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扇車
- 外文名:Winnower
- 其他名字:風扇車、颺扇、揚谷器或揚車
- 用途:清選糧食,清選稻穀
- 發明年代:漢代
簡介,結構,原理,分類,開放式扇車,半敞式扇車,封閉式扇車,
簡介
公元前一世紀,西漢時中國已有揚去穀物中的秕糠用的風車(扇車)。歐洲約一千四百年後才有類似的風車。 扇車主要用於清除穀物顆粒中的糠秕,由車架、外殼、風扇、餵料斗及調節門等構成。工作時將糧食放進上邊的餵料斗,手搖風扇,餵料斗下邊就有風吹過,開啟調節門,穀物在重力作用下會緩緩落下,密度小的穀殼及輕雜物被風力吹出機外,而密度大飽滿的穀物直接流出在下邊出料口。這樣,就把糠秕與穀物分開。
結構
風扇車的組成是在一個輪軸上安裝若干扇葉,轉動輪軸就可產生強氣流。西漢時長安有名的機械師丁緩發明了“七輪扇”,是在一個輪軸上裝有7個扇輪,轉動輪軸則7個扇輪都旋轉鼓風。《武經總要前集》中繪有一個以軸上曲柄轉動的風扇車。王禎《農書》所繪的風扇車,輪軸上亦裝曲柄連桿,以腳踏連桿使輪軸轉動。以上所述,都是開放式風扇車,它們沒有特設的風道,因此,風扇產生的風是向四面流動的。
原理
宋應星《天工開物》中則繪有了閉合式的風扇車,從中可見,在裝有輪軸、扇葉板和曲柄搖手的右邊,是一個特製的圓形風腔,曲柄搖手的周圍圓形空洞,就是進風口,左邊有長方形風道,來自漏斗的稻穀通過斗閥穿過風道,飽滿結實的穀粒落入出糧口,而糠粃雜物則沿風道隨風一起飄出風口。
分類
開放式扇車
中國古代開放式扇車只有扇葉,沒有封裝外殼,採用立軸轉動,有兩種子類型。
一類是對開式揚(颺)扇,將兩把扇子對稱往復擺動清選糧食,僅得見於漢代文物。據統計,四川成都、雙流、瀘州、綿陽、德陽、宜賓,山東滕縣,江蘇徐州等地共出土了20餘件手持揚扇的漢代陶俑或畫像磚石,,部分曾被認為是鍘刀、篩子或容器。
另一類開放是扇車是輪扇。將扇子組裝成扇輪連續轉動鼓風,是很容易辦到的事情。
半敞式扇車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河南、山東、山西等中原地帶出土了多件由陶扇車和陶米碓組成的糧食加工作坊明器,時代為西漢末至東漢。這些陶扇車都安裝了臥軸式扇輪,可以連續轉動,利用了扇輪轉動慣量,節省人力;在軸兩側加裝擋板,引導部分氣流吹向糧食;軸部沒有進風口,屬於扇車的不成熟類型。七輪扇與半敞式扇車最早的證據都在西漢末,究竟哪個更早,不好定論。但那時扇車已經廣泛使用,出現時間可能更早。
封閉式扇車
封閉式扇車是中國古代扇車的較先進類型,共同特徵是軸部有進風口,扇輪柱面方向有效密閉。
第一種子類型的共同特徵是採用方形箱體,第二類封閉式扇車的共同特徵是採用筒形封裝,木質結構,可以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