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範本崗位評估法在現代企業管理實踐中仍然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一方面在部分國有企業,對於工人的管理比較慎重,對技術工人的價值認定顯得尤為必要;另一方面,技術工人供給的逐步豐富並不能否定對於工人崗位價值認定,便於在組織全面實施各項管理活動。
簡介,內容,勞動技能,勞動強度,勞動責任,勞動條件,
簡介
日內瓦範本崗位評估法包含勞動四要素。勞動四要素是國際勞工組織1950年制定的“日內瓦範本”中提出的,具體是指:勞動責任、勞動技能、勞動強度、勞動條件。勞動四要素適用於對生產操作崗位進行崗位評價。
內容
勞動技能
勞動的質的差別首先體現為勞動技能的差別。勞動技能的差別主要反映在勞動複雜程度的差別上。按照複雜程度的不同,可以把勞動分解為簡單勞動和複雜勞動。複雜勞動又可分為熟練勞動和創造性勞動。創造性勞動是一種科學勞動,這種勞動的結果,對物質及其運動規律有新的發現,對改造客觀世界的方法有新的發明或對理論觀念有新的見解。這種勞動成果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強大動力。因此,創造性勞動是倍加的熟練勞動。評價勞動複雜程度的指標體系,從體力勞動的角度看,有勞動的靈敏、準確和協調等;從腦力勞動的角度說,有分析、綜合、判斷和決策難易等。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勞動技能不同,因此,評價指標也各不相同。但這些指標體系必須是從勞動複雜程度方面評價勞動本身。
勞動強度
勞動強度也就是勞動的輕重程度,表明勞動的密集程度,即在單位時間內勞動支出的密度。繁重勞動是倍加的輕便勞動。實踐中,繁重勞動一般指體力勞動,其實腦力勞動也有輕重之分;有些腦力勞動是很緊張的,堪稱“重腦力勞動”。
評價勞動強度,可以觀察和體驗體力和腦力勞動的緊張程度、疲勞程度和勞動姿態等。為了科學地測評勞動強度,可以依據我國頒布的《體力勞動強度分級》進行分析。
勞動責任
勞動者的崗位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程度,也就是勞動責任的大小與勞動量計算密切相關。勞動責任就是生產崗位在勞動中對經濟(產量、質量)、生產(設備、消耗)、安全和管理方面承擔的責任,主要反映了崗位勞動者智力的付出和心理狀態。
勞動責任包括以下六個指標:
質量責任:生產崗位對最終產品的質量承擔的責任大小。
產量責任:生產崗位對最終產品的產量承擔的責任大小。
管理責任:生產崗位在指導、協調、分配、考核等管理工作上的責任大小。
安全責任:生產崗位對整個生產過程安全生產承擔的責任。
消耗責任:生產崗位的物質消耗對生產成本影響的程度和承擔的責任。
看管責任:生產崗位對其看管的生產設備承擔的責任,及其對整個生產過程的影響程度。
勞動條件
勞動者進行勞動所必備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前者指勞動者維持和再生產出勞動能力的物質條件,即生活資料。後者指勞動者藉以實現其勞動的物質條件,即生產資料。有時專指生產過程中有關勞動者的安全、衛生和勞動程度等所必需的物質設備條件,如廠房和機器的安全衛生狀況、車間的氣溫條件、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等。
在剝削制度下,勞動條件基本上是為剝削者所占有,與勞動者相對立,成為剝削者支配和奴役勞動者的手段。馬克思在談到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情況時說:“工人的客觀勞動條件(生產資料)和主觀勞動條件(生活資料),是作為資本,作為被他的勞動能力的買者所壟斷了的東西與他相對立,否則工人就不會出賣自己的勞動能力了,這些勞動條件越是完全作為他人的財產與工人相對立,資本和僱傭勞動的形式上的關係,從而勞動對資本的形式上的從屬,即實際上從屬的條件與前提,也就越是完全”。
從勞動的客觀條件,特別是勞動者的安全、衛生等條件而言,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往往不管工人的勞動條件如何,總是力圖壓低工人的工資,儘可能地節約不變資本,以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只是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和工人階級的長期鬥爭,資本家才不得不對勞動條件進行某些改善。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消滅了勞動條件與勞動者之間的對立,勞動條件成為保證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手段。因此,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條件會不斷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