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頂山

方頂山位於湖南省石門縣城西二里,系東晉許旌陽煉丹之所,清代詩人楊健的《煉丹池》說:“聞說旌陽灶,叩關意爽然。丹台余片石,野老話殘篇。倚市云為障,臨流屋是船。長歌歸路邈,馬足踏輕煙。”

方頂山風景優美,“方頂留茵”為石門“舊傳八景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方頂山
  • 地理位置:湖南省石門縣城西二里
  • 別名:花果山
  • 海拔:113.3米
簡介,許旌陽煉丹之所,地圖信息,

簡介

方頂山又名花果山,海拔113.3米,高不及百尺,方圓僅二、三里,山形如覆斗,山頂方坪,土層深厚,可耕種。方頂山山不高而靈秀,有方頂留茵、北坡墨麓、仙靈寺址、煉丹灶池、銀杏雙株等諸古蹟名勝。今除銀杏尚剩一株外,余皆不存。
現方頂山東南北三面已為街道環繞,山中有縣委黨校、縣氣象局、縣圖書館等機關。今日方頂山柑橘滿山,四時常綠。金秋時節,果紅葉綠。登頂遠眺,十九峰如屏矗列,澧水河似帶飄遠,山城石門,盡收眼底,人間繁華,一覽無餘。
《石門縣誌》“景物”章記載方頂山景物三處:
一處“方頂留茵”,為石門“舊傳八景之一”,在“縣西二里方頂山,許旌陽煉丹處,其鋪氈之地,草赤如茵”。是說許真君在方頂山煉丹鋪氈的地方,草都變成了紅色,在茵茵綠草和古林之間,像留下的一塊紅色坐氈,著是好看。清代詩人梅自馨的《石門八景方頂留茵》詩這樣描述:“青溪千仞昔遊仙,雲是旌陽小洞天。山比方城留幻境,地余茵草映青氈。汞爐已逐荒池冷,坐榻不隨小劫穿。平仲雙株猶古乾,閒來一拍洪岩肩。”清代詩人楊健的《煉丹池》說:“聞說旌陽灶,叩關意爽然。丹台余片石,野老話殘篇。倚市云為障,臨流屋是船。長歌歸路邈,馬足踏輕煙。”
二處是仙靈寺和銀杏雙株。仙靈寺在方頂山前,又叫旌陽祠,祠里供奉道仙許旌陽。《清同治縣誌·寺觀》章載為“先靈寺”,“許旌陽植銀杏雙株”,現在仙靈寺早已不見遺蹟,只見山上一片桔樹。“銀杏雙株”,在“縣治西方頂山下,晉許旌陽植。國朝乾隆間,群兒引火焚其一,旁餘一櫱復榮,今亦差相比焉。”是說在仙靈寺門前,栽有兩根白果樹,是許旌陽親手栽種的。到清乾隆乙卯年(1795年)除夕夜,一群小兒玩火焚燒了其中一株。但是不幾年,被燒的一株又傍著剩下的一棵白果樹長出新芽慢慢與原來的白果樹差不多大了。現在這兩棵白果樹僅剩一株孤獨的站在石門縣城澧陽西路渫陽社區白果樹小區院子內,樹高30米,圍徑5米有餘,仍枝繁葉茂,欣欣向榮,不知道是晉朝許旌陽手植的那一棵,還是火燒後新長出的那一棵。清康熙四十五年,石門知縣許湄作詩《銀杏雙株》:“晉代存遺植,婆娑歲月長。根豐蟠石老,葉蔭襲人涼。赤草留仙跡,丹池顯道光。盤桓延佇久,懷古重旌陽。”
三處是墨麓。傳說石門有兩位舉人幾次考進士不中,心灰意冷,跑到方頂山自殺了,死前還說:“有人得了此官土,考得狀元第一名。”墨水和自殺的刀就丟在山下。這把刀被挖出現藏在石門博物館,墨水染黑的山麓在現在的石門疾控中心門前岩坎和水泥路下。此後方頂山每晚有一白岩頭滾到縣衙門前,停一會又滾回方項山。據說石門來了天主教,把這個會滾的白岩頭挖走了。《石門縣誌》載:“墨麓在方頂山下,其上色黑,相傳許旌陽潑墨處。”清代石門詩人夏以韶作詩《題墨麓》:“佛說微塵墨數點,仙家又帶金壺來。只今贏得淋漓跡,不待詩人覓麝煤。”麝煤是一種好墨。後來夏以韶乾脆自號墨麓,並高中鄉試,在福建順昌等地任知縣。其實,墨麓就是一處濃黑粘泥,人稱金剛泥。縣政協原副主席夏名鎰在他的《憨園憶舊》中說,方頂山下的那一眼黑泥粘度高,乾後堅硬無比。每到臘月間,祖父要我摳一大坨來,在青石板上加水用力板打,做成三個臘台插香敬神祭祖,餘下的就捏泥泥狗、泥人或捏成大如蠶豆的泥丸,放在書包里作彈丸、抓籽兒或下卵子棋。凌波女士在《神奇石門·山水卷》中說,舊時年逢大歉,有人就用這金剛泥充飢。我不以為然,聽說能充飢的是觀音土,此土非彼土。

