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向號直升機驅逐艦是日本發展的新一代有著直通甲板的大型水面支援作戰艦艇。直升機為其艦載機型。日向號是日向級(16DDH)首艦,已下水服役,二號艦已下水進行測試。在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服役前是日本在二戰結束、日本帝國海軍解散後所造過排水量最大的軍艦,均由石川島播磨重工建造,依照日本古國而命名為日向。
日向號驅逐艦日本第一艘可搭載直升機的驅逐艦。該艦於2009年3月18日在日本橫濱港交付使用。日向號驅逐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大級別驅逐艦。正式服役後,它將接替排水量4950噸的“榛名”號驅逐艦,執行反潛、防空和救災等任務。
交付儀式在石川島播磨重工下屬的石川島聯合船舶公司橫濱工廠舉行。儀式上,日本防衛大臣政務官武田良太代表防衛省從廠方代表手中接過日向號驅逐艦交付書,向艦長山田勝規授予艦旗。 廠方和防衛省介紹說,日向號驅逐艦全長197米、寬33米,標準排水量1.395萬噸,不僅遠超日本現有驅逐艦,甚至超過一些國家的輕型航空母艦。
日向號驅逐艦可搭載約340名乘員,造價大約1050億日元(約合10.5億美元)。艦上甲板寬闊,最多可同時起降4架巡邏直升機,機型包括SH-60型反潛直升機。艦內設有大型機庫,最多可容納11架直升機。
海上自衛隊官員說,日向號驅逐艦裝備有火炮、飛彈、魚雷等武器以及精良的雷達、指揮和通信系統,將部署在神奈川縣橫須賀基地,編入第一護衛艦隊群,成為執行反潛、防空、救災以及營救在海外遇險日本人等任務的核心艦船。
山田勝規說,所有乘員要努力不辜負“民眾期望”,使日向號驅逐艦很快具備“戰鬥力量”。日向號驅逐艦還首次設定女性專用房間,自衛隊兩名女軍官和15名女隊員將自1954年自衛隊成立以來首次登上驅逐艦工作。 在此之前,自衛隊女隊員的工作場所僅限於補給艦等後勤艦船。 報導說,海上自衛隊還將於2011年3月交付另一艘與日向號驅逐艦級別相當的驅逐艦。
根據日本憲法,日本不能擁有攻擊型航母。雖然日向號驅逐艦外形酷似航母,但海上自衛隊官員稱,日向號驅逐艦不具備搭載戰鬥機的能力,不能稱為航母。
“在我看來,航母能發揮一定攻擊作用,”海上自衛隊幕僚長赤星慶治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基於那種定義,‘日向’號稍稍偏離(定義)表述。”
二戰後,日本憲法禁止向海外派駐武裝力量。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起,日本逐步為自衛隊派駐海外鬆綁,不斷擴大執行任務區域。
日本國會眾議院08年12月通過法案,將海上自衛隊為在印度洋上執行反恐任務的美英等國海軍艦船提供後勤保障服務期限在原有基礎上延長一年。
在二戰結束以後,日本失去了幾乎全部的海軍力量,其海軍地位從一度稱霸太平洋一夜之間淪落為海岸警備隊。雖然因為冷戰的政治需要,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之後再次扶持日本,日本也藉此機會“復活”了自己的軍事力量。但是,美國根本無意把日本海上自衛隊(以下簡稱“海自”)建設成一支能擔負獨立作戰任務的強大海上力量。相反,美國一直把日本海自當成太平洋艦隊在西太平洋的一個“小兄弟”、“小跟班”來看待的。冷戰時期,美國海軍“分配”給日本海自的任務是反潛、護航,要求其確保西北太平洋航道的安全、封鎖蘇聯在遠東的海軍基地、防範蘇聯海軍潛艇前出至西太平洋。