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聿敏(1888~1976),號伯雄,新化縣時雍團(今圳上鎮)人,黃埔軍校代校長兼代教育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聿敏
- 別名:號伯雄
- 性別: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籍貫:新化縣時雍團
- 出生年月:1888年
- 去世年月:1976年
個人簡歷,生平簡介,
個人簡歷
於聿敏(1888~1976),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赴日留學,初入東京弘文學院,三十一年考入振武學校,加入同盟會。宣統元年(1909)12月,升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八期炮兵科。宣統三年五月畢業。
生平簡介
他曾指揮部隊參加過多次戰鬥,並以英勇善戰而聞名。1923年(民國12年),孫中山命湘軍組織討賊軍討伐湘督趙恆惕,方鼎英代理軍長,在湘江西岸與敵軍激戰三十餘日,終於挽回危局。旋又奉孫中山命,平陳炯明叛亂,解廣州之危。1925年(民國14年)起,先後任黃埔軍校入伍生部中將部長、教育長、代校長等職,危難時,掩護共產黨人離校,保護了革命力量。
1926年,廣東革命政府為打擊北洋軍閥發動北伐戰爭之時,38歲的方鼎英已是黃埔軍校入伍生部中將部長,負責新生的軍事訓練、政治教育和普通科學的補習等。
在北伐戰爭打響前夕,於聿敏主動請纓參與北伐的要求被身為黃埔軍校校長兼北伐軍總司令的蔣介石婉拒,蔣委之以黃埔軍校代校長兼代教育長。
基於出眾的軍事素質和強烈的軍人責任感,方鼎英向蔣介石進言:“第一軍自周恩來先生退出政治部主任後,政治工作渙散,軍心有所懈怠,大敵當前,敵軍總兵力約七十萬,恐難操勝券。”然而,統率第一軍的何應欽卻不以為然。結果不出方鼎英所料,第一軍及蔣介石嫡系王柏齡率領的教導師在與孫傳芳部作戰中幾乎全軍覆沒。不能在戰場上殺敵立功的方鼎英找到了為北伐戰爭出力的途徑。他大膽進行軍事教育改革,為北伐軍輸送精兵強將。
他根據各部隊的作戰需要,增設了特種兵班,改變了黃埔軍校單一培養步兵初級軍官的格局,並逐步將軍校僅有的步兵一科發展到步、騎、炮、工、輜及軍事專科等科。另外,為培養優秀軍事人才,他提高學生錄取標準,提高兵源質量,同時大量延攬軍事教育人才。
方鼎英在主政黃埔軍校期間,為北伐前線輸送了兩批共5000多名訓練有素的學生軍。
1926年10月,於聿敏精心培養的黃埔第四期畢業生即將奔赴北伐前線時舉行了一次野營演習,他親自參加,3晝夜未休息。而在黃埔第四期學生畢業典禮當天,於聿敏因操勞過度而咯血不止,最終導致聲音嘶啞兩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