許旌陽煉丹之所

明代梅鶖《觀國山記》:“考之圖經,謂澧陽為神仙窟宅者,非耶?赤松山則赤松子隱處,太浮山則浮丘子所居;范黃上升於彰觀,凝陽得道於太清;紫和為淨聖飛仙之區,方頂則煉丹池在焉......” 說明方頂山古為神仙居所,曾在方頂煉丹的神仙就是許旌陽。許旌陽就是東晉道士許遜,他學道於吳猛,曾作四川旌陽(今德陽)縣令,政績卓著,後人就稱他許旌陽。傳說他白天料理公務,夜晚竟用一根竹桿當馬騎,回到幾千里外的江西洪都(今江西南昌)老家看望老母。許母不相信,要自己騎上竹馬一試,沒想到這一騎,竹馬就不靈驗了(竹馬不能接觸女人)。許遜只好步行趕到旌陽,在路上走了一個多月。當地的土地爺見許遜一時趕不回來,搖身一變,變成許遜模樣,在縣衙理事,直到許遜回來。許遜後來棄官東歸,週遊江湖,學道煉丹。到石門他登上方頂山,見山南澧水東去,山北長溪水東去不遠合於澧水河,兩水中間建一小城,在方頂山俯看,石門縣城為一船形地。許旌陽手植銀杏雙株,就讓這隻大鐵船系在銀杏樹邊,自己就在方頂山煉丹。於東晉孝武太康二年(公元374年)許旌陽在江都西山得道成仙,全家42口連同房屋一齊飛升上天。宋代封為神功妙濟真君,元代道教淨明忠孝道奉為祖師,稱許真君。
清人張應湘有詩嘆曰:“一席寒氈去不留,仙蹤只在此山頭。幾從躑躅紅鋪地,借問樵夫認得不?”
在山前的仙靈寺,許旌陽親植銀杏二株。清乾隆乙卯年除夕,一群小兒玩火焚燒其一,尚存一株現高30米,圍徑5米,仍枝繁葉茂,欣欣向榮。昔日“方頂留茵”、“銀杏雙株”皆為石門著名“八景”之一。方頂山北麓稱墨麓,色黝黑像被墨染過一樣。據傳是許旌陽揮毫撥墨之處,墨染濃黑,故名。其實,這是種濃黑沾泥,人稱金剛泥。舊時,年逢大歉,有人食以充飢,多不消化而成疾。南麓有石門縣學訓導余審墓。余審,辰溪人,喜談風水地理,他認為縣北太清諸山屬火象,方頂,屬土形,火土相生,方頂山是一絕好風水寶地,死後遂葬於此。
石門穿山的樁巴龍(即孽龍)就是許真君收服的。1959年毛澤東會見江西省委書記楊尚奎時說:“晉朝時候,江西出了個許真君,湖南出了條孽龍,起初許真君鬥不過孽龍,後來孽龍還是被許真君降服了。”講的就是許真君在石門的事。

地圖信息

地址:常德市石門縣J零二縣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