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江城

施江城

施江城,1946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武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文化部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中國畫學會會長、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理事、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湖北省文史館館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藝術創作院藝委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武漢理工大學特聘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施江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46年
  • 職業:中國美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 祖籍:江蘇武進
人物簡介,藝術成就,藝術手記選登,作品展示,長江山水詩詞選,名家點評,重要展示,

人物簡介

施江城,1946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武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文化部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中國畫學會會長、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理事、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湖北省文史館館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藝術創作院藝委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武漢理工大學特聘教授。
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及國際重要展覽,曾應邀赴美國、日本、新加坡、俄羅斯、波蘭等國家訪問及講學,並舉辦個展和參加聯展。當代著名中國畫家,擅山水,精人物,尤以創作長江題材的作品而著稱。出版有《施江城長江三峽圖卷》、《高峽平湖圖卷》、《施江城長江萬里圖》等畫冊。他曾受中國美協委託,為中南海、國務院、中宣部等重要國事活動場所繪製巨幅長江山水畫。他的作品不僅多次參加全國重要美術展覽,多次應邀赴美、法、德、意、加、俄、日、新加坡、波蘭等國家及港、澳、台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及展覽訪問活動,而且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人民日報社、中國三峽建設委員會、中組部、中央黨校、外交部、中央文史館、湖北省政府、湖北省文化廳、廣東關山月美術館、深圳美術館、台灣佛光緣美術館、日本海上美術館等數十家海內外重要機構收藏。

藝術成就

1996年 《長江三峽圖卷》 2300×46cm
1997年 《高峽平湖圖卷》800×46cm
2002年 《三峽史詩》(合作主筆)6280×220cm 中國美術館收藏
2003年 《峽江煙雲圖》500×193cm 中宣部收藏
2003年 《峽江放舟圖》690×155cm 京西賓館收藏
2004年 《雲水三千圖》1470×180cm 佛光山收藏
2006年 《長江萬里圖卷》6055×46cm
2008年 《雲峰會弈圖》550×250cm 國家體育場(鳥巢)收藏
2009年 《極目楚天舒》1000×600cm 湖北省政府收藏
2009年 《高峽平湖圖》(合作)650×300cm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
2010年 《京滬高鐵攬勝圖》(合作主筆)8000×145cm
2011年 《高峽平湖圖》(合作)650×300cm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2013年 《黃河萬里圖》(合作主筆)22000×145cm
2015年 《山高水長楚天闊》1100×350cm 湖北省文化廳收藏
1994年 在新加坡舉辦“施江城長江山水畫展”
2012年 在湖北美術館舉辦“大江畫魂——施江城長江畫展”
2013年 參加法國“羅浮宮國際美術展”
2014年 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長江頌——施江城中國畫作品聯合國特展”
2015年 應邀在湖北省圖書館舉辦“畫說長江——施江城畫展”並在長江講壇舉辦“畫說長江”主題講座