在這樣的戰術背景下,日本海自的建設長期偏重反潛、掃雷,其裝備的大部分艦艇和飛機都把反潛作戰作為首要任務。隨著冷戰的結束,世界政治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蘇聯的解體使得美日防禦方向發生了較大改變,從防備北方的擴張轉移到了西南方向,即防備日益崛起的新興強國——中國。因此,日本海自的建設思路也有了一些改變,從單純追求反潛變為追求應對各種危機的能力,這一點從其裝備“宙斯盾”驅逐艦就可以看出來。儘管日本海自的作戰能力有了較大提高,應對任務也日趨多樣化,可傳統的反潛作戰依然是重中之重,做好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反潛跟班”依然是其主要使命。因此,日本海自尤其重視反潛直升機搭載平台的建設,曾經裝備了有較強直升機搭載能力的“榛名”級和“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最近下水的日向號驅逐艦,依然是這種思路的延續。
按照日本海軍艦艇命名傳統,“日向”這個名字來自日本古國名。該艦長195米,型寬32米,標準排水量13500噸,滿載排水量18000噸,編制322人。這是日本自二戰結束以來建造噸位最大的軍用艦艇。在動力方面,該艦採用了美日大型艦艇慣用的全燃動力配置,共裝4台美國通用公司LM2500燃氣輪機。這種燃氣輪機普遍裝備在美國“提康德羅加”級、“伯克”級等大型艦艇上,日本海自的“金剛”級、“愛宕”級等艦也採用了這一型號的燃氣輪機作為動力,應該來說這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穩定、套用最廣泛的覘用燃氣輪機。按照慣例,這4台燃氣輪機採用“2—2”聯動的方式安裝,在低速巡航時,每台機組驅動兩個螺旋槳中的一個進行航行;當需要高速行駛時,4台機組全部開動,每兩台機組驅動一個螺旋槳;在全速前進時,日向號驅逐艦的航速可以達到30節。
在外形上,日向號驅逐艦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採用類似航空母艦的全通式甲板,這也是該艦被許多人認為是航母或者“準航母”的原因。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這個寬闊的全通甲板上並沒有配備起降固定翼飛機的設備,比如滑躍甲板、彈射器、阻攔索等。因此,該艦應該只能起降反潛直升機和大型運輸直升機。在甲板偏左側,我們可以看到有4個前後排成一列的直升機起降點,可以同時起降4架大型直升機。而在甲板正中央一前一後裝設了兩部大型升降機,後面的一個比前面的略大。從升降機大小上我們可以推斷日向號驅逐艦可能裝備了不止一種型號的直升機,其中一種是類似SH一60K“海鷹”的中型反潛直升機,另一種則是類似EH101的大型運輸直升機。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日本海自對日向號驅逐艦的使用並不僅僅局限在反潛上(當然反潛還是最重要的),而且考慮過把該艦號作為兩棲攻擊艦使用。
在整個艦體左側,有一座大型島式艦橋。艦橋採用全封閉設計,各個側面稍向內傾斜,邊角過渡圓滑光順,沒有太多突兀的天線等雜物,看得出日本人在設計日向號驅逐艦時對隱身性能下了一番功夫。在島式艦橋前後的一層平台上,各安裝了1座“密集陣”20毫米6管近防系統。在艦橋前部頂端則裝有一座封閉式稜柱式桅桿,風格類似於先前服役的“愛宕”級驅逐艦。艦橋上有前後兩個煙囪,每個煙囪內都裝有噴水冷卻裝置,可以降低燃氣輪機廢氣溫度以降低紅外信號。煙囪側面開有大型窗.口,明顯是燃氣輪機的進氣口。艦橋上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在前後左右各安裝了兩面相控陣雷達天線,每個方向上都是一大一小兩面天線。據日本公布的訊息,該艦裝備的是三菱電子研製的FCS一3主動相控陣雷達。整個艦橋給人感覺簡潔明快、顯得非常清爽乾淨。
