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侄,同高祖從兄弟之子,即祖父的親兄弟的曾孫。
相關詞條
- 族侄
族侄,同高祖從兄弟之子,即祖父的親兄弟的曾孫,常見於古代典籍及家族關係描述中。解釋同高祖從兄弟之子,即祖父的親兄弟的曾孫。1典籍唐·高適《宋中送族侄式顏》詩。唐·韓愈《贈徐州族侄》詩。元·揭傒斯《過族侄》詩。1《舊唐書》...
- 贈徐州族侄
《贈徐州族侄》是唐朝詩人韓愈寫給族侄的五言律詩,講述自己的求學處事經歷勸慰宗族兒侄勤奮刻苦,自力更生。詩人十八九歲,勤奮讀書,四處漂泊,時事艱辛,命途多舛。剛剛有點聲名,公務繁忙,俸祿並不夠用,淪落失意的時候門巷空空,清晨剛睡醒,憂思如聚。遠方來了一個客人,一問是我的同宗親人,說自己有奇門異術...
- 宋中送族侄式顏
”式顏:詩人族侄。⑵東胡: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因居於匈奴之東,故名。此處指奚、契丹。⑶部曲:古代軍隊編制單位。《後漢書·百官志》:“其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軍司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軍候一人,比六百石。”此處借指部屬。⑷輿台:古代十等人中兩個低微等級的名稱...
- 藍明(廣東人畲族名將藍理總兵的族侄)
藍明,字惟聖。廣東人。畲族名將藍理總兵的族侄。以京師二等待衛、廣東人吳啟爵的侄女吳氏為妻。隨清軍平台有功,授左都督。在定海安家,居定海東郊別墅。生有三子:應襲、應麟、應桂。並撫養族子守魁之子。志書記載 《定海廳志·藍明傳:藍明,字惟聖,初名元驞,別號萬川。廣東海陽縣人。自幼喪父,見...
- 送族侄千里歸漳浦
《送族侄千里歸漳浦》是宋代詩人五邁的作品之一。詩詞正文 吾宗居漳濱,枌社足不到。迫歲攜琴書,迢迢以謁告。草木同臭味,水火隨濕燥。行色念辛酸,開樽勤燕勞。葭管陽方升,凌室冰新破。語言頗有味,知子為跨灶。日暮望白雲。江頭裡歸拖。別我乞贈言,求以為宗好。謝安自薦玄,杜字每念佐。子真玄佐流...
- 又送族侄式顏
又送族侄式顏 惜君才未遇,愛君才若此。世上五百年,君家一千里。俱游帝城下,忽在梁園裡。我今行山東,離憂不能已。注釋譯文 ①五百年:《孟子·公孫丑》:“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朱蒸集註:“自堯至湯,自湯至文武,皆五百餘年,而聖人出。名世,謂其人德業聞望可名於一世者,為...
- 過族侄
過族侄 《過族侄》元代文學家揭傒斯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東面雲山有草堂,下臨池水即滄浪。草侵古道莓苔滑,花壓頹垣薜荔香。每訪所親皆異物,始驚為客久殊鄉。仲容兄弟賢相映,更為吾宗足感傷。
-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詠茶詩。這首詩寫名茶“仙人掌茶”,是“名茶入詩”最早的詩篇。作者用雄奇豪放的詩句,把“仙人掌茶”的出處,品質、功效等作了詳細的描述。因此這首詩成為重要的茶葉資料和詠茶名篇。作品原文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並序)余聞荊州玉泉寺...
- 爭族侄入幕
《爭族侄入幕》是宋代詩人葉茵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沖寒謁子陵,好挹釣台清。若遇多梅處,須寬半日程。少年先器識,實地作功名,太守賢明甚,當如事父兄。作者簡介 葉茵(1199—?),字景文,笠澤(今江蘇蘇州)人,曾出仕,退居邑同里鎮,築順適堂,以杜甫詩“洗然順所適”得名,與陳起等有唱酬...