藝術手記選登

▲浩然東去,盪冰雪,萬壑千山橫斷。堪笑夔門天下雄,灩澦堆前慨嘆。授策瑤姬,平洪大禹,西陵崆嶺灘,千秋神鬼,何曾減我波瀾?
縱覽滄桑巨變。看平湖映峽,坦途飛塹。江河連碧水北調,九曲荊沙無患。玉笛黃鶴,鐘山龍虎,浦江明珠燦。江山如畫,代留雲水圖卷。
——《長江》1984年於大江之源
▲美之偉力,美之華彩,美之震撼就在於生死交替之間。
我們正站在歷史的交匯點,目睹長江三峽歷史性的切換。漸行漸遠的沉重的腳步,帶走了三峽的激流險灘,縴夫棧道,船工號子。而大壩的雄姿,平湖的嫵媚,新城的廣廈已出現在我們面前。
三峽巨變,是中華文明大跨越的縮影。這也是閃光與升華的時刻。如果我們漠然、遲疑或無能,就會稍縱即逝。
——1989 《藝術手記》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三峽的山川雲水,近可觀風貌奇景,遠可品味宇宙人生,皆有其樂焉。然三峽之於我,亦師亦友也,故知其性靈所在。
三峽者,天地造化之山水長卷也。其峽起夔門,開篇便是鬼斧神工的大手筆,氣魄雄強。赤甲、白鹽壁立千仞,灩澦激流驚心動魄。繼以大寧河小三峽伴奏,主流曲折入巫峽重巒疊嶂之間。金盔銀甲為之護衛,登龍聖泉為之儀仗,翠屏飛鳳為之拱揖,松巒集仙為之仙伴。在背斜崩岩天階之上,神女峰時現於流雲飛霞之中。此為長卷第二高潮。其後巴東神農,屈原故里,香溪碧水舒緩過渡。及至西陵兵書寶劍峽,山勢陡起,清灘鎮流急,鏈子崖勢危,崆嶺灘鬼門,黃牛崖纖舟,天生橋奇,燈影峽絕,三遜洞幽。一路奇景迭出。最後至南津關收卷,留下“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之餘音。三峽是長江中最具華彩的一章,不僅山川雲水在此交響,而且大自然與人類文明也在此交融,中華古老與現代在此交匯,美學上的陽剛與陰柔在此交合。故我以為,長江三峽乃獨步天下的第一山水長卷也。
——1996.5 《長江三峽與中國畫長卷》
▲萬里長江,流淌著古老的華夏文明,源遠而流長。現代大壩的橫切,並沒有也不可能阻斷大江東去,只可能中華文化完成新的跨越,新的升華,如同楚鳳凰,在涅盤中獲得新的生命。
現代中國的發展,不僅需要摧毀千年文化桎梏,從而邁進現代社會。同時也需要保守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保守中華文明的底蘊和制高點,不僅需要反思與自省,同時需要自尊和自信。放眼中國與世界文化發展長遠趨勢,認清這一點,尤為重要。
三峽逝去了,鳳凰涅盤,絢麗的羽毛正在化為灰燼,驕傲和嫵媚都已過去。不死的只是靈魂。然而只要魂魄存在,鳳凰又會新生。新生的鳳凰依然還是鳳凰,而不會變成鴕鳥與火雞。
——1998.12《藝術手記?鳳凰涅盤》
▲比較一下黃河文化與長江文化的美學精神是很有意思的。黃河與黃土高原體現的是一種凝重深沉,悲壯而蒼涼的美;是一種朴納而原實,坦蕩而雄渾的美;是一種裸露無華,質樸而堅定的力;是一種不尚雕琢、混沌而空寂的神秘;是一種苦澀而偉大的悲劇魅力;是一種“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博大包容的宇宙意識。
而長江文化的美學精神是一種雄健暢達、清韻而激越的美;是一種浪漫飛揚、精妙而瑰麗的美;是一種陸離多彩、靈動而飄渺的神秘;是一種超越生死、知命達觀的生命魅力;是一種“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流觀宇宙大生命的運動意識。
——1993.11 《長江三峽的美學特質》
▲西方文明的核心是分析型、擴張型的活潑進取的民主精神。這發源於古希臘的文明核心,經過地中海文化圈,大西洋文化圈到太平洋文化圈的演進,西方文明幾乎滲透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而東方文明的核心是綜合型、內斂型的陰陽平衡的中庸之道。這發源於中華文明的核心,始終在相對封閉的東亞文化圈中緩慢地演進
我無意在此詮釋東西方文明的歷史和未來。但必須指出華夏文化不會淪為博物館的瑪雅文化,也不會成為印第安人的保留地文化。這不僅是因為中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而是因為中國文明中包含著構成未來世界文明所不可缺少的基因。如同彼岸的支撐點,是此岸無法替代的。否則,新世紀大橋就無法架起。也如同藍色永遠無法代替黃色一樣——如果我們可以把西方文明看成海洋般的藍色,而把東方文明看成大地般的黃色的話。即便善於擴張的西方人中的智者,也逐漸醒悟到無限制的擴張與摧悔,到頭來也是自身的毀滅,逐漸發現中華文明中有他們所不具備卻為自身發展所必須的文明基因,發現黃色是不可替代的原色。
如果以楚文化的寬容、浪漫、自信、彈性的流動思維精神,即如長江水一般的文明精神,改變硬性的狹隘的思維模式,讓藍色與黃色相衝相融,那么世界就將逐漸布滿一片鬱鬱蔥蔥的綠色。整個人類社會都將充滿勃勃生機。
——1993年《好雨知時節——初探馮今松的水墨世界》
▲余有幸,生於江海吞吐之地。少年艱苦,故遠浮華而近大樹之根。長於微末,易聚百峪之養。性好遊歷,得采天地靈氣。時經風雨,始泠暖甘辛。吾又有幸,此生與長江三峽結緣數十年,目睹大江亘古之變,遂借丹青長卷,一展吾懷。雖一寫再寫,意猶未盡。今又寫得此卷,思長留峽江雲水,句豆半生。展卷中或有志在高山流水者則吾更有幸矣。
——1996 《施江城長卷三峽圖卷後記》
▲歷史與未來,都是傳統加創造而構成的。歷史上,不存在沒有傳統的創造和沒有創造的傳統。
——1998.4《藝術手記》
▲在資訊非常發達的未來信息社會中,沒有自己文化個性的民族是沒有地位的。這是信息社會的基本特徵之一。因此弘揚民族的文化個性,不僅關係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存亡,而且關係到世界文明發展的合理走向。獨立存在的民族文化個性,是世界文化大廈的支撐點,尊重自己也尊重別的民族的文化特點,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標誌之一。在中華文化豐富的積澱中,有著許多現代所必需的文化基因。中國藝術的現代性,不是只有與強勢文化接軌才能辦到。自斷文化血脈是愚蠢的行為。
——1997.7《藝術手記?紐約大都會隨想》
▲智者“抱一”所謂“少則得,多則惑”,誠哉!斯言也。問題在於抱什麼“一”。石清語云:“吾道以一貫之”。說得很明白,要抱的是“道”,而不是“器”。道家有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器。繪畫中的形式語言符號,是畫者心態的外象,是人的精神的物化。形式語言對畫家來說,無論多么重要,畢竟是形而下的範疇。此非神也,乃形也。得形而忘神,得蒼而忘魚,買櫝而還珠。識者不可不鑒。
大江得之天水,納百川以赴東海,橫斷萬壑千山,曲折蜿蜒,勢之必然,豈能直線向東?
世紀風雲際會,匯萬象而化無窮,天地人氣聚散無定形。朝雲暮雨,夏露冬雪,水無常態,何必得一面目而凝滯自縛?
——2002.12《藝術手記》
▲尊重別人的個性追求,予以理解和寬容,也是為自己找到自由,找到獨立的個性價值的前提。
——2002.12《藝術手記》
▲作品要立得住,必須有三個立足點,一是立足於畫家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感情;二是立足於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研究;三是立足於當代性,要有現代意義。在這個基礎上誕生的作品,就可能是比較好的,這就是“鼎足論”。這是大實話,在理論上沒有什麼新奇,但是,這是規律。
當然,能將這三點立得穩,結合得好是需要智慧、才情和學養的,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必要的條件。有了這三點作基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藝術理想,各顯其能。一隻腳容易倒,二隻腳站不高,只有三足才能鼎立。
——2003.1《藝術手記》
▲經常有一些人為製造的文化事件與文化現象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引誘我們脫離真實的自我與真實的存在,而讓歷史轉換時期的重大社會命題悄悄地從我們身邊滑過。
——2003.1《藝術手記》
▲長江文化的精髓是流觀宇宙大生命的運動意識,是一種天地雲水交融混響的包容意識,是一種相生相剋,周始無窮的永恆,是一種瞬息萬變而又眾流歸一的氣韻。是一種絢麗深邃變化莫測的神秘。長江文化的藝術精神是富有智慧和靈性的,它要求藝術家將自己生命和靈魂與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無拘無束地,自由暢達地交合舞蹈。而在這物我兩忘的時刻,藝術手段不再是奴役的工具,而是與靈感互動相生,從而迸發出創造的光華。
藝術家、大自然、藝術手段的關係,就象長江中的船長、江流和船的關係一樣,即所謂的主體、客體、本體,只有三者合一,才能出神入化,擊水中流,奏出生命的光輝樂章。
這也許是長江文化藝術精神的永恆價值與現代意義之所在。
——1999.8《藝術手記?波蘭行記》

