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穆特·施密特(施密特(聯邦德國原總理))

赫爾穆特·施密特(聯邦德國原總理)

施密特(聯邦德國原總理)一般指本詞條

赫爾穆特·施密特 (Helmut Schmidt,1918——2015年),德國社會民主黨政治家。1918年12月23日生於漢堡。1934年加入希特勒青年團。1937年中學畢業後應徵入伍。1944年被英軍俘虜,戰後獲釋。1945年入漢堡大學攻讀政治和經濟學。1946年加入社會民主黨,1974年至1982年,出任聯邦德國(西德)總理

2015年11月10日,施密特在德國北部城市漢堡去世,享年96歲。他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是德中關係的開拓者和推動者。

民調顯示,他是戰後最受歡迎的德國總理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赫爾穆特·施密特
  • 外文名:Helmut Schmidt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漢堡
  • 出生日期:1918年12月23日
  • 逝世日期:2015年11月10日
  • 職業政治家
  • 畢業院校漢堡大學
  • 信仰基督教路德宗
  • 主要成就:前西德總理
  • 代表作品:均勢戰略—德國的和平政策和超級大國
人物生平,人物家庭,政治觀點,人物榮譽,對華關係,人物著作,

人物生平

赫爾穆特·施密特生於漢堡,父母親是一對教師。1937年畢業於漢堡Lichtwark中學。中學畢業後拒絕參軍,但與1939年被迫入伍,在布萊梅空軍基地駐紮。從1941年到1942年上東線前線。後來直到1944年供職於帝國航天部輕高射炮培訓部。作為帝國航天部的職員(中尉軍銜),施密特須記錄在人民法庭審判7月20日密謀案成員的公審。施密特因對審判深惡痛絕,他向將軍請辭記錄任務,被批准。
從1944年十二月到1945年二戰結束,施密特上尉在西線作戰。
1945年四月在Lüneburger Heide被俘,於1945年8月31日從戰俘營被釋放。戰俘營出來後,施密特入漢堡大學學習國民經濟學,1947年至1948年任德國社會主義大學學聯盟主席,並於1949年獲得碩士學位(Diplom-Volkswirt)。
1976年施密特在他的辦公室里1976年施密特在他的辦公室里
1949年從漢堡大學畢業後在漢堡任職,後任負責交通的市政委員。
1953年至1961年為聯邦議院議員。供職於卡爾·席勒(Karl Schiller)領導的漢堡經濟交通局,並於1952年到1953年任交通局長。
1958年起任社會民主黨執行委員會委員。
1959年參加起草社會民主黨哥德斯堡綱領。
1961年至1965年任漢堡市政府負責內政的市政委員。
1962年春,漢堡發生特大水災,他因組織救災成績顯著而名聞全國。
1965年再次當選為聯邦議院議員,並任社會民主黨議會黨團副主席,1967年起任主席。
1968年至1984年任社會民主黨副主席。
1969年10月年1972年7月任聯邦經濟和財政部長。
1972年至1974年任聯邦財政部長。
1974年5月年至1982年10月任聯邦總理,1982年9月至10月兼任聯邦外交部長。
周報Die Zeit的聯合發行人。大西洋橋樑聯合會(Atlantik-Brücke e.V.成員,德英聯合會( Deutsch-Britischen Gesellschaft)名譽主席。由他本人參與發起的德國國家基金會(Deutschen Nationalstiftung)名譽主席。前國家領導人俱樂部(InterAction Council)名譽主席。他的私人檔案被保存在社會民主檔案館中。他是Allgemeinen Erklärung der Menschenpflichten的第一簽名人。

人物家庭

施密特的父親是一名信仰猶太教的德國商人之私生子。據說施密特和他父親曾經隱瞞真相,偽造了出生證明,以使他得到了雅利安血統證明。1935年的法律規定,不允許有任何猶太血統的士兵晉升軍官。而施密特當時是中尉軍銜。後來有記者由施密特的朋友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口中得知此事,施密特迫於壓力於1984年將事實公開。在他的童年回憶錄中,此事對他後來對納粹的厭惡有一定的影響。
《時代》封面上的赫爾穆特·施密特《時代》封面上的赫爾穆特·施密特
施密特於1942年6月27日與漢內洛蕾·施密特(2010年10月21日在德國漢堡逝世)結婚。
他們育有兩個孩子,兒子Helmut Walter (* 26. Juni 1944) 不到一歲患腦膜炎去世。女兒Susanne生於1947年,現供職於倫敦的Bloomberg TV 經濟台。
信仰基督教路德教派。

政治觀點

施密特在當政期間因其出色的口才被政敵稱為“大嘴施密特”。他的經濟學才華也得到廣泛的認可。 他和法國前總統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美國前外長亨利·基辛格是好友。他與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於1975年共同發起經濟峰會(即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前身)。 第一屆峰會在Ramboillet城堡舉行,聚集了義大利,日本,英國和美國的政府首腦。 施密特支持核能建設,並直到現在始終堅持這一觀點。