- 送族侄赴任·一作之郡
送族侄赴任·一作之郡 《送族侄赴任·一作之郡》是唐代錢起創作的詩詞。林下不成興,仲容微祿牽。客程千里遠,別念一帆懸。欲嘆卑棲去,其如勝趣偏。雲山深郡郭,花木淨潮田。坐嘯帷應下,離居月復圓。此時知小阮,相憶綠尊前。
- 贈族侄士表之黃岩司訓
《贈族侄士表之黃岩司訓》是明代方獻夫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作品原文 贈族侄士表之黃岩司訓 師道久不立,斯文亦云蕪。偽末勝本真,入道迷始初。況為嗜欲累,明德日以污。大學貴知本,此義無由敷。惟教學之半,人已且相須。而況台多賢,黃岩尤巨區。取斯修諸身,乃以淑其徒。道明德乃立,戒之在趑趄。作者...
- 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作品原文 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鐘山抱金陵,霸氣昔騰發。天開帝王居,海色照宮闕。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馳突。江水九道來,雲端遙明沒。時遷大運去,龍虎勢休歇。我來屬天清,登覽窮楚越。吾宗道門秀,特異鸞鳳骨。眾星羅青天,...
- 族妹
族妹 在確認同一家族親屬關係時用到的稱呼。相應的還有:族姊、族兄、族弟、族侄、族叔。是同輩關係的延伸。指的是同一家族中尊稱同一先祖與自己是姐妹關係的人。
- 洪全福
洪全福(1834~1904),出生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是洪秀全的族侄,太平天國瑛王,洪門會黨領袖,大明順天國南粵興漢大將軍。出生於廣東花縣正徑村(今花山鎮),後轉籍東莞鳳崗鎮黃洞洪屋圍村。洪全福幼隨洪秀全生活於廣西。1851年太平天國革命爆發後,洪全福追隨天王洪秀全反抗滿清政府,揮師北上,轉戰桂、湘、...
- 殷踐猷
右威衛將軍。族子成己(摘編者註:成己為殷開山繼子殷元的曾孫,比踐猷小一輩,故曰族子,即族侄),晉州長史。初,母親顏氏叔父、吏部郎中顏敬仲為酷吏所陷,率二妹割耳訴冤,敬仲得減死。及成己生,而左耳缺雲。殷踐猷祖:令言,淄川令。父:子敬,吳縣令。叔:子玄(子元),臨黃尉。長妹:顏真卿母。
- 李希烈
李希烈(約750年~786年),燕州遼西縣(今北京市順義區)人。唐朝時期藩鎮將領,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族侄。少時參加平盧軍,頗有戰功,李忠臣以為光祿卿。李忠臣殘暴專橫,部將驅逐,逃往長安。唐代宗以忻王李造為節度副使,派李希烈為留後主事,唐德宗即位後升為淮寧軍節度使。建中二年(781年),山南西道節度使...
- 李樂光
李樂光,1902年生,原籍河北省樂亭縣胡家坨鎮木瓜口村。原名李兆瑞,曾用名李耀平、李伯餘、李白余,李大釗族侄。1926年9月—1931年6月在清華大學政治系學習、畢業。1927年在清華大學加入,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左翼文化活動,歷任華北文化總同盟主席,河北省文委書記、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共中央東南...
- 竇覦
竇覦,昭成皇后族侄。父光,華原尉。全名 竇覦 所處時代 唐代目錄 1 人物生平 2 親屬成員 竇覦人物生平 編輯 播報 竇覦初以門蔭,釋褐太子右衛率府兵曹參軍。鄜坊節度臧希讓奏為判官,累授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檢校工部員外郎、坊州刺史。興元元年二月,河中李懷光叛亂,四月,李懷光部將符嶠攻陷坊州。朝廷下...
- 陽枋
族侄陽昂,陽枋叔父陽伯高仲子陽元澤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進士,嘗辟渝州節判。主要作品 包家園 眾綠爭齊敷夏蔭,老紅猶自駐春妝。間紅浪綠俱休問,爭似岩松一色蒼。寶佑三年上已風雨連日成歌寄誼儒侄 風雨飄搖三月三,綺羅罷遊客停驂。滿城春樹煙監參,朱戶綠窗愁不堪。香芹刺泥燕爭銜,杜鵑啼情正...
