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龍會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施甸龍會
  • 主題詞:民間習俗,祭龍,施甸縣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俗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明代
  • 認證時間:2017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

簡介

施甸從明代至今一直保留著祭龍耍龍的民間習俗,形成了集祭祀、雜耍、歌舞、商貿為一體的大型民間聚會,稱為“施甸龍會”。施甸龍會最負盛名的是東山寺“三溝頭”龍會與太平“羊皮會”。“三溝頭”龍會,源於保場鳳梨村,水源分三條溝渠流入十八個寨子,人們的飲用水全靠它。為了感恩,每個村寨都扎一條龍,二月十八這天,人們把18條龍都聚集到“三溝頭”,耍龍祈求風調雨順,後來便自然的形成了“三溝頭龍會”。

歷史淵源

龍會更注重祭祀,尤其是麻布龍的祭祀,因傳說“神力”超強,而使得縣內外的民眾遠道而來祈求了願,龍會主要擔負了祈福功能。“羊皮會”相傳是契丹人隨蒙古鐵騎踏破了金王朝的疆土之後落籍雲南,在太平這個地方延續著搶羊剝皮的競技活動,慢慢演變為今天的“羊皮會”,明朝時期,中原文化湧入了滇西大地,也為“羊皮會”注入了新的內容。龍獅表演就是其中的一項,長盛不衰。

基本內容

耍龍、舞獅、高蹺、武術、旱船、花燈等表演形式,內容更豐富,偏重於民間娛樂和商業貿易。施甸龍會是前人遺留下來的一筆巨大而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從它誕生之日起,經過歷朝歷代民間大師和民眾的不斷積澱,已成為風格獨特、影響廣泛、歷史悠久,集民俗、宗教、經濟、文化諸多元素相溶的民間盛會。

基本特徵

耍龍、舞獅、高蹺、武術、旱船、花燈等表演形式,內容更豐富,偏重於民間娛樂和商業貿易。施甸龍會是前人遺留下來的一筆巨大而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從它誕生之日起,經過歷朝歷代民間大師和民眾的不斷積澱,已成為風格獨特、影響廣泛、歷史悠久,集民俗、宗教、經濟、文化諸多元素相溶的民間盛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