人物榮譽

從1983年起是家鄉漢堡市的榮譽市民,1989柏林榮譽市民,1995不萊梅哈芬榮譽市民,1998Schleswig-Holstein州的榮譽市民。 1978年因有效應對前西德紅軍恐怖組織RAF的恐怖事件,被授予Theodor-Heuss獎。在擔任總理期間及卸任後,先後被授予23個榮譽博士。 1980年因其在和平與人權方面的傑出貢獻被授予Goldman獎章。由於他的家鄉漢堡的歷史背景,施密特多次拒領聯邦十字勳章
1983年在魯汶被授予天主教魯汶大學榮譽博士。同時施密特又成為Katholiek Vlaams Hoogstudenten Verbond 的榮譽成員。
他的著作Menschen und Mächte於1990年被授予Friedrich-Schiedel-Literaturpreis獎。
“施密特新聞獎”是ING-DiBa銀行自1996年設立的旨在獎勵維護消費者利益的工作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個人。施密特是此獎的贊助人。
赫爾穆特·施密特(施密特(聯邦德國原總理))
2003年12月漢堡國防大學被重新命名施密特大學,施密特同時被授予榮譽博士,以此表彰他在70年代初對軍官的科學再教育方面做出的貢獻。
2005年10月1日施密特榮獲Initiative VIVA 50plus的 „Prix des Générations“ 獎。作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他在努力促進不同年齡段的人們和平共處,以及相互理解作出了傑出貢獻。
2006年1月24日由於對德法關係的傑出貢獻與法國前總統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被共同授予阿登那。戴高樂獎(Adenauer-de Gaulle-Preis)
2006年7月19日馬堡大學社會科學和哲學系決定授予施密特榮譽博士頭銜。“哲學學科的責任為啟示人類,而施密特就是政治家裡的哲學家”。這個決定在學校內引起很大爭議。Frank Deppe擔心這個決定會“明顯地把哲學系同它的歷史拉開距離”, “他們想向外界顯示,馬堡沒有馬克思主義”。

對華關係

赫爾姆特·施密特是德國和世界政壇備受尊重的政治家。施密特1975年應周恩來之邀來到中國,是第一位訪問中國的德國總理,也是唯一一位與毛澤東見過面的德國總理。他從政期間,曾積極促成德國與中國建交。在西方世界,施密特被認為是在經濟政策上卓有建樹的“偉人”,政治、軍事上“傑出的戰略思想家”。被人稱為歐洲的基辛格。施密特對中國、中國領導人、兩岸關係和中國與其他國家關係等方面有自己的獨特深刻觀察和真知灼見,並發表在他的《理解中國》一書中。
赫爾穆特·施密特(施密特(聯邦德國原總理))
曾於1975年、1984年和2000年12月訪華。 2005年9月來華參加“21世紀論壇”2005年會議。

人物著作

Verteidigung oder Vergeltung, Stuttgart 1961
赫爾穆特·施密特(施密特(聯邦德國原總理))
Militärische Befehlsgewalt und parlamentarische Kontrolle, in: Horst Ehmke, Carlo Schmid, Hans Scharoun, Festschrift für Adolf Arndt zum 65. Geburtstag, Frankfurt am Main 1969, Seiten 437–449.
Reform des Parlaments, in: Claus Grossner, Das 198. Jahrzehnt. Marion Gräfin Dönhoff zu Ehren, Hamburg 1969, Seiten 323–336.
Die Opposition in der modernen Demokratie, in Rudolf Schnabel, Die Opposition in der modernen Demokratie, Stuttgart, 1972, Seiten 51–60
Menschen und Mächte, Berlin 1987.
Politik als Beruf heute, in: Hildegard Hamm-Brücher, Norbert Schreiber, Die aufgeklärte Republik. eine kritische Bilanz, München 1989, Seiten 77–84.
Die Deutschen und ihre Nachbarn. Menschen und Mächte, Teil 2, Berlin 1990.
Politischer Rückblick auf eine unpolitische Jugend, 1991.
Handeln für Deutschland, Berlin 1993.
Zur Lage der Nation, 1994.
Weggefährten – Erinnerungen und Reflexionen, Berlin 1996.
Die Allgemeine Erklärung der Menschenpflichten, 1997 (Mitarbeit).
Auf der Suche nach einer öffentlichen Moral, 1998.
Globalisierung. Politische, ökonomische und kulturelle Herausforderungen, 1998.
Kindheit und Jugend unter Hitler, Sammelband, Berlin 1998.
Die Selbstbehauptung Europas, Perspektiven für das 21. Jahrhundert, Deutsche Verlags-Anstalt, Stuttgart München 2000.
Hand aufs Herz. Helmut Schmidt im Gespräch mit Sandra Maischberger. (Broschiert), Ullstein, Oktober 2003, ISBN 3548364608
Die Mächte der Zukunft: Gewinner und Verlierer in der Welt von morgen, Siedler Verlag, München 2004, ISBN 3442153786
Auf dem Weg zur deutschen Einheit, Rowohlt Verlag, Reinbek 2005
Nachbar China. Helmut Schmidt im Gespräch mit Frank Sieren. Econ, September 2006, ISBN 343030004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