- 荀偃
經過晉悼公長期的觀察與考驗,中行偃終於修成正果,繼叔父智罃成為了晉國執政大夫兼中軍元帥。族弟荀朔(智罃之子)早亡,族侄荀盈尚幼,難得卿位,晉悼公未設定新軍將領,晉國回歸六卿軍制。荀偃本為中行氏之主,現又代理智氏之權。荀偃一身相當於兩家共主,勢力強大的同時,亦在呵護著智氏的發展。南征北戰 在...
- 洪秀全後裔
洪春魁是洪秀全族侄,跟隨洪秀全參加金田起義,後封瑛王,人稱三千歲。太平天國失敗後,他藏匿於廣東東莞,為避清廷追捕,逃到香港,在外輪上做廚師。晚年,他加入了興中會屬會黨洪門,改名洪全福。他念念不忘為天國復仇,與興中會會員謀劃,聯絡會黨在廣州起義,準備建立“大明順天國”,擬舉容閎為臨時大總統。190...
- 南史梁江革傳
南史梁江革傳,作者江革,字休映,濟陽考城人。故里在今民權縣程莊鎮江集村,為南朝宋齊間士族的名流,南朝才子江淹之族侄。好文辭,歷官八府,不屈服於權貴、長史,不屈服於權貴。原文 江革,字休映,濟陽人也。六歲便解屬文。九歲革父艱,孤貧,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服闋,補國子生。吏部...
- 丁毓驥
丁毓驥(1867—?)系黃縣丁氏第十六世,丁佛言的族侄。是歷史上黃縣最後一名進士。個人簡介 丁毓驥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中舉,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三甲第27名進士,兩年後,科舉考試取消。丁毓驥中進士之時,清王朝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科舉制度搖搖欲墜,該科會試,實際上已經部分廢除了四書五經和八股文,...
- 韓槐準
最初,韓槐準與鄉人合開染坊,不料因化學染料極易褪色而失敗。後來,他改用藍靛舊法,染坊才略有可圖,但仍然入不敷出,債台高築。為了生計,韓槐準選擇了一條與當時大多數文昌人相同的路徑———下南洋。1915年,他將染坊交給胞弟韓植準經營,自己跟隨族侄韓衍元飄洋過海到新加坡謀生。初到新加坡,人地生疏,...
- 從孫
同堂伯 叔曽祖父 再從伯 叔祖父 族伯叔父 親同姓 - - - - 高祖父 伯叔曽祖父 同堂伯 叔祖父 再從伯叔父 族兄弟 族侄 族侄孫 族侄曾孫 族侄玄孫 曾祖父 伯叔祖父 同堂伯叔父 再從兄弟 再從侄 再從侄孫 再從侄曾孫 再從侄玄孫 祖父 伯叔父 同堂兄弟 同堂侄 同堂侄孫 同堂侄曾孫 同堂侄玄孫 ...
- 朱統鍥
朱統鍥 [明]宗室,字仲韶,統鍡弟,謀垔族侄。善寫花卉,無塵俗氣。朱統鍥 《畫史會要》
- 鄭命壽
在“族屬免賤”的基礎上,鄭命壽培植了一個基層(尤其在朝鮮關西地區)關係網。他的妻弟奉永雲原為“定州官奴”,迫於鄭氏壓力,被授於“本道守令”,因其本人不願赴任落空,鄭命壽再次力請,終於得授寧遠郡守。族侄李玉錬,本為殷山貢生,得授文化縣令,不久又升“通政”,“玉錬時年二十三,挾命壽之勢,...
- 族父
高祖父 伯叔曽祖父 從伯叔祖父 再從伯叔父 族兄弟 族侄 族侄孫 族侄曾孫 族侄玄孫 曾祖父 伯叔祖父 從伯叔父 再從兄弟 再從侄 再從侄孫 再從侄曾孫 再從侄玄孫 祖父 伯叔父 從兄弟 從侄 從侄孫 從侄曾孫 從侄玄孫 父 兄弟 侄 侄孫 侄曾孫 侄玄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