另外,從整個艦體來看,“日向”艦乾舷高、型深大,艦體豐滿寬闊,這樣的設計使得其遠洋航行性能非常好,艦體寬大也有利於安裝各種設備。
在日本海自的作戰序列里,日向號驅逐艦最現實的任務是取代已經老舊的“榛名”級和“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成為新的反潛直升機搭載母艦。對家知道日本海自一向重視海上反潛作戰,反潛直升機則是反潛戰的利器。雖然日本絕大多數在役驅逐艦都有搭載反潛直升機的能力,但是其依然致力於發展專門的反潛直升機搭載艦。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建造了2艘“榛名”級和2艘“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作為艦隊直升機反潛的核心力量。隨著“榛名”、“白根”兩級的淘汰,新的直升機反潛核心艦角色自然落到了日向號驅逐艦上。在該艦設計之初,日本方面聲稱日向號驅逐艦在日常情況下可以搭載2架SH一60K反潛直升機和l架MCHl01大型掃雷/運輸直升機(歐洲EHl01直升機的日本特許生產型)。但是從日向號驅逐艦寬大的艦體和全通甲板就可以看出,該艦的實際搭載能力遠遠不止這些。隨著該艦的下水,日本方面漸漸不再遮遮掩掩,“坦然”宣布日向號驅逐艦可以搭載11架各種型號的直升機。這樣一來,其反潛作戰時覆蓋的範圍將大大超過“榛名”和“白根”。另外,強大的直升機搭載能力使得日向號驅逐艦不僅可執行反潛、掃雷等任務,還有條件承擔對陸攻擊和對岸垂直兵力投送的任務。日向號驅逐艦最能體現其技術先進性的地方,則是位於艦橋上的四組FCS一3主動相控陣雷達天線。這種雷達是日本三菱電子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開發的,陸上測試型號(採用單面旋轉天線)於1988年起開始測試,1990年開始艦載型號的開發,並正式確定採用四面固定陣列天線布置。1993年,艦載型號開始安裝在“飛鳥”號試驗艦上進行測試。值得一提的是,FCS一3還是世界上第一種裝艦的主動相控陣雷達。FCS一3的每面八邊形天線尺寸為1.6米×1.6米,裝有1600個砷化鎵 半導體主動收/發單元,工作波段為C波段。該雷達相比美國海軍的SPY—l“宙斯盾”系列被動相控陣雷達,雖然探測距離更近,但是探測小目標的精度更高,作為近程防空雷達是非常優秀的。最初,日本打算給FCS一3雷達配備的防空飛彈是其自行研製的AHRIM主動制導艦載防空飛彈,為AAM一4主動雷達制導中程空空飛彈的艦載型號。但是因為預算和技術問題,AHRIM飛彈還無法馬上服役投入使用。為了能及時形成戰鬥力,日本只好採用美國“海麻雀”近程防空飛彈,所有16發飛彈全部裝在艦尾的兩組八單元MK41垂直發射系統內。由於“海麻雀”採用慣性制導+末段半主動雷達制導體制,需要在飛彈彈道末段為其提供雷達照射信號,為此日本在FCS一3天線右下方加裝了一塊約0.5米×0.5米的小型天線專門為其提供末段雷達照射源。這塊小天線其實就是直接取材於F一2戰機的相控陣雷達天線,工作波段在x波段。這種加裝了主動照射雷達的FCS一3雷達被稱為FCS一3改,也就是日向號驅逐艦現在裝備的雷達。FCS一3改可以同時追蹤、鎖定多個目標並引導“海麻雀”飛彈抵抗敵飽和攻擊。在“飛鳥”號試驗艦上測試的時候,FCS一3改雷達有過非常出色的表現——當時使用的靶標是由127毫米艦炮炮彈改裝而來的,“飛鳥”號的FCS一3改雷達在電子干擾環境下準確探測到靶標、無一漏網,可見這種雷達性能之優異。除了FCS一3改雷達和配套的“海麻雀”防空飛彈,日向號驅逐艦的防空武器還有2座“密集陣”近防系統,可對漏網的反艦飛彈進行最後攔截。
