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蟲種群遺傳結構及功能基因定位研究》是依託吉林大學,由劉曉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旋毛蟲種群遺傳結構及功能基因定位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曉雷
- 依託單位:吉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研究表明,寄生蟲不同蟲種之間的抗原結構特點、對宿主的侵襲力、耐藥性及流行病學特徵都存在差異,而旋毛蟲目前尚未有嚴格統一的種群劃分標準,這也是旋毛蟲病至今難於診斷、預防和治療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由於對旋毛蟲分子生物學特徵缺乏深入研究,尚未發現靈敏度高、特異性好的抗原分子也是另一重要原因。因此,本研究擬通過深入分析旋毛蟲基因組,查找並驗證具有遺傳標誌的微衛星位點從而建立旋毛蟲較為準確的分類標準。同時構建旋毛蟲高密度遺傳圖譜,並根據不同種群旋毛蟲所具有的溫度敏感差異性和宿主特異性利用遺傳雜交技術,對決定溫度敏感性和宿主特異性的功能基因進行定位,從而為發現旋毛蟲新的特異性生物標記、疫苗候選分子以及特異藥物靶標提供基礎,也為旋毛蟲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寄生蟲不同蟲種之間的抗原結構特點、對宿主的侵襲力、耐藥性及流行病學特徵都存在差異,而旋毛蟲目前尚未有嚴格統一的種群劃分標準,這也是旋毛蟲病至今難於診斷、預防和治療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由於對旋毛蟲分子生物學特徵缺乏深入研究,尚未發現靈敏度高、特異性好的抗原分子也是另一重要原因。本研究通過深入分析旋毛蟲基因組,共查找到旋毛蟲基因組有6434條序列包含93140個微衛星位點,對部分微衛星進行篩選鑑定,共篩選出572個具有遺傳多態性的微衛星位點,其中在兩個蟲株中具有完全不同等位基因的微衛星位點共104個,具有部分不同等位基因的微衛星位點共352個,具有相同等位基因的微衛星位點116個。利用篩選出的具有多態性的微衛星位點成功建立多重PCR方法,可對旋毛蟲全部12個種和基因型進行種間鑑定,同時可對旋毛蟲(T1)8個國內分離株進行種內鑑定,為完善旋毛蟲種群劃分標準提供可靠依據。選用親緣關係較遠的T.spiralis(T1)蟲種中的ISS195(父本)和ISS534(母本)作為親本,通過微衛星遺傳多態性對雜交子代(F1)進行遺傳分析,利用前期實驗篩選獲得的77對引物和98個雜交子代個體進行遺傳多態性分析,成功構建旋毛蟲遺傳圖譜,為旋毛蟲基因組的完整拼接、基因識別、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分子標記輔助選擇以及功能基因組研提供條件。進一步利用該遺傳圖譜對前期已經獲得的雜交子代的基因組進行微衛星多態性分析,揭示每一代基因組遺傳背景的變化過程,分析調控旋毛蟲溫度敏感性和宿主特異性的功能基因,為發現旋毛蟲新的、特異性生物標記、疫苗候選分子以及特異性藥物靶標提供新思路。本研究共發表SCI 論文7篇,英文國際會議論文(2篇),共培養博士研究生1名,碩士研究生2名(其中1名已畢業),部分論文獲吉林省學術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