定以及草架的出現和盛行三方面技術較超前,顯示出來自中國的技術在這三方面因不適應日本的自然環境而率先作出技術改進的現象;而在此外的很多方面日本古代的樓閣式木塔的確呈現出技術相對保守的特性; 2.羅漢堂1935年時僅存檐部以下木構架部分,後在1973年被復原,並形成了報告書。基於此報告及前述技術標尺可以發現,羅漢堂的前身建築即三重塔,且其創建年代為平安後期之1170年之前; 3.在結構邏輯上應縣木塔和前述11座塔同源:都在形態上分為塔基、塔身、塔剎,塔身均由多層木構架重疊而上形成,每層木構架都基本含平坐、柱額、斗拱和屋檐四部分;同時應縣木塔的技術又比這11座塔複雜,這是中國佛塔的世俗性(可登臨性)使然。可登臨直接導致中國佛塔的規模遠超日本,遂對其木構架提出了更為艱巨的技術要求。 本項研究補充和完善了日本、中國和東亞建築史的相關內容,給這些研究特別是技術史研究提供了新視角;並對東亞古代建築遺存今後的實測、調研、保護和修繕等實踐活動有指導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