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口政策

日本人口政策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界,經過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鼓勵人口政策,第二階段為控制人口。歷史上日本就鼓勵人口增長,明治初年就採取了獎勵生育政策,對貧困家庭,發給育兒補貼,實行孕婦登記、死產檢查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政府為軍事上的需要,制定了明確的鼓勵生育政策。1941年頒布了《確立人口政策綱要》,要求到1960年,日本總人口到達1億,為實現這目標,政府採取早婚多育的措施,將結婚年齡降低3歲,鼓勵一對夫婦生育5個孩子。

為此,日本政府從貸款、就業、稅收、物資供應、補貼、精神鼓勵等方面入手,鼓勵早生多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奉行限制生育,提倡優生的政策。1948年,政府制定了《優生保護法》,放寬對人工流產的限制。1949年內閣成立“人口問題審議會”。同年,眾議院通過“關於人口問題決議案”,決定健全和普及家庭生育計畫。1954年,“人口問題審議會”要求把節育作為家庭計畫的一部分。從50年代起,日本的人口政策取得成效,人口的自然增長率開始下降。1974年4月,經“人口問題審議會”通過,正式發表了以“日本人口的動向——靜止人口”為題的《人口百皮書》,強調日本的人口問題是世界上最尖銳的,把靜止人口作為日本的發展目標,重申努力抑制出生,減少人工流產,謀求普及避孕法,並把提高人口質量放到了首位,提出了“少生少死,良養良育”的口號。政府重視人口宣傳教育,從70年代起,開始在國小、中學、大學加強人口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