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茲

於茲

於茲又叫於茲(拼音:yuci),出自《書·盤庚上》,《非有先生論》,《漢書·司馬相如傳》。該詞有很多種意思,有這個的意思,還可作為形聲字,增加繁殖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茲
  • 拼音:yú zī
  • 出處:書·盤庚上
  • 解釋:在此、於今,至今等
  • 還可作為:形聲字,增加繁殖的意思
於茲(於茲),拼音,解釋,出處,茲字詳解,

於茲(於茲)

拼音

yú zī

解釋

⒈在此。2.於今,至今。3.當今,今世。

出處

⑴在此。《書·盤庚上》:“我王來,既爰宅於茲。” 孔 傳:“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應麟 《詩藪·遺逸中》:“殘珠剩玉,淪沒淵海,能亡三嘆?因識其目於茲雲。”
⑵.於今,至今。漢 東方朔 《非有先生論》:“虛心定志,欲聞流議者,三年於茲矣。” 晉 潘岳 《懷舊賦》:“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於茲矣。” 唐 韓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愛,人莫與夷,自始及今,二紀於茲。”《明熹宗實錄》卷三十三:“登州巡撫袁可立上言:‘李琿襲爵外藩已十五年,於茲矣倧即系親派,則該國之臣也。君臣既有定分,冠履豈容倒置。即琿果不道,亦宜聽大妃具奏,待中國更置。’”
⑶.當今,今世。《漢書·司馬相如傳》:“休烈顯乎無窮,聲稱浹乎於茲。” 顏師古 註:“於茲,猶言今茲也。”
吁嗟;嘆息。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銘》:“於茲先生,秉德恭勤。”

茲字詳解

茲 zī
部首筆畫 部首:丷部外筆畫:7總筆畫:9
五筆86:UXXU五筆98:UXXU倉頡:TⅦ
筆順編號:431554554 四角號碼:80732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179
基本字義 1. 這,這個,此:~日。~行(xíng)。
⒉ 現在:~聘請某先生為本校教員。
⒊ 年:今~。來~。
⒋ 古同“”,增益;多。
⒌ 古代稱草蓆。
詳細字義 〈動〉
⒈ (形聲。據《說文》,從艸,滋省聲。本義:草木茂盛) 同本義 [grow]
茲,草木多益也。——《說文》
五藏之氣,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素問·五藏生成論》
⒉ 又如:茲茲(增加繁殖)
〈名〉
⒈ 年[year]
今茲美禾,來茲美麥。——《呂氏春秋》
⒉ 草蓆 [straw mat]
蓐謂之茲。——《爾雅》。註:“茲者,蓐席也。”
毛叔鄭奉明水,衛康叔封布茲。——《史記》
⒊ 現在;此時 [now;at present]
茲予大享於先生,爾祖其從與享之。——《書·盤庚上》
⒈ 這個,此 [this]
總茲戎重。——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揮手目茲去。——唐· 李白《送友人》
茲游快且愧矣。——《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而母立於茲。——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⒉ 又如:茲事體大(此事牽連甚廣,關係重大)
⒊ 這裡 [here]
文王既沒,文在不茲乎?——《論語》
⒋ 另見 cí
〈副〉
⒈ 通“”。益,愈加[more]
由由乎茲免。——《管子·小問》
行地茲遠。——《管子·小匡》
賦斂茲重。——《漢書·五行志七》
茲 cí
基本字義
⒈ 〔龜(qiū)~〕見“”。
詳細字義
⒈ ——“龜茲”(Qiūcí):古代西域的國名,唐代征服東突厥時曾在此設郡,舊址在今新疆庫東縣一帶
⒉ 另見 z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