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對藥醫案選》是2020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祝肇剛,祝勇。本書講述了施今墨先生在多年的臨床中博採眾長,精選出藥症對應的“對藥”,在臨證治療疾病時巧妙地運用“對藥”,其處方組織嚴密,用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令人拍案叫絕。“醫案部分”選用西醫的病名,以中醫的辨證,指導用“對藥”組方用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施今墨對藥醫案選
- 作者:祝肇剛、祝勇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9840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收載了祝諶予教授為施今墨老師先生整理的《施今墨氏對藥》和《祝選施今墨醫案》。施今墨先生在多年的臨床中博採眾長,精選出藥症對應的“對藥”,在臨證治療疾病時巧妙地運用“對藥”,其處方組織嚴密,用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令人拍案叫絕。“醫案部分”選用西醫的病名,以中醫的辨證,指導用“對藥”組方用藥。大家在閱讀的時候會發現,這兩部分也是相互呼應的整體, “對藥”是解讀《祝選施今墨醫案》的鑰匙,可以使讀者理解和掌握施今墨先生遣方用藥的訣竅。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施今墨對藥
一、止咳化痰、下氣平喘對藥
二、補肝腎、強腰膝、益精明目對藥
三、平肝潛陽、鎮驚(靜)安神對藥
四、滋陰養血、清熱解毒對藥
五、和表里、調氣血對藥
六、健脾、和胃、止瀉對藥
七、理氣解郁、行滯消脹對藥
八、醒脾開胃增食對藥
九、固精斂腸、止血、止瀉對藥
十、清熱利濕行水對藥
十一、軟堅散結、化石通淋對藥
十二、活血祛瘀、止血對藥
十三、祛(疏)風除濕、通絡止痛對藥
十四、其他
第二部分 祝選施今墨醫案
一、傳染性疾病
(一)傷寒
(二)副傷寒
(三)流行性感冒
(四)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五)丹毒
(六)瘧疾
(七)猩紅熱
(八)風疹(一名溫疹)
(九)麻疹
(十)痘瘡(又名天花)
(十一)霍亂
(十二)水痘
(十三)黑熱病
(十四)百日咳
(十五)流行性耳下腺炎
(十六)頸淋巴腺結核
(十七)肺結核
(十八)阿米巴痢
(十九)赤痢
(二十)白喉
(二十一)流行性腦炎
二、呼吸系統疾病
(一)急性支氣管炎
(二)毛細支氣管炎
(三)慢性支氣管炎
(四)支氣管哮喘
(五)支氣管擴張
(六)腐敗性氣管炎
(七)急性肺炎
(八)肋膜炎
(九)肺膿瘍
(十)顎竇發炎
(十一)花粉病
(十二)鼻衄
三、神經系統疾病
(一)腦貧血
(二)腦充血
(三)腦出血
(四)偏頭痛
(五)眩暈
(六)神經衰弱
(七)髒躁病
(八)癲癇
(九)特發性多發性神經炎
(十)三叉神經痛
(十一)坐骨神經痛
四、消化系統疾病
(一)口腔發炎
(二)急性口峽炎
(三)食管狹窄
(四)食管炎
(五)神經性胃痙攣
(六)急性胃炎
(七)慢性胃炎
(八)胃弛緩症(胃緊張力衰弱症)
(九)胃擴張
(十)胃酸過剩症
(十一)胃潰瘍
(十二)減酸症及無酸症
(十三)橫膈膜痙攣
(十四)牙神經痛
(十五)急性腸炎
(十六)慢性腸炎
(十七)腸結核
(十八)蚓突炎(盲腸炎)
(十九)痔核
(二十)腸弛緩症
(二十一)腸寄生蟲
(二十二)腹膜炎
(二十三)加答兒性黃疸
(二十四)脫肛
五、泌尿系統疾病
(一)急性腎炎
(二)慢性腎炎
(三)腎盂腎炎
(四)膀胱炎
六、生殖系統疾病
(一)遺精
(二)滑精
(三)陽痿
(四)強中(性神經興奮)
(五)副睪炎
七、血液及物質代謝疾病
(一)貧血
(二)血液不清潔有雜質
(三)血友病
(四)紫癍病
(五)糖尿病
(六)痛風
(七)腳氣
八、運動系統疾病
(一)肌肉僂麻質斯
(二)急性多發性僂麻質斯
(三)慢性關節僂麻質斯
九、雜病
(一)扁桃體炎
(二)甲狀腺腫
(三)嘔血急救法
(四)急用強心法
十、婦科疾病
(一)月經閉止
(二)痛經
(三)子宮出血
(四)子宮纖維腫
(五)子宮卵巢發炎
(六)妊娠嘔吐
(七)胎動不安
(八)產褥熱
作者簡介
祝諶予教授(1914—1999) 師從名醫施今墨先生學習中醫,深得其真傳,為施今墨先生總結出“施氏今墨藥對”,並編著《祝選施今墨醫案》。為對施今墨先生醫術的流傳和發揚光大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1956年擔任第一屆西醫學習中醫班專職教師、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教務長兼金匱教研室主任,組織編寫我國第一部中醫大學標準教材。1975年調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1978年任中醫科主任。綜合醫院中醫科開辦“糖尿病專科門診”之舉,並開“活血化瘀”治療糖尿病之先河。歷任協和醫院中醫教授、中醫主任醫師,中國醫學科學院主任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副理事長。擔任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第八屆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第五、第六屆中國農工民主黨北京市委員會主任委員;1991年由國家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所認定的500位“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並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祝教授從醫66年,在學術上兼收並蓄,學識淵博,古為今用,中西結合,因此在中醫內科、婦科,尤其在治療糖尿病、心血管病、脾胃病、哮喘病、腎病、不孕症等方面都有著獨到的見解,至今仍有不少驗方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