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令儀濟盜成良》,講述了於令儀通過自己的言行來教誨周圍的人,並且用寬厚的心去感化了盜賊,使盜賊成了良民的故事。出自《澠水燕談錄》,作者為宋代王辟之。
基本介紹
原文,注釋,譯文,賞析,作者簡介,主要政績,主要作品,
原文
曹州於令儀者,市井人也(1),長厚不忤物(2),晚年家頗豐富。一夕,盜入其室(3),諸子擒之,乃鄰子也(4)。令儀曰:“汝素寡悔(5),何苦而為盜邪(6)?”曰:“迫於貧耳!”問其所欲,曰:“得十千足(11)以衣食(7)。”如其欲與之。既去,復呼之,盜大恐。謂曰:“汝貧甚,夜負十千以歸,恐為人所詰。留之,至明(14)使(12)去(8)。"盜大感(29)愧,卒(13)為良民。鄉里稱君為善士。君擇子侄之秀者,起學室,延名儒以掖之(30),子、侄傑仿舉進士第,今為曹南令族(31)。
注釋
(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市井:經商。
(2)長(zhǎng)厚:年長而厚道(厚:寬厚)。
(3)盜:小偷。
(4)乃:原來。
(5)素:向來。
(6)邪:同“耶”,表疑問、反問語氣。
(7)十千:指十千(銅錢)。
(8)去:離開,使去:拿走。
(9)延:聘請。掖:教育。
(10)令族:有聲望的家族。
(11)足:足夠。
(12)使:讓。
(13)卒:最後,最終。
(14)明:今之次,下一個。
(15)物:人。
(16)既:已經。
(17)忤(wǔ)物:做事情違背天理和人情。忤:違反、牴觸的意思。
(18)寡悔:很少有懊悔,意為很少做錯事。即為人謹慎小心。
(19)詰:追問。
(20)負:背。
(21)頗:很
(22)掖:教育
(23)為:被
(24)夕:晚上
(25)耳:語氣詞
(26)欲:想要
(27)恐:恐懼
(28)愧:慚愧
(29)感:感動,不譯為“感到”
(30)延:聘請。掖:教育。
(31)令族:有聲望的家族。
譯文
曹州有個叫於令儀的商人,他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時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竊,被他的幾個兒子逮住了,發現原來是鄰居兒子。 於令儀問他說:“你一向很少做錯事,有什麼苦衷要做賊呢?”小偷回答說:“為貧困所迫罷了。”於令儀再問他想要什麼東西,小偷說:“能得到十貫錢足夠穿衣吃飯就行了。”於令儀按照他的要求給了他。等到小偷要離開時,於令儀又叫住他,小偷非常恐懼。於令儀對他說:“你十分貧窮,晚上背著十貫銅錢回去,恐怕會被人盤問,留下錢財,到了明天再拿走。”小偷非常感動、慚愧,最終成為了良民。鄰居鄉里都稱令儀是好人。令儀選擇子侄中的優秀者,辦了學校,請有名望的教書先生來執教。兒子及侄子於傑效,陸續考中了進士,成為曹州南面一帶的望族。
賞析
在《於令儀濟盜成良》這個故事中,於令儀通過自己的言行來教誨周圍的人,並且用寬厚的心去感化別人,甚至是盜賊。文章揭示的現實意義是,對於別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斷性的結論,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諒和向善的心,這樣就能贏得他人的尊敬。
作者簡介
王辟之(1031—?),字聖塗,臨淄(今山東臨淄)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宋哲宗元佑年間(1086—1094),他擔任任河東縣(今山西省永濟縣)知縣,曾“廢撤淫祠之屋,作伯夷叔齊廟”,以“貴德尚賢”聞名。
主要政績
紹聖二年(1095年),他知忠州(今重慶市忠縣)。在任期間,政績卓著,“拊養柔良,鋤治奸滑”,使境內人民安居樂業。曾經有手下的官吏受賄,別人在告發這個官吏時把王辟之也一塊告了,王辟之神色不變,對上級來調查的人說:“白頭老翁安能畏吏苛民耶?”意思是說自己是清白的,不怕上級調查,也決不對錯告他的老百姓打擊報復。後來上級查明了事實真相,王辟之是無辜的。王辟之對古代先賢十分思慕敬佩,不但為曾經在忠州做官的劉晏(唐代理財家,曾被貶為忠州刺史)、陸贄(唐代駢文家,曾被貶為忠州別駕)、李吉甫(唐代地理學家,曾被貶為忠州刺史)、白居易(唐代著名詩人,曾被貶為忠州刺史)修了“四賢祠”,而且以這些名官為榜樣,“興舊起廢,慨然不倦”,以廉潔勤政、務實愛民贏得了當地百姓的擁戴。北宋著名詞家、書法家黃庭堅在《忠州復古記》中,高度稱讚他“知務樂善,擊強撥煩,才有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