作品展示

長江山水詩詞選

七律 三峽游
一九九六年八月
千里洪流下雪峰,
山川雲水此相逢。
霞飛秀嶺幻奇石,
流劈雄門顯神工。
故里逆舟招故魄,
香溪順水送香容。
今朝歡聚四方客,
對酒放歌大江東。
神 女 夢
一九八三年
君不見巫峽群峰立江畔,仙姿亭亭飄渺間?
君不見霞光驚斷神女夢,羞拉霓裳遮赭顏?
客望神女情意綿,送客直上青山巔。
舟行九彎頻回首,雲絲不斷清波連。
有時忽作怒, 倚天抽出霹靂劍。
萬壑驚雷雲崖崩,白浪翻飛黑雲間。
待到雲收霧散百溪下,笑語如珠滿山澗。
俏眼一飛百媚生,欲近復上九重天。
若逢月黑風高時,虎礁狼岩鼓泡漩。
但得輕輕玉手揮,紅綠明珠串銀線。
浮雲破處玉兔升,欣然起舞任翩躚。
長袖牽得客心動,山風江濤盪愁煩。
興盡不覺夜已深,悄然退去隱紅顏。
軟語勿驚陽台夢,一任清暉照無眠。
我欲夕照望神女,華貴雍容不可攀。
若待秋深寒風起,低首哀泣不忍前。
又欲寫真青石洞,對坐半月難落槧箋。
物態心態多變化,風情萬種〈鐘〉難盡言。
何方匆匆過路客,信筆一揮誇人前。
縱集古今眾妙手,寫下丹青萬萬千,
誰人留真顏?

