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南北朝內亂,日本南北朝時代發生的全國性內亂。通常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1331年(元弘元年、元德3年)後醍醐天皇發動討幕政變失敗(元弘之亂),到1333年實現建武新政。第二時期,1336年,(延元元年)足利尊氏進兵京都,幽禁後醍醐天皇,擁立光明天皇,成立室町幕府。後醍醐天皇逃到吉野,建立朝廷(南朝),南北朝形成,直到北畠親房防守的常陸關、大寶兩城失守,南朝有組織的軍事力量崩潰。第三時期,1350年(正平五年、觀應二年)足利直義背叛北朝,聯合南朝討伐北朝幕府執事高師直。次年2月,兩軍交戰於攝津國的打出濱,北朝軍大敗。10月,足利尊氏廢北朝崇光天皇,投靠南朝,後又摒棄南朝,轉而扶持北朝,擁立後光嚴為北朝天皇。第四時期,1364年(正平十九年,貞治十年)以後,幕府將軍(足利義詮、足利義滿)的地位加強。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在巡視各地時發現守護權力過強,對幕府構成威脅,決定削弱和抑制守護的實力。通過鎮壓“明德之亂”、“應永之亂”等,削弱了實力強大的守護,鞏固了幕府的權力,最後於1392年(元中九年)實現了南北朝的統一。經過這場戰亂,莊園制的沒落無可挽回,建立了以室町幕府為中心的封建統一政權,而守護則將其任國變成領國,鞏固了統治,成為守護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