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松濤(口腔幹細胞之父)

施松濤(口腔幹細胞之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施松濤,男。2016年起至今任第四軍醫大學口腔基礎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第四軍醫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現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牙醫學院口腔分子生物系系主任。因發現牙髓幹細胞,在口腔再生醫學尤其是幹細胞基礎與套用領域做出重要貢獻,被譽為“口腔幹細胞之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施松濤
  • 出生地:河北省
  • 出生日期:1961年11月
  • 畢業院校:南加州大學
  • 主要成就:口腔幹細胞之父
    賓夕法尼亞大學牙醫學院口腔分子生物系系主任
    IADR牙髓生物學優秀科學家
    第四軍醫大學口腔基礎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社會任職,人物評價,人物影響,

人物生平

施松濤教授,1961年11月生於河北省;
1983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
1986年獲該校醫學碩士學位;
1994年獲得美國南加州大學博士學位;
1994年至1997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
2000年,施松濤教授與他的合作研究者共同在牙髓中發現了間充質幹細胞;
2006年起任第四軍醫大學口腔基礎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第四軍醫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
擔任美國牙髓病學協會顧問委員;
OralDiseases雜誌副主編;
PLoSONE雜誌學術編輯;
2015年,任科技部立項項目口腔幹細胞庫的首席科學家;

主要成就

2000年,施松濤教授與他的合作研究者共同在牙髓中發現了間充質幹細胞,命名為牙髓幹細胞(DPSCs);
2003年,施松濤教授課題組從正常脫落的乳牙牙髓中成功分離幹細胞,並命名為脫落乳牙牙髓幹細胞(SHED),被譽為“口腔幹細胞之父”;
IADR牙髓生物學優秀科學家;
2016年,第四軍醫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社會任職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牙醫學院口腔分子生物系系主任;
全球華人口腔醫學研究會會長;
美國牙髓病學協會顧問委員;
OralDiseases雜誌副主編;
PLoSONE雜誌學術編輯;
第四軍醫大學口腔基礎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第四軍醫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科技部立項項目口腔幹細胞庫的首席科學家;
大連理工大學客座教授;
大連理工大學牙髓幹細胞與精準藥學研究中心主任;
廣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客座教授;
河北醫科大學名譽教授。

人物評價

施松濤教授擁有美國牙醫執照並曾在美國國立衛生院附屬醫院從事臨床工作,同時長期從事口腔再生醫學及其臨床轉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在幹細胞基礎與套用領域已取得很多開創性的研究成果。首次從人體頜面和其他組織中分離鑑定牙髓幹細胞、脫落乳牙幹細胞、牙周膜幹細胞、根尖牙乳頭幹細胞、肌腱幹細胞,牙齦間充質幹細胞等,並利用這些成體幹細胞進行組織的再生修復,研究成果被維基百科列為2003年度幹細胞研究領域的里程碑。
近年來施松濤教授在臨床前期研究方面與國內學者合作成功構建功能性再生牙——生物活性牙根,在大動物體內套用治療牙齒缺失和牙周炎缺損獲得突破。此外,在臨床研究方面也與國內學者合作首次發現間充質幹細胞能夠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及牙周病,並首先開展了利用自體牙周膜幹細胞治療牙周病的臨床實驗,推動了套用間充質幹細胞在臨床治療疾病的發展。同時,在轉化醫學研究方面其團隊首次發現免疫系統調控間充質幹細胞介導的骨再生,揭示通過調節局部免疫能夠改善細胞介導的骨形成。施松濤教授與其合作者的研究還首次發現間充質幹細胞介導的免疫調節是通過誘導T細胞凋亡實現,並首次建立骨壞死小鼠模型,探索了套用間充質幹細胞治療二磷酸鹽導致下頜骨壞死的方法。

人物影響

施松濤教授在Nature Medicine,Cell Stem Cell,NatureBiotechnol,Lancet,JClinInvest,PNAS,Blood,Cell Research,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Stem Cells,JBMR,JDR等雜誌發表論文150多篇,申請並獲得國際專利10項,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和長江學者獲得者。以負責人身份主持NIH研究項目5項和加州再生醫學研究院項目1項,並與國內學者共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重大合作項目1項,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1項,同時參與科技部973項目2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