名家點評

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再加上他對生活的觀察體驗,所以他筆下的長江,展現了長江的雄渾的氣勢,展現了當代的大江風貌。對峽谷、對激流、對沿岸風光的描寫非常精彩。我覺得他的作品在畫長江的這些畫家中是非常突出的,在很多大展中都參展,並且我們國家很多重要的一些場所,比如像重案女孩、大會堂,還有很多重要的場合,都有他畫的長江的作品。施江城首先是努力地研究繼承傳統,從傳統的山水畫筆墨當中去汲取營養,他對宋、元、明、清這些山水畫家都有研究,都有臨摹學習,更重要的一點,他爸傳統的筆墨技法跟他對長江的感受、體驗又結合起來,而且把西畫上的色彩結構和虛實之間這些處理的一些手法也借鑑到他的創作中,我覺得在藝術上的融會貫通,繼往開來、中西結合,在他的作品當中都有體現。
——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
胸羅萬象孕巴蜀,思接千載吞越吳。惟楚有材誰不信,滾滾長江入畫圖。
——著名作家莫言
對長江身懷感情的施江城有自己的思考。他在懷念已逝去的長江自然文化景觀的同時,對長江發生的變化持更為積極樂觀的態度。
近三十年來,他的足跡遍及大江安倍,從長江源流倒入海的各個勝地和許多偏遠角落,都身臨其境,觀察、體驗,並輔以生,領略各地風情,領悟其中的人文精神。他似乎看到了長江文化精神與我們改革開放時代前進的步伐相吻合,他的作品中要歌頌的正是正中精神。
他重視古代山水畫兩方面的遺產:寫丘壑,寫性情。前者重客觀山水的描繪,後者重個人感受和情緒的表達。他同時重視在山水畫中表現當代人的審美感受,具體地說,作品要躍動著現代的節奏。作者套用了兩方面的技巧儲備,寫意筆墨的造詣和寫實的造型功力……兩種寫法貼切的服務於主題,統一在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風格之中。他的作品既有宏大、沉雄的氣質,又有溫文爾雅的風格:既有傳統藝術的神韻,又有時代變革的風采。
施江城是智慧的,這智慧不只表現在藝術創造上,還反映他對生活、對藝術的體悟上。
——著名美術理論家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邵大箴
現代的山水畫家凡是能夠走上大家的序列的,都是從傳統中走出來,通過生活體驗,來改造中國畫,成為現代的大畫家,像李可染、傅抱石、石魯、關山月。山水大畫家能夠成功最大的本錢就是面向生活,走進大自然。作為一個有追求的當代畫家施江城通過幾十年的生活積累,對長江的深入了解和體驗,從長江源頭到崇明島,長江的一草一木,他都了如指掌。從這個方面說,他應該是第一位的。
所以他的以長江為母體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他的《長江萬里圖卷》,畫得熟練,畫得精道。他能夠做到很多畫家做不到的地方。
其次,一個畫家的成功,他的藝術本體需要技巧,沒有這個技巧,沒有對筆墨水色的充分理解,其作品是不完美的。只有自己能夠做到隨心所欲、遊刃有餘,才能筆下有神。好的畫作其藝術語言是成熟的,是有高度技巧的。他在這方面是非常優秀、非常傑出的。有些畫家的表現不夠成熟不夠到位,就會留下遺憾。我認為這是施江城的第二個支撐點。
第三個點是施江城對長江的認識是一種天地大觀,他的藝術空間是上通天,下通地,接地氣,接人氣,這是他最大的優勢。石濤講中國畫,講的是宇宙觀,講的是人和天地的關係。上升到理論上的就是石濤從藝術觀上解決問題。一個藝術家要有文化,還要古今貫通、中西融合,要胸懷文化史觀,不要僅僅停留在現當代,還要回溯歷史,展望未來。這三大支撐點構成他藝術的整體面貌。
施江城不僅能作畫還能寫詩作詞,在美學理論上也有系統的思考,這是現在很多畫家是做不到的。文化素養能大幅提高畫的價值。
——著名畫家周韶華

重要展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