在反潛方面,日向號驅逐艦艦首裝有OQS一21大型艦殼低頻聲吶。該聲吶由正面的圓柱狀陣列和側面的平面陣列組成,水聲探測能力非常出色。不過,日向號驅逐艦並沒有配備拖曳聲吶設備。在反潛武器方面,除了搭載的直升機,日向號驅逐艦還裝備了2座HOS一303型324毫米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器,可以發射MK一46mod5反潛魚雷和日本國產97式反潛魚雷。另外,在艦尾的兩座八單元MK41垂直發射系統里,除了前面提過的16發“海麻雀”防空飛彈外,還裝有12枚“阿斯洛克”反潛飛彈。
作為擁有艦隊指揮功能的大型戰艦,日向號驅逐艦配備了完善的綜合指揮系統(CI4SR),其選用的是日本新近開發的“先進技術戰鬥系統”(Advance TechnologvCombat System,ATECS)。該系統大量採用商用組件技術以降低成本並且方面升級,主要包含先進戰鬥指揮系統、FCS一3改相控陣雷達、反潛情報處理系統和電子戰管制系統四個部分組成。四個組成部分以及下轄的各種武器裝備可以統一在一起同時進行防空、反潛和Fgy-戰等作戰任務。除了內部系統之間通過光纜和網路數據線連線外,ATECS還可以通過通用的數據鏈藉助衛星等設備和美國海軍做到信息共享、協同作戰。
日向號驅逐艦下水的訊息一傳出,國內許多媒體紛紛加以報導,一時間成為國內軍事新聞的熱點。在大量的媒體報導和評論中,有相當多數的人因為看到日向號驅逐艦採用全通甲板而稱其為舫母或者“準航母”,並且認為該艦可以在日本得到F一35戰鬥機後馬上改裝成真正的航空母艦。還有一些報導聲稱這標誌著日本航母夢的復活,並且把日向號驅逐艦和幾年前陸續服役的“大隅”級坦克登入艦聯繫起來,說這是在為未來的“航母編隊”做準備;認為只要時機成熟,“日向”級和“大隅”級都可以在“2個月內改裝成航空母艦”,成為一支新的航母編隊。那么,日向號驅逐艦對於日本海上自衛隊到底意味著什麼?“日向”以及之前的“大隅”級登入艦到底能不能“在2個月裡改裝成航母”?日向號驅逐艦的出現是不是就是對中國的威脅?我們不妨冷靜地來看待一下這些問題。首先,日向號驅逐艦對日本海自到底意味著什麼?平心而論,日向號驅逐艦的建造的確是日本海自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日向號驅逐艦出現之前,日本海自只擁有有限的艦載直升機搭載能力,其出現之後則標誌著日本擁有了能在遠洋活動的大型直升機搭載平台,其航空反潛能力提高了一大步。因此,稱日向號驅逐艦為直升機航母是恰如其分的。而且由於日向號驅逐艦擁有強大的通信指揮綜合作戰能力,故其完全可以扮演遠洋編隊旗艦的任務。另外,由於全通甲板設計,使得日向號驅逐艦可以運載較多數量的直升機,在必要時可以很好地完成諸如向陸地兵力投送、瀕海物資補給等兩棲作戰任務。從這個角度來說,日向號驅逐艦又是一艘不錯的兩棲攻擊艦。不過比起正規的兩棲攻擊艦,它並沒有運載登入艇的能力。此外,在執行維和、撤僑等非衝突性軍事任務的時候,日向號驅逐艦寬闊的甲板、巨大的運輸能力也能發揮許多作用。總之,日向號驅逐艦的出現使得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任務範圍更加廣泛、執行遠海任務時也更加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